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只有韓國可以拍改變國家的電影,這次徐崢寧浩也做出來了

起這個標題實在是對某些電影大佬的言論表示無奈,diss某些爛片還能收穫觀眾本身就有恨行的嫌疑,接受異己的存也會贏得敬佩,但甩鍋給觀眾就是典型的狹隘了。而於7月5日上映的《我不是藥神》剛剛點映兩天,就產出了半億票房,而且不管是影評人、媒體、圈內人士,都給出了一致的好評,現在唯一期待的就是普通觀眾的反饋了。話說回來,如果這片賣到了30億或者更高,說明普通觀眾對於好片的消費能力是完全沒問題的,平視他們同時照顧他們的體驗,他們一定會給出合理的反饋。

憑什麼只有韓國可以拍改變國家的電影,這次徐崢甯浩也做出來了

那到底《我不是藥神》憑什麼屠戮朋友圈,萬千“自來水”的嗨點在哪兒,或者說這麼敏感的題材連審查人員都能打動順利上映,一定是這片有著特殊的魅力。

首先故事的背景跟中國實在太搭了。正版藥賣四萬一瓶,而印度生產的有著同樣療效的零售價只賣兩千,而且批發的話可以按五百一瓶,主角程勇(徐崢飾)乾的就是這事兒。姑且不探討程勇的動機變化,單是敢這樣直接表現社會問題就已經是非常大的勇氣了。中國社會在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必然面臨著方方面面的問題亟待解決,而《我不是藥神》所觸及的醫療行業又是至關民生的重要地帶,所以作為中國觀眾必然會帶有強烈的同理心,就如片中所說“誰家還沒有生病的時候啊”。因此這樣的現實主義的題材一下子就把觀眾從奇幻玄幻大ip的商業片“泥潭”中拉出來了,“說人事”成了這片最大的看點。

憑什麼只有韓國可以拍改變國家的電影,這次徐崢甯浩也做出來了

那麼有徐崢和甯浩兩個大佬保駕護航的文牧野起了什麼作用呢?作為新銳導演,強烈的表達欲使之在片場成了偏執狂,強迫症犯起來劇組誰都攔不住。這就讓本片在最大程度上表達出了文牧野的創作理念,也就是世界從來都不是一下子變好的,有希望就會值得去付出。片中程勇這個人物一上來就是人渣的姿態,家庭事業一團糟,但對待隨時都有可能離開自己去移民的兒子,又表現出了難以泯滅的父性光輝。正是來自於人性裡的這種善良本能,讓他最後可以冒著傾家蕩產的風險賠本賣藥,只為了那些跟自己毫不相關的病人能多留在這個世界上一會兒。說不上偉大,只是他平凡的人生中多了幾分神性,這是文牧野給“藥神”的定義。

憑什麼只有韓國可以拍改變國家的電影,這次徐崢甯浩也做出來了

文牧野除了對這個特殊主題的定義,在整體風格的把控上也體現了極大的商業潛力。他知道觀眾不會一味的只看慘烈,即便是在最後面對法律與人情的沉重探討上,也給足了觀眾宣洩的機會。所以他一開始就打算用非常放鬆的姿勢在講一個嚴肅的故事,程勇賣印度神油的設定非常貼合目前中國人對於“性”的先天獵奇,從而對程勇這個不務正業老在男人那事兒上動腦筋產生了極大的鄙視,人物一下子就立住了。在之後的劇情走向上不時的放出諸如與印度人語言不通造成的喜感、用神父祈禱的語氣談生意、胖揍賣假藥的“院士”,都在一種戲謔中透露著荒誕。做現實主義的影片能夠如此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才能讓觀眾看清生活的真相,從而在電影中找到投射,產生共鳴。

憑什麼只有韓國可以拍改變國家的電影,這次徐崢甯浩也做出來了

後半部分的程勇像大多數人一樣,面對不可控的風險以及習慣性逃避的責任,讓他選擇解散“治癒小隊”,眼不見心不煩的彷彿一切都不曾發生。《美隊3》中鋼鐵俠問小蜘蛛每天是什麼叫你起床,小蜘蛛的回答特別不像個孩子——“如果你有了這份超能力,卻不作為,之後發生的壞事,就都是你的責任”,這句話完美的解答了程勇後來甘願賠錢賣藥的動機,不管別人是否賣假藥,是否也可以搞到印度格列寧,他因為曾經為病患帶來過希望,內心的“英雄情結”讓他無法無視,他不夠完美,卻在那一刻光芒萬丈。

憑什麼只有韓國可以拍改變國家的電影,這次徐崢甯浩也做出來了

山爭哥哥這些年一邊探索商業片,一邊扶持新導演產出自己作品,像極了片中程勇後來一邊開廠賺錢一邊賠錢賣藥,一如中國電影要走的路還很長,只是盯著目標看只能看到差距,願意備足了乾糧穩步向前才能走得更遠,回頭看看來時的路,腳印都比別人的深,《我不是藥神》正是值得中國電影銘記的那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