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新縣端村教忠堂王氏家族六將軍

王餘慶(1879-1919) 字蘭普,直隸安新縣人。1879年生於直隸(現河北省)安新縣端村鎮。早年入直隸優級師範學堂學習,考取秀才。

安新縣端村教忠堂王氏家族六將軍

1904年入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第二期步兵科學習。1906年畢業留學堂任涉兵科學兵長。1908年後任東北奉軍連長等職。1914年任豫南剿匪總司令部二等參謀官。後調任廣東混成協步一標教練官,後任本協二等參謀。後又任江南先鋒隊幫統。後任九江鎮守使暑一等參謀官、江西陸軍第六混成旅步兵十二團團長、江西省督編第二步兵團團長。1916年8月2日,黎元洪發佈大總統令:任命王餘慶為江西陸軍步兵第二旅旅長,按陸軍少將銜,後三等文虎章。1918年末,任江西九江鎮守使(因病未到任),授陸軍中將銜。1919年元月病逝於贛州。

1904年,與王餘慶同時考入保定軍校的還有其四個弟弟,王餘慶和三弟王桐慶、五弟王麟慶分在步兵科,二弟王凱慶和七弟王都慶則分在炮兵科和騎兵科。1919年,王餘慶的小弟王潘慶又考入該校第九期兵科。畢業後,王氏六兄弟都先後成為將軍。

王凱慶(1883~1959)字華清。安新端村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考入保定北洋速成武備學堂第二期炮科,光緒三十二年(1906)畢業後留校任炮兵學長,後任連長。宣統二年(1910)任北京陸軍部將校研究所教員。1913年調任保定軍官學校炮兵科排長、連長、戰術教官。1914年任京畿督練公所參謀處測繪股委員。1915年在江西其兄王餘慶步兵二旅任炮兵連長、營長等職。1919年任陸軍第六師二十三團團長,授步兵上校、炮兵上校,獲四等文虎章。1920年被齊燮元邀到江蘇任團長,升第六師二旅旅長。1924年江浙戰爭時,任第六師中將師長。1934年末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參議。

1939年曾代軍事參議院陪蔣介石赴各戰區向有功部隊授勳、嘉獎。1946年5月授陸軍少將銜。抗日戰爭勝利後退役。新中國成立後寓居北京,1956年當選為東城區政協委員。1959年病故。

王麟慶(1886~1942)字端符。安新端村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考入保定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二期步兵科。光緒三十二年(1906)秋畢業後在奉軍任排長、隊官、教練官等。1915年至1916年任少校營長、八十團上校團長。獲四等文虎章、四等嘉禾章。1918年任綏遠陸軍混成團上校團長。阻止外蒙獨立時任綏遠“剿匪”一支隊支隊長,授陸軍少將銜。後率兵進駐外蒙賽音山達喬倫地區。1935年棄職在北京養病。1942年病故。

王都慶(1887~1926)字聚齋。安新端村人。先後畢業於保定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第二期馬兵科、保定陸軍軍官學堂第二期深造科。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秋畢業後任北京清廷禁衛軍排長、隊官,後調軍諮府任一廳二科二等科員。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任北洋陸軍第二鎮二等參謀、一等參謀。又入陸軍部軍官學堂第二期學習,宣統元年(1909)9月畢業。宣統二年(1910)後任陸軍第六混成旅炮二團團長、二師三團團長、十三團團長、步八團團長。第一軍司令部上校副軍事參議。1913年後,所部隨陸軍二師開河南信陽、湖北。1916年4月晉授陸軍少將。1921年任湖北陸軍第二十一混成旅旅長。1922年1月晉加陸軍中將銜,8月晉授陸軍中將。1924年2月14日授植威將軍。同年8月授亮威將軍。次年4月,在鄂西公安曾與當時的湖南灃州鎮守使賀龍換貼結拜兄弟。

1925年9月任湖北暫編陸軍第七師中將師長。1926年6月任北洋軍鄂西第二路軍總司令。北伐戰爭開始後,奉命迎擊北伐軍,11月20日病逝於湖北沙市。

王藩慶(1895~1933)字北屏。安新端村人,系王餘慶之胞弟。1917年入北京清河第一陸軍預備學校。1919年8月畢業時正值軍閥混戰,保定軍官學校臨時停辦,到保定東關駐軍入伍生隊當見習軍人。軍校復課後,1919年8月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九期步兵科二隊,1923年8月畢業,在湖北陸軍任下級軍官。曾任排長、隊官、連長等職。1924年10月調江蘇陸軍陳調元部任營長、副團長、團長。1933年升任混成旅少將旅長。同年5月,陳調元部向鄂豫皖蘇區紅軍根據地發動“圍剿”時,王率混成旅進駐三面環水的六安蘇家埠鎮,被紅軍徐向前、王宏坤部包圍,鎮內斷食絕糧,經發動政治攻勢,王同意向紅軍投誠。在交接和整編部隊時,陳調元派援兵趕來,混戰中被流彈擊中身亡。

在王氏兄弟的影響下,其後代也都成績卓著:王餘慶之孫王志剛曾任臺灣“經濟部部長”、現為臺北世貿中心董事長;王潘慶之子王鶴樓在保定上小學、中學後,又於1954年在臺灣海軍軍官學校畢業,後曾任臺灣海軍作戰總部中將司令,王潘慶之孫王克璋現任山東濟南市臺商商會會長。截至目前,王氏家族出了七個將軍、一個“部長”、一個商會會長,堪稱世界之最。

王氏兄弟先後成為將軍,與當時的歷史背景及其家庭教育氛圍有密切關係,當時,保定軍校雖是面向全國招考,但因交通落後等不便,仍是北方籍學生居多,保定及周邊縣的年輕人也以上軍校為榮。王餘慶家是端村鎮裡的大戶,他幼時曾上私塾,考取過秀才。王氏兄弟在校內以“刻苦用功、吃苦耐勞”著稱,屢得教宮嘉獎。在校期間,學堂曾發生過一場火災,王餘慶帶領學生奮不顧身參加救火,一身軍服被燒壞。

安新縣端村教忠堂王氏家族六將軍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簡稱保定軍校),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規化高等軍事學府,曾培養了萬餘名軍事人才,其中近2000人成將軍,不少人後來成為黃埔軍校教官,被譽為中國將軍的搖籃。

附安新端村教忠堂王氏族譜部分:

安新縣端村教忠堂王氏家族六將軍

安新縣端村教忠堂王氏家族六將軍

安新縣端村教忠堂王氏家族六將軍

安新縣端村教忠堂王氏家族六將軍

素材來源網絡,白洋散人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