爲什麼有人說清朝的滅亡是乾隆造成的?

廣東農友圈

事實上,大清王朝的衰落,真是從乾隆這位太平天子手上開始的。過去我們很多歷史書上,都將康乾標榜成封建時期最後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盛世。然其實,乾隆中後期根本算不上是盛世,而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衰世!因此,說乾隆正是清朝衰落、乃至最終走向滅亡的罪魁禍首,並非是錯的!

乾隆作為一名太平天子,算得上是我國曆史上最幸運的皇帝。他從雍正手中接掌的清朝,是一個蒸蒸日上、政通人和、國富民強的大帝國。

昔日雍正在位期間,克服重重阻力,戰勝各派反對勢力,成功推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開豁賤籍、攤丁入畝等一系列的社會政治政策,從而緩解了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公平,進一步釋放社會生產力。

當時的中國,雖然在很多領域都已經落後於西方。但在雍正的鐵腕統治下,綜合國力還是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可以說,清朝正是在雍正年間進入全盛的。

然而,乾隆卻被眼前的盛世所矇蔽了,全然沒有察覺帝國深處所潛在的種種危機和外部世界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

首先說說內部,雖然雍正的改革確實緩和了社會矛盾,推動了清朝社會的發展,但矛盾並沒有徹底的根除掉。而這位自負的天子,即位以後就開始大肆的揮霍祖宗積攢下來的財力。

乾隆在位期間,大興土木、修建奢華的離宮別院不說,他還多次南巡遊玩,每一次出巡都需要數萬軍兵、隨從同行,儀仗規模龐大。而沿途各州縣官吏為了奉承乾隆,更是不惜勞民傷財,紛紛在乾隆所能看到的地方堆砌出一片繁榮昌盛的模樣給他看。使得沿途百姓不堪其擾,沿途各州縣耗損巨大。

不僅在生活上窮奢極欲,在吏治方面,乾隆同樣乏善可陳,甚至可以說是一塌糊塗。他在位期間,清朝官僚系統的腐敗已經相當顯著。我國曆史上第一大貪和珅,正是他一手培養出來的。和珅在他的庇護下,搜刮了大量民脂民膏。

對外方面,乾隆更是個好大喜功的皇帝。他自稱什麼“十全老人”,將一些不光彩的戰爭都美化成大勝仗。其實,在這一系列被乾隆粉飾的戰績背後,確實清軍的孱弱、軍備廢弛落後的表現。

尤其是清緬戰爭,清軍的火器居然還比不上自己的“附屬國”緬甸的軍隊。人家緬軍那時都已配備西方火器,讓西方軍事人員指導使用火器。而偌大的清朝,卻反而固步自封起來。

戰後,不少大臣反饋情況,建議改革火器技術,都被這位老頭一一駁回。乾隆的自大和腐朽,最終讓清朝白白錯失了一個改變歷史的機遇!

因此,清朝的衰落,甚至於整個中國的衰敗,乾隆是需要負重要責任的。當然,中國的衰落責任也不全在他身上,畢竟封建制度發展到清朝時,早已落後腐朽,已不是西方先進的資本主義的對手了。


這些歷史要讀

清朝在乾隆的手上走到了巔峰,達到了鼎盛的時期,同時也在乾隆時期埋下了滅亡的種子。而這顆種子就是乾隆的腐敗和制度的失敗。



乾隆的腐敗

乾隆是一個好大喜功的皇帝,一生揮霍無度,而且不加剋制。在位期間大興土木、六下江南。而且對於後宮妃嬪和王公貴族的花費不加節制,導致了上行下效,國家社會貪汙橫行。

六下江南

乾隆六下江南,僅僅自己每次的花費都在幾百萬兩以上。除此之外,沿途州府需要建造皇帝行宮,解決過萬隨從的吃住問題,這些事務大大加重了各地的負擔,也讓各地州府以接待皇帝為名開始了苛捐雜稅。

最嚴重的是乾隆南巡之時,因為國庫空虛,所以變向命令江南鹽商捐款。而乾隆因為鹽商的捐款,竟然讓他們壟斷經營,讓這些鹽商肆無忌憚的盤剝百姓。



狂妄自大

乾隆時期,西方思想傳入中國,時值文字獄巔峰時期,所以產生了嚴重的衝突。因此乾隆加強了閉關鎖國的政策,限制了對外的貿易往來,把自己沉浸在了天朝上國的幻想之中。

尤其是在英國使團進入中國後,帶著先進的科技進拜乾隆,乾隆卻對這些東西嗤之以鼻。



制度

腐朽滅亡的原因在於制度

文字獄和集權

清朝在乾隆年間把中央集權和文字獄發揮到了極致。

乾隆二年,裁撤總理事務王大臣,軍機處成為直接對皇帝負責的機構,由此達到了封建帝王專權的頂峰,加入了乾隆腐敗問題的出現。

乾隆發動了髮型文字獄130餘起,是順治、康熙、雍正三朝總和的4被,文字獄之後嚴重控制了人們的進步思想,造成了社會的嚴重退步。



議罪銀

國庫空虛,乾隆無法維持奢侈的生活,於是任命了和珅掌管了戶部和內務府,幫助乾隆撈錢。

和珅也不負所托,創造性的發明了議罪銀製度,並且推廣到了大清國的各級政府。議罪銀製度就是官員犯了罪,按照規定上交一定的銀兩,便可以無罪釋放。



如此一來,等於是乾隆為大清的各級官員頒發了“貪汙許可證”。從此以後貪汙橫行,魚肉百姓之風層出不窮。這些蛀蟲早已經把大清國蛀的千瘡百孔。





制度是一個發展的基石,一個國家社會的興起是因為制度的改進,適應社會的


我是越關

清朝的滅亡,是因未年時期,政治的腐敗,社會混亂,各地仁人志士的風起雲湧和對當時政局的不滿所帶來的毀滅。要說清朝的滅之而歸之於乾隆皇帝,有可能追朔的太遠,那是個人觀點的不同所見,而非權威資料評載,雖未看過正史“二十四史”的銜接史《清史稿》,但從部分資料中可以看出,並非乾隆一人之過。

乾隆時期,平定回部貴族首領大小和卓判亂,設置伊犁將軍,加強天山南北管理,使天山南北合稱新強。

為了防止地方貴族勢力操縱西藏轉世靈童的選出,乾隆帝確立了金瓶(金奔巴瓶)掣籤制度,當眾抽籤選出,並報朝廷批准。

為了民族的統一團結,乾隆帝援助蒙古族土爾扈特人民大批食物,解決困難,劃牧地,使他們長久生活。

對英國使者提出的多種無禮要求,全部予以拒絕,並且傳令沿海各省,在英國使者過境時,要隊伍整肅,多處嚴加防備。

從這幾點可看出,乾隆帝的治國策略和堅強意志。

但從清政府的朝制來看,各皇帝均有所奉行。

從順治開始,就承襲了明朝皇權的專治制度,雍正時期的軍機處,對軍機大臣的任命無制度保障,處理軍機大事,要稟承皇帝旨意,交辦要事,跪地記錄,皇權專制發展到了頂峰,直延後期。

科舉制度,呆板僵化的“八股文”形式,也是統治者實行思想專制政策的極端表現,是為專制皇奴培訓忠順奴僕。“文字獄”思想專制的屢興,使人們的思想境界一片沉悶。

“閉關鎖國”的“天朝大國”,在自認為“天朝無不有,從不貴奇巧”的陶醉當中時,第一次工業革命正在席捲西方,多個國家先後進行了工業革命,取代了手工業。閉關鎖國,嚴重阻礙了對世界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的吸收,長期的閉塞,使發展處於停\b滯狀態,經濟落後,軍事薄弱。

從上多方舉例來看,清朝真正滅亡的元兇還是在後重很多很多,而非乾隆一人之過,是皇權專制,政治腐敗,社會混亂帶來的結果。不過個人之說,均小民之見,各暢其言,但最終權威評述,還閱《清史稿》。

謝謝!





gydvj馬蘭老兵



實際上,“康乾盛世”的真實面目慘不忍睹,盛世之下,遍地奴才和乞丐。矮子裡面選將軍,雍正能好一些,把康熙留下的爛攤子打理的井井有條,然後將一個滿血復活的帝國交到了乾隆的手裡,可惜乾隆卻是一個敗家子。

乾隆一朝,政府膘肥肉厚,老百姓卻食不果腹,這算哪門子盛世?看看外國人如何評價乾隆朝的,英國使臣巴羅在《我看乾隆盛世》一書中毫不客氣的指出:事實上,觸目所及,無非是貧困落後的景象。一針見血,戳破康乾盛世的肥皂泡,失望之情溢於言表,尼瑪,馬可波羅你這個大騙子!說好的遍地黃金,說好的人人渾身綾羅呢?

就在乾隆對英國使臣張口一個爾等小國,閉口一個爾等小國的時候,人家早就開始了偉大的工業革命。而乾隆這時候在幹什麼呢,好奇的擺弄著西洋玩意,卻夜郎自大,閉關鎖國,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說實話,我們現在都為所謂的“康乾盛世”買單,中國就是在乾隆時期與世界脫軌的,也就是在乾隆時期,被西方國家全面超越的。



後期的乾隆更是驕奢淫逸,大言不慚的自詡“十全老人”,令人笑掉大牙。他窮兵黷武,大小金川之戰無異於大炮轟蚊子,小題大做,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不惜勞民傷財。導致社會矛盾激化,眾多反清勢力蠢蠢欲動,乾隆早就為他的子孫後代種下了禍根。

乾隆在位期間,大興文字獄和愚民政策,文化思想的禁錮在中國封建社會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知識分子完全喪失了封建士大夫固有的氣節和精神,遍地都是阿諛奉承,溜鬚拍馬的奴才。明朝正德皇帝遊歷江南,士大夫們橫加指責,直言不諱,可乾隆六巡江南,驕奢淫逸,勞民傷財,不但無人直言進諫,反而大呼“萬歲聖明”。

一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立馬慘遭殺身之禍,士大夫們噤若寒蟬,白色恐怖陰雲籠罩。單單乾隆一朝,就有130多起文字獄,輕則凌遲處死,重則滿門抄斬,手段之血腥殘忍,駭人聽聞。 這是典型的開歷史倒車,人家西方如風一般的往前跑,我們卻拼命的往後退,難怪日後被人家揍得鼻青臉腫。



乾隆的幸運之處在於雍正給他留下了一個豐厚的家底,讓他可以肆無忌憚的瞎折騰,此時的大清帝國已經暗流洶湧,盛世只是花木瓜,空好看的一副皮囊。再加上乾隆以後的歷代帝王昏庸無能,以至於晚清屢屢敗於列強的堅船利炮。

所以,乾隆一朝是中華民族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日後中國百年的屈辱史,如果秋後算賬追究責任,乾隆是罪魁禍首。順便向滿清遺民和無腦跟風者說一句話,滿清都掛了100多年了,“康乾盛世”這塊遮羞布早被人扒了無數次,就不要再熱臉貼冷屁股了。

心若頑石,帶刀修行;無材補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嶽頑石,碼字不易,請關注我。


西嶽頑石

康熙皇帝在位期間,懲治鰲拜,裁撤三藩,統一臺灣,驅逐沙俄,大敗準格爾,可以說康熙皇帝在位期間無論文治還是武功在歷代皇帝中也是少有的。康熙晚年由於前期戰爭使國庫空虛,再加上晚年九子奪嫡使他無暇分身,駕崩後留給雍正的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國庫虧空達800萬兩白銀。

公元1722年雍正即位,開始雍正朝鐵腕治國的,雍正在位13年,經過雍正一朝勵精圖治,使國庫盈餘達到6000萬兩白銀,至雍正駕崩後留給乾隆的國庫白銀也達到了5000萬兩之多。

乾隆即位後,經過了康熙的武功,邊境安穩,雍正的文治國庫充盈。使清王朝達到了空前繁榮。可以說乾隆是坐享其成。安安穩穩的享受著這他爺爺父親的戰果。為了彰顯國威,多次發動戰爭,六下江南耗用國家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貪汙腐敗盛行,僅和珅一人貪腐之巨史無前例,貪汙白銀相當清政府15年國庫收入總和。整個清王朝自乾隆後期就開始衰敗,雖然嘉慶即位進行了一些改革措施,但由於內憂外患,使他錯手不及。從此清王朝不斷被國外列強侵擾。割地,賠款,一系列的喪權辱國條約相繼簽訂。自此以後國無寧日。

歡迎大家在評論中發表自己的看法!!


小海說說

雍正乾隆年間正是西方資本主義發展期,西方湧起了工業革命的狂潮,工農業以及軍事裝備製造空前的發展,隨後工業化帝國四處發起殖民侵略,乾隆過後中國也沒有能倖免,所以說歸罪乾隆是現代的我們看到了科學技術的落後的時代的裂縫才會去積怨乾隆。

我們能看到過去卻不知未來,時光如梭,幾百年前誰會知道千萬裡的空間你我能在這裡對話呢?誰能預測500年後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的呢?謝謝大家不喜勿噴。


守著一份心意

清朝滅亡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結果,東方農業文明必將被西方工業文明取代,古代的君主制王國必將被現代國家取代,可以說清朝滅亡是定數,任何人都不應為之負全責。“清”本身就暗含清盤丶清零丶劃清界線丶一拍兩清的意思,也有暗示中國古代終結,現代文明開啟的意思,這可能就是冥冥之中有天意,有很多事情開始時,就暗示了結局。

中原王朝自古就統馭東方,乾隆皇帝在位時清朝國力雄厚、領土遼闊、人口眾多丶國泰民安,別說乾隆爺了,當時整個社會上層的土紳階層都處於醉生夢死的飄飄然狀態。整個社會對海外世界一無所,社會從上到下都自我陶醉、夜郎自大。

人只站得那麼高,也就只能看那麼遠,太平天子乾隆爺生於自大又封閉的安樂國度,成長於社會頂層的帝王之家,從小錦衣玉食,加上才學出眾,所以更加目空一切,自以為是,當然從來都不會審視海外,也不可能睜眼看世界。就連處理國內外問題也僅憑個人意願,而不會作通盤考慮,例如不計代價的攻打大小金川,和緬甸議和後,拒絕了緬甸請求清朝支援抗擊英軍,拒絕蘭芳共和國內附清朝,聽從葡萄牙的鬼話沒及時收回澳門……

清朝滅亡不能歸罪於乾隆皇帝一人,但是他是一國之主,所以肯定有責任,而且難辭其咎,若他做得好一些,清朝國祚會長些,但是清朝滅亡卻是逃不了的宿命,只是國家所付的代價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難可能會少很多。

國家不能閉關鎖國,人不能夜郎自大。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都是絕對是真理,這人人都懂,但是一旦牽扯到自身既得利益,人的私慾就會佔絕對的上峰。乾隆爺就是一代帝王,是古代君主制的既得利益者,當然也是以農業文明為基礎的社會體制的維護者。他不可能進行損害清朝固有體制的任何變革,因為觸動利益遠比觸動靈魂困難得多。所以清朝只能滅亡,任何人做清朝皇帝,清朝結局都一樣,因此對乾隆帝過多的負面評價既不切實際,也沒有必要。


鬼影147951010

乾隆一朝的敝政,其他的不多說,僅僅議罪銀一項,造成的惡果,就超出了你的想象!官員犯了罪,可以交錢免罪,免罪之後,再拼命地撈錢,然後就是惡性循環,久而久之,貪汙腐化成風,社會風氣敗壞,貪官汙吏橫行,國家怎麼能夠不滅亡!


河南南陽銀向陽

閉關鎖國,吏治腐敗。這也不是完全怪他,但是大清是從他那裡慢慢的下滑的,他是讓國家下滑的起源,要是後面有出現一個雍正這樣的強悍的君主可能清朝還有生機。看一看後來這樣君主是沒有的,光緒還可以,可那時國家病入膏荒了很難扭轉了,光緒比乾隆後期其他君主好一點,可是他的魄力不夠,手腕不強,在加上外部勢力強大的無法撼動,到頭來還是一點作用起不了,當然有人會問怎莫不可以像康熙這樣的人出現,我說不行,康熙這樣的是在統一大業上絕對是強者,可是乾隆後清朝的政權很穩固,不需要這樣的人,需要的是一個好的舵手,指引國家像好的發展的治國君主。不是一個能統一四海,威震天下的雄主。


起起落落快樂

這敗家子,比隋煬帝有過之而無不及,隋煬帝雖然亡國,但其舉措都是惠及千年的,乾隆,列位能找出其政策能作為優秀舉措流傳下來的麼?

沒有!是一點沒有!

而其的時間洽洽處於世界格局大變之節點,不進而退,自然讓其成為罪人。

並且,是可恥之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