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太多了

文 | 壹默瞭然 圖 | 網絡

你想要的太多了

01

李明是個平凡的小鎮青年,青青是他的青梅竹馬。

兩人考上了省城的同一所大學,雖然不同專業,但關係如故,經常相約校園。

聰明又帥氣的李明,慢慢引起了系裡的富家女希希的注意,幾個月後,希希主動向李明拋出橄欖枝。

希希對李明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女神,李明受寵若驚,他把她當做一種恩賜,內心升起一種超越自我的憧憬。

從此希希成了李明的人生目標,成為他跨入富裕階層的夢想。

02

希希的隨口一句問候,都會令李明心花怒放,而同樣的事情,青青對他踐行了十幾年,他卻毫無感覺,好像青青天生就是這樣的。

李明對希希溫柔有加,像寵愛一個孩子一樣寵著她,他覺得,唯有希希配得上這種寵愛。

希希對於他而言已經不單單是他所愛的人,更是他人生理想的化身,呵護希希,就是呵護自己的理想。

希希沒有看錯,李明確實是個很聰明的青年。

他深知,得到,做好,都是以放棄為代價的。減少對不重要的東西的投入,才能保證對重要的東西有足夠的投入。

他毫不猶豫地拋棄了青青。

青青放不下這十多年的感情,為此消沉了一年。

青青發現,越是期待和李明恢復過去的親近,越是變得沮喪和失望。不但得不到回愛,反而得到對方一種深藏於心的輕蔑。

經過一年的掙扎,青青終於心平氣和承認了自己對這段感情的無能為力,放棄了期待,哪怕心懷悲傷。

03

希希成了李明畢生追逐的最高夢想,她的一顰一笑,讓李明魂牽夢繞。

為了讓自己配得上希希,他開始了長達數年的努力,甚至,不擇手段。

他簡單而執著地認為,只要自己變得有錢,就能拉近與希希的距離,就能獲得渴望中的愛情,以及他所迷戀的一切。

實際上,被愛的光環所矇蔽的李明並不真正瞭解希希,也不瞭解自己。

安德烈·莫洛亞說過,“我們用自身的想象做材料塑造的那個戀人,與真實愛著的那個人毫無關係。愛情的本質在於:愛的對象本非實物,它僅存在於愛者的想象之中。”

李明愛的不是希希,而是希希所代表的生活狀態;希希更不愛李明,只是愛浮華枯燥之外的新鮮感。

總的來說,李明把希希視為夢想的圖騰,希希把李明視作心愛之物。他們倆都不曾像愛一個人一樣去愛對方。

無論如何,在校園中,以愛情為名義的花朵還是綻放了,思念的你儂我儂,然後,在階級與時間裡漸行漸遠……

04

若干年後,李明蛻變成一個成功商人,買了高堂華屋,寶馬香車。希希也嫁作了他人婦。

李明不甘心,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能讓自己匹配希希。希希代表的不僅僅是愛情,而是一種依靠和慰勞,得到她,就好像是有一個人拍拍你的肩對你說,“你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而今,他擁有了錢,卻依然沒有得到希希。

他無法接受現實,無法接受這種人生遺憾,唯有得到希希才可以找到這份價值。

他必須要拼命讓命運重新回到他所期望的軌道上,他絞盡腦汁,開始謀劃怎麼讓希希離開家庭,回到自己身邊。

希希怎會不明白,李明所想挽回的,並非是愛情,而是一種人生的可能性。

她只接受和他私會,卻不肯離開家庭。在李明的逼問下,她說,“你想要的太多了。”

他和希希之間,永遠存在著天然鴻溝,不是金錢就能輕易填平的。錢固然重要,社會地位和家世背景更重要,讓希希拋棄家庭跟他走,她想都不願意想。

時光輪迴,李明成了當年的青青,卻沒有青青的雅量和運氣。

愛情,有時候是貪婪與權力的面具,就像道德是慾望與野心的面具。

最終,李明玩火自焚,被希希的老公調查了個底朝天,翻出了他商業的不合法行為,李明身敗名裂。

我們愛上一個人,卸下自己的面具與偽裝,將自己的世界完全向TA敞開,卻從未考慮過對面的那個人是否有力量接住,更重要的,是否有意願接受。

李明並不懂得,像希希這種姑娘,你是絕對無法將她硬拉倒你身邊的,你只能大步向前走,讓她自己轉過身去追尋你。

如果她最終沒有跟過來,那感到遺憾的應該是她,而非你。

你想要的太多了

05

這個故事的套路你是否很熟悉,沒錯,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黛西,面對它,你是無能為力的,可能窮極一生也無法觸及。

蓋茨比不肯面對這種現實,他單純而執著地努力著,想借黛西成全自己,為此失去了生命。

蓋茨比做的夢,一輩子都沒有醒。臨死前,還在呼喚黛西的名字,在等那個根本不可能打來的電話。

冰冷的葬禮上,只有寥寥幾個人參加,他傾盡一生所愛的黛西,和她的丈夫孩子躲得遠遠的,離開了這座城市。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和別人作鬥爭,而是和自己作鬥爭。

不需要黛西的蓋茨比,才是真的了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