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高曬自拍就行了,曬帳單的那是沒辦法

顏值高曬自拍就行了,曬賬單的那是沒辦法

2018是從“曬”開始的。

顏值高曬自拍就行了,曬賬單的那是沒辦法

緊接著,某音樂軟件的年度聽歌報告又在朋友圈瘋傳;

顏值高曬自拍就行了,曬賬單的那是沒辦法

圖片來自朋友圈

接下來,刷屏的主角又成了某支付平臺的年度賬單。

顏值高曬自拍就行了,曬賬單的那是沒辦法

被網友稱為“年度恐怖大片”的支付寶年度賬單

歲末年底,對一年的個人生活進行總結,似乎素來就是多數人生活儀式感的一部分。在前互聯網時代,這種總結更多以個人日記的方式來呈現,而今天,只需一鍵生成,你的全年生活記錄就可以在一份份由數據串起的賬單、報告中全部體現。

這是互聯網、大數據對生活改造的一角。

不同的是,日記、書面化的年終總結,大多帶有私密性並指向特定的受眾;網絡平臺自動生成的賬單、報告,卻天然是為“分享”而生。

這些事無鉅細的年度賬單、報告,不僅幫你精確記錄,你在何時聽了哪首歌,你的每一筆支付記錄,還能夠讓你知道自己的消費狀況在你所在區的排名,在全國範圍內你又“打敗”了多少人。

它不止記錄,還主動幫你分析。

因此,即便是冠以年度賬單、報告的名號,它們的主要目的可不是為了幫你回憶或者為了提醒你要“理性消費”,而是通過分析、對比,構建了一種新的社交場景,需要你轉發、分享才能獲得“意義”。

顏值高曬自拍就行了,曬賬單的那是沒辦法

在這個意義上,所謂的曬年度賬單、報告,也就成了另一種形式的自拍。

自拍,雖然鏡頭對準的是自己,但其取悅自己的目的,卻需要他人的評判才能實現——自拍,說到底並非孤芳自賞,而是為了確認他人對自己的認可。

已經無法說清,到底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自戀心態催生了種種自拍、分享技術,還是技術進一步激發、迎合了人類的自戀需求。但毫無疑問,今天的人們,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自戀,都更習慣展示自己。

在《自戀時代:現代人,你為何這麼愛自己?》一書中,作者立論的一個基礎就是:自戀病毒已經藉助教育、媒體、網絡和信貸感染全球;無論西方或東方,前所未有的“自戀時代”正在形成

哈佛大學校長德魯·福斯特在2015年哈佛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同樣表達了這種判斷:這是一個自拍還有自拍杆的時代,我們無休止地關注我們自己、我們的形象、我們得到的“贊”,就像我們不停地用一串串的成就來美化我們的簡歷,進行不停的“自我放大”

於是,深諳此理的各互聯網平臺,想著法子最大化滿足這種自戀和自我放大的需要,並且屢試不爽。

比如,這次的年度消費賬單報告,除了生成基本消費數據之外,還設置了“預測你的2018年度關鍵詞”功能。其中的關鍵詞:能幹、柔軟、遠方、自由、溫暖、當家、小確幸、旺、窮(並非褒義,但卻滿足了調侃、自嘲的需要)……可以看作是算法通過數據對人的描摹。

顏值高曬自拍就行了,曬賬單的那是沒辦法

觀瀾君的2018年關鍵詞預測

但奇怪的是,無論你的賬單額度是多少,對於這些關鍵詞,沒有任何人拒絕、懷疑,並都欣然曬到朋友圈。

這和預測的準確與否無關。關於這一點,網上流傳的一份該賬單項目研發現場的對話記錄,洩露了天機。尤其是其中產品經理的一句“除了人家自己上傳的頭像,你能配到人家心裡去??!”可謂直指核心。

也就是說,所謂的預測,不過是通過提前隨機設定,來最大限度取悅用戶,這些“漂亮”詞彙說到了“人家心裡”,怎能讓人拒絕?該對話當然應該是出自段子手的腦洞大開,但其背後邏輯卻未必不是真。

顏值高曬自拍就行了,曬賬單的那是沒辦法

網友對於支付寶2018關鍵詞預測的算法分析

“做人嘛,開心最重要”。在今天,“算法”可能比你自己更瞭解你“開心”的點,並且讓每個人都無力抵抗。

在隱私保護與取悅自己之間,人們不假思索的選擇了後者。

顏值高曬自拍就行了,曬賬單的那是沒辦法

要查看支付寶的年度賬單,平臺已經幫你默認同意《芝麻服務協議》

大多數人表示根本沒有注意到這行小字

顏值高曬自拍就行了,曬賬單的那是沒辦法

是的,相比較於加入這種病毒式社交遊戲所獲得的參與快感,那點隱私被侵犯的風險,太不值得一提了。

Who cares?

正如喬納森·克拉裡在那本《24/7:晚期資本主義與睡眠的終結》小冊子中所表達的:

現在,積累物品的慾望不再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要確信,自己的生活與隨時可得且被大力宣傳的應用、設備或網絡保持同步。

同時,這也印證了《自戀時代》中關於“自戀者的透明度更高”這一論斷。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真的願意“裸奔”。這種“透明”,可能是在大數據時代不得不接受的宿命了。

1993年《紐約客》上的那則著名的漫畫標題:“在互聯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在今天看來已顯得過時。因為你的每一筆消費記錄,你的行蹤軌跡,你看的書,你聽的歌,你的心情,哪怕你的睡眠質量,都能被大數據和算法精確記錄並形成分析、總結報告。

在這個意義上,每個人其實都成了“透明人”。

顏值高曬自拍就行了,曬賬單的那是沒辦法

“在互聯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

每個人都在使用數據、曬個人數據,但同時每個人也為大數據貢獻了分母,也在另一維度被數據曬。所以,我的一位朋友假設:後現代的私人生活史研究者是不是得找互聯網公司購買數據?

其實更進一步,假以時日,人類大腦的記憶儲存功能是否將全部被互聯網即時化的記錄功能所取代,恐怕並非聳人之問。

或許,我們終將迎來或正在走向一個大數據比人類自己更“瞭解”自己的時代。如此一想,相較於焦慮人工智能的發展會否消解人的主體性,更值得關注,或是更本質的問題,或不是機器是否更像人,而是人是否會更像機器。

顏值高曬自拍就行了,曬賬單的那是沒辦法

顏值高曬自拍就行了,曬賬單的那是沒辦法


觀點流

有價值的觀點在流動中聚合

觀點 · 聚合 · 價值

主編 | 劉 昆 副主編 | 龔孟關

※本號內容專屬於光明日報 · 觀瀾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