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房價相對不高,車也很便宜,爲什麼年輕人生活壓力卻很大?

仰望天堂37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隨著泡沫經濟的破滅,日本陷入了長達十年的經濟停滯。經過漫長的恢復,日本逐漸走出危機,不過經濟依然低迷。有調查顯示,日本公司職員的平均年收入在1997年之後持續下滑,年輕人大多沒有他們的父母輩富裕。另有數據顯示 ,40歲以下的日本年輕人中,擁有住房的比例僅28.4%,幾乎只有80年代的一半。

1、普遍買不起房子,日本年輕人:租房更自由

目前,大多數日本年輕人湧入到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大中城市工作。對於在城市工作的年輕人而言,儘管大城市房價穩定,但還是買不起房。與上一代相比,年輕人的居住觀念也已經發生改變,買房已經不是剛需,他們更傾向租房,這樣會更加自由。

正因如此,日本租房行業高度發達,具有“公寓”的特點,屋內設施齊全,完全可以“拎包入住”。近年來,日本還推出了“共同住宅”,讓原本互不相關的人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頗受年輕人喜歡。不僅能夠與旁人多些交流,而且房租更加便宜。

2、日本買車養車花費高,不如公共交通來得便捷、高效

除房子外,日本年輕人對汽車的需求也不高,很大原因是日本公共交通發達完善。以首都東京為例,作為日本的海陸空交通總樞紐,東京擁有世界上最複雜、最密集且運輸流量最高的鐵道運輸系統和通勤車站群。與汽車相比,公共交通效率更高。

購買汽車還需要日常養護,而且在人口密度高的大城市,停車費用高,想找停車位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此買車不會成為年輕人生活和工作的選擇。即便不買車、不買房,絕大多數日本的年輕人仍感到生活壓力大,這種壓力甚至容易引發自殺。

3、加班嚴重、工作競爭激烈,日本年輕人常常感到絕望

2016年,日本厚生勞動省對外稱,約四分之一日本人起過自殺的念頭,受訪對象面向20歲以上成年人,約有4萬餘人。調查還顯示,年輕人尋求自殺的“潛在概率”更高,二三十歲年齡段受訪者中,有自殺想法的比例最高,其次為三四十歲年齡段,兩者比例均高於30%,其中工作壓力是引起自殺念頭的主要原因。

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日本的用人單位裁減員工數是常有的事,很多年輕人的工作穩定無法保證。與老年人能享受優厚的福利待遇和生活保障相比,40%的日本年輕人無法找到穩定的工作。

削減員工數量之餘,在職員工的工作量相應增加。據統計,日本約有20%的公司員工每月加班超過80小時,這讓“過勞死”一度成為日本惡劣工作環境的代名詞,日本政府被迫加快推出法律來控制員工的工作時間。

4、婚育費用高昂,日本年輕人結不起婚,生不起孩子?

結婚也是日本年輕人的壓力來源之一,晚婚已經成為日本的慣常。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的一份報告顯示,結婚資金壓力是最多18至34歲受訪者公認的結婚障礙,男女性同意比例都超過四成。男性年輕人壓力尤為突出,70%的日本婦女在生完第一個孩子後就離開工作崗位,因此有不少日本男性都打好幾份工來維持正常的家庭開支。

日本男女最為擔憂的還是“育兒費用的負擔”,高昂的育兒費與教育費對年輕夫婦構成了巨大挑戰,撫育兒女顯得捉襟見肘,造成了日本人婚後至生育第一胎之間的時間也越來越長——1980年是平均0.80年,到了2015年,已經變成了平均2.41年。

受生活壓力大和觀念改變的影響,日本年輕人追求生活不傾向於結婚和生育,導致日本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少子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目前日本政府正通過引進機器人、推遲退休和老年人再就業等方式來抵消勞動力減少對經濟的阻礙作用。

2018年再度連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羅斯經濟?幾百萬印度女犯人為何與男子關在一起?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哀莫大過於心死,這屆日本年輕人可以說是“心死”的一代了。

房價便宜,車子便宜,但是生活不便宜啊!

胡哥和身邊的日本朋友交流,聊得最多的就是中日生活的對比。在他們看來,中國可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在中國工作可以說是不知道比在日本好多少倍了。

題主認為日本房價不高車也便宜,所以年輕人生活可能會輕鬆一點。這個放在中國年輕人身上還差不多,日本小年輕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欠著銀行錢啊。

就拿胡哥認識的幾個日本朋友來說,5個人裡面有4個人還沒還完就學貸款,剩下的一個雖然說還完了,但人已經是在中國奮鬥了十一年了……

日本房子和車為什麼這麼便宜呢?還不是經濟不景氣人民購買力不強。自從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之後,到現在都沒緩過勁來。而這些壓力都是壓在現在的年輕人身上的。

胡哥整理了一下日本年輕人面臨的壓力,或許在這裡面也能看到一些中國未來的影子。

一、就學壓力。

這裡不是說什麼校園霸凌,而是上什麼學校。日本學校分公立和私立,公立學校便宜一些,私立貴一些。便宜沒好貨啊,大多數人還是想讓孩子上私立學校,這個和中國家長搶學區房一個道理。

家裡最大的開支就是給孩子上學,一般這種情況都會貸款,從小學到大學一路下來,上千萬日元就投進去了。等到孩子畢業以後就開始還錢,有的要還十幾年……

二、養老壓力。

這不是給自己養老,而是給長輩養老。目前日本大概是2.1個年輕人供養一個老人,老齡化已經非常嚴重了,而等到這一代年輕人老了之後,就已經是1.8個年輕人供養一個老人了,想想都可怕。

家裡的老人要照顧,而日本又是個福利社會,國家還要拿走收入的一部分去做養老體系。一年才掙多少錢!

三、職場壓力。

如果大家和胡哥一樣體驗過東京的電車早高峰,你就能看見一車廂的死魚眼。日本職場太累了!工作不加班根本完不成,但有的老闆還放無人機不讓人加班……不加班績效怎麼辦!玩呢?!

不僅工作累,職場更累。日本的職場等級太分明瞭,講究先來後到,你要是後來的,那就慢慢熬資歷吧,等到前面的人病了、老了、死了(很有可能),你都七老八十了,估計還是有機會的……

所以胡哥的日本朋友們在中國留學完之後都選擇留在中國找工作,畢竟在中國出頭要比日本容易一些。

四、生活壓力。

一般來說,日本年輕人的月薪稅後大約是20萬日元左右,在東京租個單間大約8W每月(由日本朋友家裡就是住房中介),吃喝玩手機水電網費交通費,一個月下來根本沒有剩下的。別忘了,你還有貸款沒還呢!

所以,現在的日本年輕人基本都拒絕消費了,人稱“低慾望社會”。

2016 年 7 月豐田在日本推出了新版小型跑車豐田86,想打開年輕人市場。長這樣:

這款車便宜得令人髮指,售價只有262-325 萬日元左右(合約人民幣15萬-19萬),15萬的超跑啊!

但搞笑的是,年輕人基本都沒去買,買的人都是四十以上的大叔……

年輕人對此評價說:“買車難道不是笨蛋做的事嗎?”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嘿老外

看了一些回答,總覺得有些話骨骾於喉不吐不快,因此,請允許筆者就這個問題再囉嗦幾句。 個人認為,日本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大與房價和汽車的貴賤是沒有太大關係的,年輕人生活壓力之所以大,是由許多綜合因素導致的。


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說房價和日本年輕人的生活壓力沒有太大關係。設問中說日本的房價相對不高,應該是與中國那些天價房對比得出的結論。而相對於日本年輕人的收入,動輒數千萬日元的房價同樣是需要他們做一輩子“房奴”的天價。


比方說一般東京都內新建的一套70平米左右的三室一廳公寓房,平均需要5000萬日元左右,好一點地段的都要6、7000萬。既使是舊房一般也需要3、4000萬左右,而日本年輕人的月工資平均也就在20~30萬日元之間,年收300~400萬日元左右。如此,就很明瞭了,也就是說日本年輕人要買一套地段不錯的70平米的公寓房,不吃不喝也要10到20年,所以,日本人買房基本也都是選擇貸款,而且通常都是貸款30年至35年不等,也因此,相對於買房,日本人(指所有年齡層的成年日本人)大都還是選擇租房住,尤其是年輕人,大多數日本年輕人是根本沒有考慮買房的。因此,可以說他們的生活壓力大小與是否擁有房產是沒有多大關係的。


再來看車,據日本自動車工業協會2018年4月9日日發佈的對年輕人購車情況的調查報告顯示,有54%的年輕人根本沒有購車慾望。至於理由,首先,年輕人認為沒必要,相比於準時、便利的公交、地鐵、JR等交通工具,難以保證準時、也談不上方便的汽車自然就不在年輕人考慮的範疇了。


尤其是買車需要一大筆錢,還要維護,租借停車場、加油等等,這些相加起來的費用差不多平均每月要3~5萬日元,這對於月收20幾萬的年輕人來說絕對是不可承受之重。這正如他們所說的那樣,有養車的錢,還不如用在自己覺得必要的地方呢,如旅行、買衣服、用一部好的電腦、手機等。所以,在被調查對象裡,不想買車的佔了一半以上,而且即使在想買車的年輕人裡,也有57%表示要等結婚以後才考慮買車。因此,可以說,日本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和汽車也沒有太大關係。


那麼,日本年輕人為什麼會感到生活壓力大呢?這是由綜合因素造成的。首先,20幾歲的日本年輕人剛剛走向社會步入工作崗位,他們的工資本來就很低,而且受日本經濟長期低迷,大企業經營惡化等等因素影響,許多公司還會裁員,這讓他們始終有一種由工作不穩定而引起的不安的感覺,而他們大多數畢竟將來還是要成家立業的,自然不敢大手大腳花錢了,如此又怎能不“鴨梨山大”呢?



其次,雖然說年輕人生活壓力大與房子、車子沒什麼太大的關係,但日本人走向社會後一般都是離家單過的,這就涉及到租房、水電煤、飲食等日常開銷,而東京的房租差一點的也要每月6、7萬日元,好一點都要10萬以上,也就是說只是房租一項,每月工資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就要付房租了,再加上日常開銷,小日子就總是在緊巴巴中度過,如此,年輕人當然要感到生活壓力大了。


第三,其實個人認為日本年輕人感到生活壓力大的更深層的原因應還是精神方面的,眾所周知,日本人是世界上“精神壓抑”最重的一個族群,而這些精神壓抑主要來自於他們的“噶忙”(忍耐)文化。日本人由小到大,基於“不給他人添麻煩”的人生信條,對小夥伴忍,對同學忍,對家人忍,對同事忍,甚至對不相干的人也要忍,換言之,也就是說日本人無論遇到何種事情,“忍”字高於一切,如此民族,精神怎能不陷於壓抑之中呢?



也正因此,日本人才普遍患有“精神壓抑症”。 年輕人自然也不例外,同樣生活在這樣的“忍耐文化”之中,再加上他們獨有的那些生活、工作中的苦惱,綜合作用下,自然會感到生活壓力大了。



萬景路看日本

日本人結婚買房,家長一般是不幫忙付首付的,雙方老人也不會幫忙帶小孩,也就是說,買房買買車和生兒育女的事情,全部由夫妻兩人共同承擔。大夥都知道,日本女性在婚後大多選擇做家庭主婦,一人帶倆娃很常見,養家的重擔基本都在男人身上。

(推著自行車帶娃買菜的家庭主婦們↓)

日本男人生活容易嗎?日語裡有個詞叫“社畜”,意思就是“會社的牲畜(日語中的“會社”=公司)。“社畜”是上班族的貶義說法,指在公司很順從的工作,被公司當作牲畜一樣壓榨的員工。日本社會構造是典型的“橄欖型”,也就是中產階級數量龐大,大概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日本人是領著固定薪水的工薪階層。

日本工薪階層的生活是怎樣的呢?從入職開始就忙得不可開交,加班、應酬很正常,在公司裡服從“前輩”和上級的指揮,一直幹到退休……如果幹得不開心,也要忍,因為換工作也不容易,如果在一家公司做不夠三年的話很難轉職,職位不夠高的話只能從大公司跳到中小型公司,中小型公司的福利待遇一般沒大企業好,家裡還有房貸、生活費等各項支出……在日本,經常能看到醉倒在路邊的人沉沉睡去,這些人要麼是應酬太多,要麼是借酒消愁。

(醉倒在街邊的日本上班族↓)

日本人喜歡給企業起一些諢名,比如“Black企業”,意思是“黑暗”/“黑心”的企業,不少知名大公司上榜。前幾年,一個東京大學畢業的美貌高材生在入職大企業一年後自殺,引起日本社會強烈關注,社長引咎辭職,公司高層召開發佈會表明了整頓工作環境的決心。那位自殺的年輕女高材生,生前在推特(“推特”相當於“微博”)一直髮“太累了”、“每天睡不了2小時”、“男上司取笑我沒有女子力”、“犧牲休息日做出的資料被狠批了”等等,可見每日的辛苦工作一步步地把她逼上了絕路。那些自殺的日本人大體有過跟她一樣的心路歷程吧。

(貌美如花的高橋桑)

可以說,日本人的家庭經濟狀況雖然連年下降,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經濟上還不至於有過大壓力。壓力主要都是來自精神上的,在這其中也主要是來自工作和公司。傳統大公司裡的一些習氣再不改善,人民的幸福度就很難提高。

還好隨著幾家老牌公司被收購,日本人也逐漸認識到舊公司制度的僵化,鐵飯碗不再有。但願他們能在來得及之前做出及時轉變。


蘇菲的日本

在日本生活過7年的我也來參一腳說說我的看法,我的看法也只是基於我自己的生活經驗,不做對錯討論哈。


日本的就業,其實這個國家的新畢業生普遍第一份工資是20萬日元左右,大概都差不多的水準,一些高科技或金融的會高些。還有如果是日本成年人沒有就勞限制的,你一個月就算是打工,刷盤子賺35萬日元都是有可能的。每個月最大的開銷就是房租了。吃飯飯店比較貴些,一碗麵30-80rmb都很正常。如果你自己做飯帶便當可以省一半多。


電器,化妝品,不用說了,又便宜又好用,老師送我的微波爐都是95年產的,照樣用的好好的。服裝,和國內商場裡面差不多吧。優衣庫也等於國內的七折,網上也有便宜的。說實在的這些生活的東西真的不貴。實在不行買二手的咯,便宜了不要不要的。


買房子,不買市中心的,偏點,東京周邊200萬rmb可以搞定獨棟。如果是日本人或者永駐身份,銀行貸款利率可以低到1%。一個人正常普通上班都可以搞定的。大不了,再把其他房間租出去唄。房貸也有人分擔一些。



很多來日本的人都覺得自己混的沒有國內的朋友好,國內經濟快速發展有很多發財致富的機會,日本各方各面制度過於完善細緻,反而給人一種死板不變通保守的感覺。我是覺得在日本做小市民會比較幸福。相對普遍的公平,制度的完善,可以給人比較安穩的生活狀態。


要是說家庭工作壓力大,只能說日本女人沒有中國女人那麼強悍了,頂起半邊天來。還有他們不夠拼命,對比一下國內底層生存的環境,日本整個社會真的幸福很多。只能說吃苦能力不夠強悍吧。


90年代初,福建這邊窮瘋了,都是全村的舉債 幾十萬,賭上一條命偷渡去日本、英國美國等地,沒日沒夜的打工賺錢,寄回老家蓋房娶妻生子。漸漸過上好日子。如果日本人有這樣的覺悟,情況應該就大不一樣了~


爆炒時光

這個問題把日本目前的社會問題描述得非常精準了。日本的房價和車子確實都已經很便宜了,但日本的年輕人號稱世界上壓力最大的人群。按照中國人的思維習慣顯然無法理解這個問題,既然房和車都很便宜了,那日本人怎麼還會有生活的壓力?這是中日兩國的文化差異決定的。



一位巴西外交官曾經在中日兩國常駐,他和我交流時就感嘆中日兩國年輕人的壓力是世界最大的。按照他的說法,中國年輕人的壓力主要來自生活,比如結婚、買車買房,以及教育醫療等。而日本年輕人的壓力主要來自工作,日本人工作的競爭力是相當可怕。但日本人生活上的壓力比較小,比如房子價格不高,孩子教育也沒有那麼大的壓力。




我本人也去了幾次東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許多白領一路小跑趕地鐵或者去公司,為的是上班不遲到。僅僅從這一點看,我們就能體會到日本人的工作壓力是要比我們國內大很多的。此外,日本的加班文化也很要命。日本的白領正常下班時間到了之後,大多會再加班1個小時。時間一長,這種壓力大家可想而知。


說到日本人工作壓力世界最大,我估計很多網友會不服。沒關係,案例說話。前幾年日本有一個比較轟動的白領自殺案。一位名叫高橋茉莉的女孩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畢業後直接進入日本最大的廣告傳媒公司工作,2015年12月25日在東京都的住宅中自殺身亡。根據高橋的上下班記錄,10月份就加班了130個小時;11月份加班99個小時。



當然,我們也不能單純用文化來解釋日本人的工作壓力大。日本勞動法第36條規定,每週的正常工作是40小時,最多加班15小時。但如果公司與其工會之間有書面協議,法律實際上允許無限制的加班。日本的法律等於站在了強勢的企業一方,白領們其實沒有太多的選擇。


日本在二戰後奇蹟般的實現經濟崛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人人都有的工作壓力,這種壓力硬生生把一個沒有資源的島國變成了世界經濟最強國之一。只是,這種奇蹟背後是我們看不到的個體奮鬥。


李明波論中東

日本問題還是日本問題專家橋本來回答。


房價不高,車也便宜為什麼日本生活壓力高?橋本一直喜歡回答這樣的似是而非的提問。這個提問中的日本房價不高,車價不高的內容似乎與中國國內比較。但是你不能比較這兩樣,在日本生活壓力巨大的是有原因的,請聽橋本給你分析。如果住在東京中心的1室1廳的房間,大概每月的生活費要30萬左右,其中包括租房費用,吃飯的費用,保險,NHK的費用,交通費等等,還不包括手機費用,以及買衣服的費用。如果說買車便宜,但是養不起車,每個停車位每月大約5萬左右的費用,還不包括汽油費,以及保險費用,還有保養費用,日本買車時,不交車庫證明是不會給你上牌照,也就是你沒有停車場地,不能買車。

有人說我平時住日本鄉下,每天來回3-4個小時移動,這樣的火大概是可以便宜10萬左右的費用,但是你每個月要在陸上浪費的時間大約90個小時,如果這個事件去一家餐廳打工,也可以獲得11萬左右的收入。

如果要維持在東京的有房有車的生活,大約每約需要40-50萬日元的收入。而且還不能有買房,如果要還房貸內約也需要交10萬日元左右,這樣是家裡最大的開銷。如果房貸使用40年的期限這樣就慢慢還。因為一般的房子都要3000-5000萬日元,所以很多年輕人寧可租房,也不買房。但是也要看,有的外國人在東京大阪工作,他們就說,除了房費,他們有10萬日元就可以生活下去,所以如何生活還是要看人。


橋本看日本

本人在日本工作十年,對此問題真的有很大感觸!為什麼日本人結婚不要求有車有房,薪酬也不算低,但是日本的年輕人卻壓力很大?!

1.首先是上大學!日本的公立大學很便宜,私立大學非常昂貴!但是公立非常的難考,就導致了很大部分的學生就讀私立,可是家裡拿不出錢,於是日本銀行就出了可以借錢給大學生,用於交學費。書讀完了,剛走出去社會,揹負了銀行的債務。未來十年都在為這個債務而還。

2.肯定是在會社裡面受到的壓力很大!日本的會社等級制度非常森嚴,講究輩分,如果你是新人,就要給前輩做各種各樣的事情,無論你多少歲,只要你進了一個新的日本會社都算是後輩,前輩(即使比你年齡小),也能指揮你幹事!在日本的會社體系中,只要在上位才能有透露自己心聲的權利,下屬遇到上級要點頭哈腰,問好,問工作辛苦,有鍋下屬背,有獎勵上級拿,受欺負都是正常的,自己做的企劃書,層層遞交,最後活動結束了,企劃書還沒到領導手裡。作為新人,真是頂著很大的壓力,不然日本人怎麼喜歡晚上去喝酒,解壓?

3.剛進入會社的年輕人,很多都是背井離鄉,離開自己的家鄉,來到東京。一方面,在東京受盡上司的欺壓,另一方面收到東京房價的壓力。剛出來的畢業生一般17w日元左右,扣除個人所稅,健康保險等,到手大概就15w日元,如果在東京租一個房子,按便宜的算6w日元。那麼每個月就剩9w日元。每個月交手機費,跟同事出去喝喝酒,請領導吃個飯,剩下的日子就得勒緊褲子過,這還是不出意外的時候,如果出個意外,生個病,違反日本交通,就要向家裡拿錢。如果要還從銀行借的讀書費,那就更不用說的。

4.日本的各種稅收。日本是個福利國家,日本的老人,政府養。可隨著日本的發展,老人越來越多,老年化越來越嚴重,政府也無奈,收入來源不夠,只能增大稅收,這無疑又加重了年輕人的負擔,來年消費稅提高到10%!! 還有更可笑的是,出國要收出國稅,無論是日本人還是遊客,無一例外,這也是醉了。

這是日本的正常現象,如果你來到日本,或者準備來日本工作,那就不要想太多了,努力幹吧!


看日本

2016年我曾到日本自助遊,走了大阪-奈良-京都-東京一線。就以個人淺顯直觀的感受來談談這個問題。

日本的房價確實比不上中國的北上廣深。但畢竟是發達國家,日本的日常基本消費還是比較高的。普通的小餐館最簡單的一份快餐,比如下圖常見的親子飯,就是一碗米飯一個雞蛋幾小塊雞肉,在中國人看來實在太簡陋,也要摺合40元人民幣以上,一小盤炒青菜摺合人民幣50元。


日本的酒店又小又貴,像中國如家七天檔次的酒店卻是中國五星級酒店的價格,東京尤甚。

日本的車應該不貴,但我感覺街上的汽車並不密集,估計是養車的成本很高吧。停車場一般都很小,停車費用很高。

公共交通的具體費用記不清了,當時感覺大概是:地鐵價格是中國的3倍,新幹線價格是中國高鐵的近2倍,出租車價格更令人咋舌,反正我們沒捨得打車。

日常消費高,而收入水平比中國的大城市高不了多少。同去的朋友有個同學在日本已經工作了七八年,公司白領,月收入摺合人民幣2萬左右。

而且,我覺得壓力不僅僅來自於經濟,應該還來自於國家的文化和氛圍。

日本的老齡化程度世界第一,大量的老年人還在努力工作,年輕人更不敢懈怠。

日本人的教化修養也形成了很多束縛,比如過度的清潔,公共場所的安靜,比如對丟垃圾、抽菸等的嚴格規定等等,久之也可能造成精神壓抑吧。


貓熊姐姐

這個問題或許我可以回答下。

蘇軾在某文章中說“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我目前在日本出長差,因此觀察過這個現象,所說的一切以我的見聞為主,並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首先一些傳統的日本人壓力的確很大。由於日本堅信傳統生活方式的人很多(主要是沒老人幫忙帶小孩,出去工作也不方便),因此部分日本人過得一人工作養全家的習慣,典型的例子就是蠟筆小新的家庭。根據日本平均收入450萬左右,到手350-400萬之間,平均每個月也就25-30萬之間。我以前介紹過日本的物價。日本的開支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吃飯每個月人均大概4-5萬,房貸15-20多萬(現在房子漲價非常厲害),小孩補習班一個月5萬每個學科是起步價,此外國外至少還養一個到兩個車,如果節儉點,其實也可以過得不錯。

但是節儉就可生活的方式並不是每個地方就可以實現的。日本和中國類似,稍微像樣的工作全部集中在大城市,在日本就是東京和大阪兩個大城市,其他城市主要以服務業為主,就是賣賣東西搞搞旅遊之類的。由於日本服務業要求高,很多地方到現在都還在提供跪式服務,所以他們很辛苦,但是不會壓力大。

真正壓力大就是在東京打拼而又是傳統家庭的人。東京房價還是相當貴,因此很多人只有住的非常郊區,每天坐至少一個小時的車前來上班。日本東京有相當大一部分人早上需要轉兩次以上的車、單程超過一個半小時的上班族。這個群體不是小數目,想想我們的燕郊住了多少人,上次看節目還有住在天津而到北京去上班的人。(日本就算在東京一戶建情況也比較普遍,東京人口比北京上海還多,可以想想這麼低密度住宅情況下要多遠的距離才能住滿這麼多人。下面的表是東京通勤時間統計表。平均時間為53分鐘。



路上的時間並不是唯一的壓力。日本還有非常恐怖的加班文化。在中國很多公司實行的996工作制,就是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每週工作6天。但是,在日本還有非常多的單位實行比996更厲害的工作方式。我知道某科技公司晚上10點鐘至少還有一半的人都不好意思走,就算在週三的無加班日(都有專門的無加班日,可想平時的加班情況),很多人都是捱到十點以後才下班。就算10點下班,還得在路上折騰一個多小時,而第二天早上7點鐘以前就得起床吃飯並準確去上班,壓力不大是不可能的。據抽樣調查,日本有大概12.9%的人一月加班100小時以上。為大家上一張日本關於職業和加班情況的對照表。可以發現很多常見職業每個月加班都是50多小時。



除了工作時間長,日本工作壓力也非常大。日本一直有將小事做到極限的要求,因此一個東西反覆修改的情況非常多,這就導致了很多工作變成了重複性工作。此外,領導的高標準要求也嚐嚐讓員工苦不堪言(至於最終產品有沒有高要求就不好說了),這就是日本壓力大的又一個原因。

想象一下,你住在燕郊,每天需要7天出門去上班,到了單位附近匆忙吃個麵包得趕上8:30打卡,然後一直工作到晚上十點,出門坐車後回去就12點了。而工作中一直有領導抱怨你不行,需要你反覆修改設計,你覺得你壓力大不?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只是部分生活日本上班族的情況,還有很多公司加班比較少,但是這類正常公司有什麼新聞價值呢?所以媒體天天關注我說的那類壓力大的群體,久而久之讓其他人誤以為整個日本都這樣了。

此外我想痛心疾首的說一句,工作壓力大在國內也逐漸變成了一個普遍現象。很多好一點的工作只能在一線城市就業,而一線城市的高房價只能驅使年輕人的房買得越來越遠。一線城市的公司為了降低運行成本,肯定會想辦法壓幹員工的每一分價值。哎,說不定過幾年後,國外媒體也會時不時說中國工作壓力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