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飛愛創新,跟隨世界潮流,爲何某項技術一直摸著沈飛過河?

大家都知道,中國戰鬥機就壟斷在成飛和沈飛手裡,其中沈飛飛機設計中規中矩,採用新佈局比較遲緩,熱衷換航電,對於飛機氣動佈局精細化設計改進,向來缺乏興趣,當然,也是不太重視導致實力不足。

沈飛第一款戰鬥機就是殲8,第二款是殲8II,這兩款戰鬥機,設計構思和細節和外國飛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當然,從設計師經驗來說,缺乏設計實踐經驗,採用外國成熟設計,這是一個比較通用的做法。

成飛愛創新,跟隨世界潮流,為何某項技術一直摸著沈飛過河?

殲8II戰鬥機宣傳突出超視距導彈攻擊和中低空格鬥,但是後者需要大改氣動,一直沒法實現

從殲8II的介紹來看看:70年代後,世界戰鬥機設計思想出現轉變,從二代戰鬥機的更快更高轉變為,改進飛機的中低空機動性能,高亞音速格鬥,完善機載電子設備、武器和火控系統,讓戰鬥機具備超視距攻擊能力。

為適應這一潮流,部隊裝備新需要,沈飛公司在殲-8的基礎上研製了殲-8Ⅱ飛機。1980年9月4日,國家批准殲8II項目,1984年6月12日,原型機首飛成功。1988年3月18日,殲-8Ⅱ設計定型。同年10月15日,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正式批准殲-8Ⅱ飛機設計定型 。顧誦芬時任殲-8Ⅱ飛機總設計師 。

成飛愛創新,跟隨世界潮流,為何某項技術一直摸著沈飛過河?

殲8II戰鬥機:說好的中低空格鬥是潮流,咋就變成了載人火箭

從介紹來看,設計師對於三代機的潮流還是認識得很清楚的,超視距攻擊和中低空機動性,但是就停留在宣傳層面,沒有真正落實,唯一做的就是換渦噴13發動機增大幾百公斤推力,最終殲8II家族多種型號,就換了航電和武器,氣動一直保持不動,這個短平快的項目,在當時80年代大家看慣了平頭飛機的時代,採用尖頭設計,取得了巨大的聲譽,但是也帶來了負面影響,到了90年代我國要對付周邊的幻影2000和F16戰鬥機,殲8II戰鬥機設計的這個嚴重短板立馬就凸顯出來。

成飛愛創新,跟隨世界潮流,為何某項技術一直摸著沈飛過河?

殲8II戰鬥機在常用中低空作戰區域,最大穩盤過載4.7G,而F16有6G,差距巨大

而成飛的殲10,從內到外都積極進取,氣動,控制,航電,雖然從事後看,殲10也不完美,高速阻力偏大,飛機加速性不太理想,但是設計師非常盡力了,在至關重要的中低空格鬥性能上,全力以赴,最終創造了沾不起的奇蹟,國內別的戰鬥機,不管殲8,殲11,近距離格鬥明顯不是對手,在我國當時的基礎下,能拿下鴨式佈局設計,就非常完美。

成飛愛創新,跟隨世界潮流,為何某項技術一直摸著沈飛過河?

殲10戰鬥機追求超視距攻擊和中低空機動性的潮流大獲全勝

從最初設計來說,中國設計師認識潮流還是清醒的,但是殲8II沒滿足中低空機動性,但是殲10滿足了。

殲8II家族,國家傾盡全力,最終變成一個匆匆過客,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蘇27來了,這就是殲11家族的起步,從殲11B開始,殲11BS,殲15,殲16,一直到現在的FC-31鶻鷹戰鬥機,瀋陽走出來自己的路子。

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採用新材料,特別猛。

殲8II家族在中國第一次機身採用碳纖維材料設計,還有300M超強度起落架鋼,而殲11B則採用了超過10%的碳纖維複合材料,繼續領跑。

成飛愛創新,跟隨世界潮流,為何某項技術一直摸著沈飛過河?

殲11B戰鬥機,綠色的都是碳纖維,減重效益明顯,當時國產最大碳纖維零件

到了FC-31鶻鷹戰鬥機,則超過20%接近30%,而且從第二架開始機身取消所有鍛件,全部採用激光增材打印技術。

而殲10A戰鬥機,複合材料用量才6%,到了中期大改,殲10B和殲10C,機翼開始採用碳纖維材料,比例才超過10%,到了殲20戰鬥機,機翼機身大面積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和超材料,比例才超過20%。

成飛愛創新,跟隨世界潮流,為何某項技術一直摸著沈飛過河?

殲10A沒啥復材,殲10BC才在機翼上採用碳纖維復材,看箭頭

問題就來了,成飛為啥這麼鈍?採用新材料這麼慢?難道不知道多用複合材料減重效果好,飛機性能高嗎?

當然不是。

飛機設計師是個高度的“和稀泥”能手,總是在先進性和低風險之間走鋼絲,飛機材料落後就笨重性能差不先進,但是新材料用多了,工藝難度大,工人素質跟不上,大批量次品廢品,造成更大的問題,飛機是一種大批量多次重複使用產品,先進但是質量不可靠是劇毒。

成飛對於新材料的態度很慎重,原因就是,沈飛的殲11B由於採用了超量的複合材料和新發動機(太行)造成了嚴重的可靠性問題,長期趴窩。

所以,拒絕立馬跟風上大量復材,也拒絕不可靠的太行發動機上飛機,堅持採用可靠性更好的俄羅斯發動機。

成飛愛創新,跟隨世界潮流,為何某項技術一直摸著沈飛過河?

由於沈飛遭遇渦噴14的大地雷,殲8III項目失敗,成飛就學精了,不用不可靠的發動機

當然,也不是就一直這麼拖下去,而是認真做試驗,直到質量穩定後,才大批量鋪開。

所以,我們就看到了一個比較“保守”而且跟風慢的成飛戰鬥機。

從這個角度來說,沈飛還是成飛的老大哥,航空工業界的新技術新材料探路先鋒,經驗教訓比較多而且比較慘,殲8III和殲8IIF讓渦噴14坑,殲11B讓復材和太行坑,最終都讓成飛這小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認真做事,避免翻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