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搖皇后的歷史原型到底是誰

扶搖皇后的歷史原型到底是誰

扶搖本身是一位文學作品中虛構的人物。

由楊冪、阮經天、高偉光、劉奕君、張雅欽和賴藝等一大批著名演員聯袂主演的古裝女性勵志電視劇《扶搖》正在熱播,喜歡看《扶搖》的觀眾,尤其是喜歡歷史的觀眾,一定會發出這樣的疑問,歷史上真有扶搖這個人嗎?如果沒有,那她的歷史原型又是誰呢?丁丁作為歷史愛好者,自然也對扶搖的真實身份很感興趣。

然而,仔細欣賞《扶搖》電視劇至今,丁丁發現,扶搖只是這部電視劇中虛構出來的一個人物,但在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的片斷與扶搖的經歷類似,既似曾類似於某一個人,但絕對又不是某一個人,所以上歷史上並沒有扶搖這個人物。

扶搖皇后的歷史原型到底是誰

扶搖小時候的經歷與明朝皇帝朱祐堂類似

那麼,扶搖的歷史原型到底是誰呢?通過丁丁對《扶搖》電視劇的欣賞,加上丁丁對歷史的瞭解,丁丁認為,扶搖這個人包括劇中對她的經歷、性格、情感等方面的描寫,認為至少取自這樣六個歷史人物,當然,由於丁丁對中國歷史的知曉很有侷限性,以下只是丁丁個人的理解,如果有不正確的地方甚至謬論,請大家指正並討論,尤其想得到大家的諒解。

扶搖皇后的歷史原型到底是誰

扶搖的傳奇有女媧娘娘的身影。

一、扶搖的出生經歷在中國的西漢和明朝等歷史中有類似的記載。其實,對於扶搖皇后的出生,知曉西漢歷史和明朝歷史的人都知道,扶搖皇后的悲慘出生和生活經歷,在這兩個朝代中都有類似的記載,如漢武帝的曾孫漢宣帝劉詢,因為“蠱惑之禍”,太子劉據被殺,衛子夫皇后自殺,而且劉據的一家八口全部遇害,只有才出生的劉詢被關進監獄,被一個叫邴吉的廷尉監冒著生命的危險保護了起來,並且派兩個女囚輪流乳養,才得以保全性命。後來終成一位有作為的帝王。

另外,在明朝的歷史中,同樣有類似的歷史事件,如明憲宗的貴妃萬貞兒因為不孕,擔心其他嬪妃懷上皇帝的龍種而失寵,所以,下令凡有懷上龍種的妃子一律殘害,當時一個姓紀的宮女被皇帝寵幸之後懷上了龍種,被一個叫張敏俄的宮女拼著性命藏了下來,而且就藏在類似於《扶搖》居中扶搖生活的櫃子裡,在一次為皇帝梳頭時,皇帝感慨沒有兒子繼承皇位,張敏俄才告訴了皇帝有兒子的真相,當時,這個孩子六歲,而劇中扶搖是5歲,這樣才改變了這個孩子的命運,才有了名字朱祐堂,雖然皇帝在看到他時是嚴重的營養不良,胎髮都沒有剪。但後來因此也繼承了皇位。

所以,扶桑小來時候的悲慘經歷,其歷史原型應該就是類似於以上兩個皇子,作者的靈感應該就來自於類似的歷史事件,原型就是類似於這些皇子,只不過扶搖是女的。

扶搖皇后的歷史原型到底是誰

扶搖在很大程度上的原型為衛子夫。

二是扶搖的悲慘經歷的原因在明朝的歷史上同樣有原型。扶搖之所以童年的經歷悲慘,原因就是後宮鬥爭,嬪妃爭寵,這樣的歷史原型在明朝同樣有,在上面關於明憲宗不知道自己有兒子的事,其實就因為貴妃貴妃萬貞兒因為自己不能生而擔心其他嬪妃生了龍種而失寵,所以才對那些懷上龍種的嬪妃包括龍種下毒手,而明憲宗之所以有兒子繼承皇位那是千難萬險,是因為各種陰差陽錯的原因,是不幸的萬幸,十分富有傳奇,而且這皇子能夠存活,那也是經歷了太多的磨難,可以說是九死一生,其母親地位同樣卑微,而且也只是生下孩子就被害死,其經歷、過程都與居中扶搖的經歷極其類似。

從以上兩個方面我們不難推測,扶搖在小時候的歷史原型就是明憲宗的兒子朱祐堂。只不過扶搖是女孩,朱祐堂是男子。

扶搖皇后的歷史原型到底是誰

扶搖同樣有武則天的霸氣。

三是扶搖的聰明、智慧、傳奇、愛心、善良應該又截取於女媧娘娘。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性其實就那麼幾位,而有皇室身份的更少,其中著名的就是遠古時代的女媧娘娘,劇中扶搖的傳奇、智慧、聰明、愛心,應該有遠古時代女媧娘娘的影子。在歷史的記載中,女媧娘娘那是偉大的人物,對中國遠古時代的貢獻可以說無人能比,如女媧補天,如女媧制定中國第一部《婚姻法》,如女媧用她的智慧制止了一場又一場的內部鬥爭,而且她也很善良,深受老百姓愛戴,這樣的形象我們在扶搖的身上同樣能夠看到,所以,扶搖的歷史原型中同樣有女媧的影子,而且劇中的扶搖是古蒼穹孕育的神蓮轉世,更具有遠古時代的韻味,接近於神話,與女媧娘娘類真實類傳說的身份同樣相符。

四是扶搖在後來在中期最接近的形象是太平公主。武則天時代的太平公主,那也是傳奇人物,她在殺害她父母的武則天手下當宰相,既聰明、又美麗,更富有傳奇,而且她雖然有當皇帝的夢想,但最終沒有當皇帝,各種宮廷的鬥爭,包括身份,都與劇中扶搖在後來極其類似。所以,我們同樣可以肯定,扶搖這個人物,作者同樣參考了太平公主這個人物。

扶搖皇后的歷史原型到底是誰

扶搖同樣有太平公主的形象。

五是扶搖還有武則天和衛子夫的影子。扶搖最終貴為皇后,為國家的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但又經歷了不少的傳奇鬥爭,可以說是動魄驚心,而且霸氣十足,很有王者風範,本可以取得皇帝寶座,但最終轉而幫助長孫無忌一統霸業。這個過程其實與武則天的經歷同樣很類似,不同的是,武則天在輔助唐高宗成就偉業之後,自己最終當了皇帝,但歷史的最終結局她終於還江山於李家,又與扶搖的最終決定趨於一致。所以說,後期的扶搖,作者一定參考了武則天這個形象,但為什麼沒有把扶搖定形為武則天的形象,根本原因是中國歷史上只有武則天這樣一個女皇帝,為了防止雷同,或為了展現劇中扶搖不一樣的風範,展現劇中獨特的方面,又符合中國古代女性的美好形象,最終只把扶搖定性為皇后的身份,畢竟,武則天的形象在歷史上有爭議,放在扶搖身上並不完美。

另外,作為皇后輔助帝王成就偉業,衛子夫的形象太適合扶搖這個人物了,我們知道,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偉大帝王之一,但他的偉大成就與衛子夫是有很大關聯的,大敗匈奴,成就偉業,都離不開衛子夫這位偉大的皇后,而且衛子夫出身貧寒,是集善良、美麗、智慧、忠誠於一體的偉大女性,這一點在扶搖身上能夠得到盡情的體現,尤其是是皇后的身份更是類似。

所以,要問扶搖的歷史原型到底是誰,我們只能這樣理解,她是中國歷史上許多優秀女性的集合體,在許多的歷史事件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是揉雜了歷史上許多傑出女性甚至男性的經歷、事件而塑造出來的這樣一個虛擬人物。正如魯迅先生塑造的文學形象一樣,在真實的生活中既能找到大量的類似人物,但又不是完全寫這個人物,是根據作品情節的需要,從現實眾多的人物形象中裁減出來的這樣一個人物形象,是某一個類別人物的集合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