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村辦酒席花費多少?「人情味」如何打敗「金錢味」?

2017年11月開始,邵東縣全面鋪開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工作,該縣青山村、升旺村、萬祝村等77個村(社區)率先啟動移風易俗工作。截至2018年5月初,該縣有26個鄉鎮(場、辦)的500多個村相繼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積極遏制婚喪喜慶大操大辦現象。半年內累計為全縣村民節省紅白喜事開支約5600萬元。

“以前辦一場酒,要花費數萬元乃至數十萬元。”

你们村办酒席花费多少?“人情味”如何打败“金钱味”?

“我們村裡,除了婚喪嫁娶之外,搬家酒、升學酒、滿月酒、生日酒等等。而且,基於沒有白吃的酒席,不管什麼由頭的酒席,都要上點兒禮金。以前30元、50元就不算少了,現在的話100元已經拿不出手了,最少200元,多則500元、1000元。辦一場酒,都要花費數萬無乃至數十萬元。”邵東縣楊橋鎮村民申先生表示。

距邵東縣城約40公里的水東江鎮萬祝村的村民大多數並不富裕,有的因一場婚喪喜事而返貧。

長期以來,邵東縣城鄉大操大辦紅白喜事、任性燃放煙花爆竹的風氣十分盛行,特別是白喜事一辦就是三五天甚至七八天,酒席上發高檔煙,上高檔酒高檔菜,一桌酒席消耗雞、魚、肉數十斤,花費動輒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大多數村民為此苦不堪言。如此,不僅嚴重影響了市容、汙染了環境、擾亂了秩序,而且愈演愈烈的攀比也給當事人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更與建設“創新、富裕、宜居”邵東的目標背道而馳。

村村為辦酒立新規

你们村办酒席花费多少?“人情味”如何打败“金钱味”?

5月19日,邵東縣仙槎橋鎮千子村村民胡遠光給89歲高壽過世的母親操辦喪事,村支部書記莫海雲帶領紅白喜事理事會的成員來到胡遠光家裡,耐心細緻地做他們家人的工作,喪事一切從簡。

胡家接受了理事會的勸導,按照村規民約從簡辦理喪事,不上大菜,不發煙,不發紅包,不放鞭炮,不請樂隊,對參與籌辦喪事的紅白喜事理事會成員一律不發工資,整體開支3萬元以內。

為了不汙染環境,他們把自家購買和親友鄰居送來的煙花爆竹不在靈堂附近燃放,待出殯上山時統一放在鐵桶裡燃放,把移風易俗落到實處。

為使移風易俗深入人心,千子村村支兩委通過廣播、設立宣傳牌、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等多種形式,向全體村民大力宣傳紅白喜事新風尚。

紅白喜事操辦實行報告、承諾和備案制度,自覺接受村兩委、紅白喜事理事會的指導和監督。紅白喜事理事會成員會提前上門做工作、講政策,明確告知村民辦事標準既要遵循當地風俗習慣,又要節儉行事的操作辦法,使村民的紅白喜事辦得既熱鬧圓滿,又厲行節約。

去年5月以來,靈官殿鎮醞釀出臺了《靈官殿鎮規範群眾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工作方案》,對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申報程序、操辦範圍、酒席開支進行了嚴格要求,並狠抓輿論宣傳,嚴格督查問責。全鎮共文明勸導群眾規範操辦婚喪喜慶事256起,刊發督查通報12期,通報違規操辦情況20起,處理村幹部12人,黨員18人。

富翁父親去世,不發煙、不發紅包

你们村办酒席花费多少?“人情味”如何打败“金钱味”?

4月11日,靈官殿鎮誠福村紅白喜事理事會為本村禾花片大老闆李鳳英、李紅波姐弟的父親李雲和去世低調辦理了喪葬大事,當地百姓一片讚揚。

李雲和今年65歲,因病於4月9日晚病故,兒子李紅波,女兒李鳳英均在廣州做生意,資產幾千萬。李雲和的弟弟李榮華是上億的大老闆,本來其姐弟倆在父親去世後就作了打算,對父親的喪事要好好辦理一下,並對主事的族親說了用錢不是問題。

村支部書記周愛華聞訊後當即和村紅白喜事理事會的全體成員上門做工作,說必須按鎮村移風易俗的有關章程辦事,不能亂了規矩。經過再三勸導,姐弟倆明大義,懂事理,完全同意按移風易俗的相關章程辦事:不上整菜,不發煙,不發紅包。喪事前後三天,只花費近40000元。

據悉,各村在紅白理事會成立以後,將“移風易俗十九條”張貼至村內公開欄中,時常供人參考;鎮、村兩級幹部做到會會講、人人講併到家到戶向村民宣傳,簽訂承諾書,承諾書每戶一式兩份,一份群眾留存,一份群眾簽字後回收村部存檔;各村對本村內的紅白喜事按照統一模板建立“一戶一檔”,按照要求進行歸檔,記錄紅白喜事的全過程。管住有權的,看住有錢的,同時各村村幹部、駐村幹部對本村內的紅白喜事進行事前勸導,尤其是要求有權的、有錢的帶好頭,做好示範。

“人情債”減負 人情味更濃

你们村办酒席花费多少?“人情味”如何打败“金钱味”?

“2008年,僅是親戚結婚、生日、喬遷的宴請加起來就有6家,在外辛苦一年,回來口袋就空了一半。”靈官殿鎮村民張志新說,由於恐懼這些“人情債”,他和妻子帶著小孩躲在外面不回來過年。2017年4月,《關於倡導移風易俗、弘揚孝文化的決議》拉開了靈官殿鎮倡導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禁止農村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的序幕。如今,張志新和妻子“再也不用擔心超過負擔的‘人情錢’了”。

目前,邵東縣所有行政村(社區)、大的院落都設立“紅白喜事理事會”,村幹部、老黨員、新鄉賢等進入理事會,操持村中紅白喜事,成為鄉風文明的“監督哨”。同時,全縣500多個村(社區)紛紛修訂村規民約,對紅白喜事辦理的時間、規模、開支等進行全面規範,絕大部分村取消回禮、瓶裝酒、高檔菜等舊習,一場喪事開支控制在3萬元以下,新的村規民約成了村民的“行為指南”。各村家家戶戶還簽訂了《推進移風易俗承諾書》,堅決向農村的陳規陋習說“不”。

大操大辦得到控制後,村級班子和村民的精力轉向產業發展,去年以來,部分村裡的自來水廠、光伏發電等多個項目竣工投產,村級經濟有了近20萬元的結餘。隨著移風易俗工作的不斷推進,邵東縣各地的老百姓因陳規陋習、人情債務帶來的煩惱正在逐漸消除,人情味反而更濃了。

出品|邵陽城市報新媒體部

通訊員:鄧星照 曾曉風 魏志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