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人,鏡中花(盤古文化藝術油畫 國畫 書畫私人定製)

不可否認傳世名畫的藝術價值引領者一代又一代的學者爭先膜拜和研究的同時,也讓名畫裡潛藏的秘密被揭開,特別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名畫裡越來越的的秘密被發現。

畢加索《哭泣的女人》

畢加索,這個被評為為20世紀最偉大畫家的藝術家,92年的人生過的輝煌之至。他多產而又富裕,他畫中眾多的女主角在生活中都與他有著一定的交集,這令他譭譽參半,也讓人們津津樂道。

據統計,畢加索一生至少有5個情婦,並且在和每一個情婦交往的過程中都給畢加索帶來了許多的創作靈感,其中朵拉-瑪爾是帶給畢加索靈感最多的女人,她被稱之為畢加索的繆斯女神。以朵拉-瑪爾為原型創作出的《哭泣的女人》也是畢加索最傑出的代表作之一。

畫中人,鏡中花(盤古文化藝術油畫 國畫 書畫私人定製)

▲ 《哭泣的女人》

朵拉-瑪爾來一位自南斯拉夫的頗有成就的攝影藝術家。1936年,她在將近30歲的年紀邂逅55歲的大師畢加索,此後至1946年近十年的時光裡,她是大師最鍾愛的情人。畢加索視她為自己貼身的繆斯,並放心地要她保護自己的作品。

但是,臨到最後,畢加索對這段10年的感情的評價是:除了哭泣,他對她實在無所記憶。在瑪爾與畢加索相處10年的最後3年,在一個惱人的春天,楚楚動人的女畫家費朗西絲。吉諾主動向大師獻上“第五個春天”,併成了大師畫幅上的女神。瑪爾起初佯裝不知,繼而隱忍,後來偷偷地哭泣,最後,來自內心的巨大的情感反差使她不能自已,她似乎忍無可忍,她決心要拼命奪回世界上最具私有性、不能分享的感情。

畫中人,鏡中花(盤古文化藝術油畫 國畫 書畫私人定製)

在朵拉-瑪爾和畢加索的交往中,畢加索對朋友說:“我不愛朵拉”;對朵拉說:“我愛你是因為你像個男人!” “你並不美……就是會哭!”於是朵拉放聲大哭,畢加索就再繼續畫哭泣的女人。畢加索和多拉這種時晴時雨的關係,持續了六、七年。1942年畢加索畫的朵拉已精疲力竭,不再哭泣,而是痴呆茫然地看著什麼。1943年,畢加索遇到法朗西瓦絲-吉露,朵拉和畢加索的戀情算是告一段落。

十年後,七、八月間朵拉在法國南部的朋友家與畢加索不期而遇。畢加索在朋友家飯桌上大聲說著沒有女人的痛苦。同時他熱情地拖著朵拉到大廳的一角,自己卻獨自回到飯桌旁,並催促著朋友和他一起揚長而去。朵拉孤單地站在那偌大廳堂的一角,就像被遺棄在荒島上的阿里阿德涅。朵拉倍感羞辱,從此躲了起來,成了個“隱世者”。實際上,她被畢加索的愛情幾乎燒成灰燼,失魂落魄地度過了半世紀的殘留歲月,而逐漸為世人遺忘。

魯本斯《蘇姍娜-芙爾曼肖像》

《蘇姍娜-芙爾曼肖像》英文名Portrait of Susanne Fourment,又譯作《海倫娜-弗爾曼肖像》,畫中的人物魯本斯妻子的姐姐蘇姍娜-芙爾曼。這幅人物像畫是用漂亮和生動的色彩筆觸來描繪的,線條十分流暢。這是魯本斯筆下的婦女形象的特點,是他所處的上流社會環境,迎合上層貴族的審美要求,所以他筆下的人物,尤其是婦女幾乎都是貴婦人。

畫中人,鏡中花(盤古文化藝術油畫 國畫 書畫私人定製)

▲《蘇姍娜-芙爾曼肖像》

蘇姍娜-芙爾曼是魯本斯第二任妻子的姐姐。魯本斯非常喜愛這第二個妻子,他晚年的許多重要作品都以她為模特兒。不僅如此,他還畫了妻子的姐姐蘇姍娜-芙爾曼許多肖像,這幅《蘇姍娜-芙爾曼肖像》算是他最成功的一幅。

在這裡畫家還刻畫了形象的性格特徵:蘇姍娜眼神流露出一種樂觀幸福的樣子,構圖嚴謹,色彩對比強烈;服飾顯示了她的貴族身份,但不傲氣;從這幅肖像上,觀眾可以感覺到這位畫家所寄託的那種與禁慾主義完全絕緣的生活熱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內很多翻譯版本中,這幅畫作被錯譯成《海倫娜-弗爾曼肖像》,即成了魯本斯夫人的肖像,這一錯誤的結果被廣泛傳播,導致大眾的誤識。

畫中人,鏡中花(盤古文化藝術油畫 國畫 書畫私人定製)

▲《海倫娜-弗爾曼肖像》

魯本斯是一位多產的畫家,他一生總共畫了達兩千幅油畫,題材的廣泛性也是歷史上少有的,而他與海倫-芙爾曼結婚以後的10年,則更是他藝術上的光輝時代。

雷諾阿《鄉村之舞》

畫中人,鏡中花(盤古文化藝術油畫 國畫 書畫私人定製)

雷諾阿是法國畫家,最初與印象畫派運動聯繫密切。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記錄真實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滿了奪目的光彩。然而到了(18世紀)80年代中期,他從印象派運動中分裂出來,轉向在人像畫及肖像畫,特別是婦女肖像畫中去發揮自己更加嚴謹和正規的繪畫技法。在雷諾阿所有的肖像中《鄉村之舞》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鄉村之舞》是雷諾阿1883年畫的,是三幅舞會大型掛畫的其中之一,鄉村之舞中那圓臉帶笑的女郎,便是雷諾阿的妻子阿林。那種天真單純的快樂,是雷諾阿最喜愛的女性特質。

39歲的雷諾阿在一家名為“福奈斯大爺”的飯店遇見了一位名叫阿林的女子,阿林只要一有空就擔任雷諾阿的模特兒,他們作畫的地點幾乎都在戶外,特別是在塞納河畔,在岸邊靜觀河上搖曳的白帆。但是在研印象派的技法,雷諾阿覺得自己走進了死衚衕,漸漸地簡直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

1881年,年過四十歲的他決定暫別阿林,和朋友一起啟程去旅行,目的地是阿爾及利亞、佛羅倫薩、羅馬、馬賽,最後又拜訪住在艾斯塔克的塞尚,一年之後才又回到巴黎。在作畫的技巧上,這次的旅行並沒有給雷諾阿帶來任何收穫,反而是在感情上,歸來的雷諾阿突然決定和阿林結婚了。而決定結婚的原因雷諾阿是這麼解釋的,“經過短時期的分居之後又住在一起,真是其樂無窮!分離太久的話,重新見面時你會覺得她變醜了,她也認為你難看了,人生活在一起就不顯老,什麼皺紋呀,發福呀,都視而不見。關於愛情,話說來可長啦,我並不很聰明,解釋不了這些東西,不過愛情也有個習慣問題。”

雷阿諾的妻子阿林雖然沒有成為它繪畫上的靈感繆斯,但是卻在生活中給予了雷阿諾最大的支持,讓雷阿諾可以心無旁騖的專注與繪畫。

莫迪裡阿尼《戴帽子的讓娜-海布特》

2015年佳士得“畫家與繆斯晚間特拍”在紐約洛克菲勒中心舉槌,共34件出自20世紀藝術大師之手的傑作上拍。拍前最受矚目的莫迪利阿尼作於1917—18年的《側臥的裸女》以1.2億美元估價上拍,被中國藏家劉益謙以170,405,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0.84億元的成交價拍下,創造了莫迪利阿尼作品拍賣新紀錄。除了《側臥的裸女》外,《戴帽子的讓娜-海布特》也是阿梅代奧-莫迪利阿尼的重要作品之一,並且曾在2013年,佳士得拍賣中以2690萬英鎊(約合4230萬美元)的高價拍出。

畫中人,鏡中花(盤古文化藝術油畫 國畫 書畫私人定製)

▲《戴帽子的讓娜-海布特》

《戴帽子的讓娜-海布特》這幅畫是以阿梅代奧-莫迪裡阿尼最後的情人讓娜-艾布特納為原型繪畫的。1917年,莫迪遇到了最後的愛人,讓娜-艾布特納(Jeanne Hebuterne)。她比莫迪小十四歲,是個天才小提琴手,也是莫迪會喜歡的那種女人。她有著寬嘴、長鼻子,黑髮和白皮膚強烈對比,杏仁藍眼睛就像一尊哥特肖像,儘管她只有19歲。

讓娜是莫迪最好的情人,為他擺姿勢、做模特、崇拜莫迪,莫迪喝醉了,還把他揹回家,為了得到莫迪的歡心不得不放棄脆弱的自我,但她的敏感和多疑卻讓莫迪十分痛苦,年輕的讓娜不斷希望莫迪能夠最終穩定下來,卻忘記了莫迪最需要的身體和心靈上的自由。

在莫迪的筆下,讓娜的肖像卻逐漸變得扭曲,頭更加橢圓,脖子更長,四肢更伸展,隆起的小腹表明她正懷著一個不受歡迎的孩子——莫迪多次反悔與讓娜結婚的約定,對家庭的約束逐漸感到厭倦也讓他的畫中帶著悲觀的情緒。就在莫迪死去的第31個小時,讓娜後退著從5樓的窗中跳下,顱骨碎在了街石上,帶著懷中的嬰兒離開了人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