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奉節白帝城

淺談奉節白帝城

引言: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 山 ”的詩 句膾炙人口,白帝城是觀 “夔門 天下雄 ”的最 佳地點 。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陸游等都曾登白帝,遊夔門。因三峽工水利工程竣工,滾滾東流的長江在此形成一片高湖,白帝城也失去了幾分雄壯 。為緬懷這一壯景,書此一文 。

一、白帝城的由來

白帝城位於重慶奉節縣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三峽的著名遊覽勝地。原名子陽城,為西 漢末年割據蜀地的公孫述所建。據《華陽國志》記載: “魚復縣郡治。公孫述更名白帝,章武二年改曰永安,鹹熙初復。有橘官。又有澤水神,天旱鳴鼓於傍即雨也。 ”魚復縣本春秋時庸國的魚邑。 《左傳》文公十六年: “楚師伐庸,裨、鯈、魚人逐楚師。 ”杜預注:“裨、鯈、 魚,庸三邑。魚,魚復縣” 。是也。後屬巴。可能秦時已置縣(《逸周書•王會》 )“其西魚 復鼓鍾、鍾牛” 。一般認為此書為戰國至秦、漢間集成)。西漢為縣,屬巴郡,江關都尉 治此(見《漢志》,東漢因。劉璋時改屬巴東郡,蜀、晉因。魚復縣故城在今奉節東三十里 ) 白帝山上,公孫述改名白帝城。 《元和志》“白帝城週迴七里,西南二面因江為池,東臨瀼溪(今名草堂河) ,唯北一面小差逶迤,羊腸數轉,然後得上。(王應麟《通鑑地理通釋》” 引)遺址今仍可見。宋以前,縣皆治此,宋真宗時乃移於今奉節縣治。白帝城東北二里古又 有赤甲城,在赤甲山上。據《水經注》 ,公孫述所築。但《後漢書•張堪傳》李賢注、《舊唐 書•地理志》等謂赤甲城即西漢魚復縣故城,至公孫述乃築白帝城,移縣於此。漢晉魚復縣 大體上轄今奉節縣地。公孫述更名白帝有兩種說法,一說:據《華陽國志》載: “以莽尚黃,乃服色尚白,自以興西方,為金行也。 ”漢代五行家與儒家說漢得火德。按木、火、土、 金、水相生的順序,土當代火,故王莽詭稱得土德;與土相配,顏色尚黃。公孫述又自認為當取代王莽, 且起於西方, 五方配五行, 西方屬金, 故詭稱得金德; 與金相配的顏色為白色, 故服色尚白,自稱“白帝” (改魚復縣為白帝城即因此) 。一說: 《元和志》雲:“初,公孫述殿前有井,白龍出焉,因號白帝城。 ”

淺談奉節白帝城

二、白帝城的演變

公元 25 年 4 月公孫述稱帝,將子陽城改為白帝城。至此,白帝城得名,公元 37 年, 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髮兵攻蜀 ,公孫述不敵,戰死 。蜀人為記念這位“白帝 ” , 特地 在白帝山上修建了一 座廟宇, 並供奉 “白帝像 ”。就是 白帝廟。 而我們現在看到的白帝城則是 “白帝城內無白帝, 白帝廟祭劉先帝”的場景。 “白帝城內無白帝,白帝廟祭劉先帝 ”的由來則是因歷史上有名的劉備託孤。公元 222年 8 月,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大敗於東吳,兵 退夔門之外。從此劉備一病不起 , 於公元 223 年 2 月夜召諸葛亮 、 李嚴等往永安宮聽受遺命。 諸葛亮等與劉備之子劉永、 劉理往永安宮見劉備,留太子劉禪守成都。 劉備將國事、 家事一併託與丞相諸葛亮 。 從此,白帝城就因這段膾炙人口的故事而更加聞名於世了。 《三國志》有 載: 章武三 “ 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囑以後事。 ”蜀漢改魚復縣曰永安,故城址在今奉節白帝城。明正德七年,夔州巡撫林俊認為公孫述是亂臣賊子,僭號稱帝,於是毀掉公孫述的像,改塑馬援、江神、土神,並取名“三功祠” 。明嘉靖十一年,夔州巡撫朱遷立改“三功祠”為“義正祠” ,祭祀劉備、關羽、張飛。25 年後,巡撫段錦又將“義正祠”改為“明良殿”。到了清代康熙年間,明良殿已經破爛不堪,蔡毓榮帶頭捐資,重新修復。後又經清 咸豐二年和 1975 年兩次整修,明良殿得以完好保存下來。從此 ,“白帝城內無白帝,白帝廟祭劉先帝 ”。

三、真正的白帝城

這座“白帝城”只是原來的白帝山上的一座“白帝廟” 。真正的白帝城,其實就是整座白帝山。 現存白帝城乃明、 清兩代修復遺址。 而在這座遺址底下, 根據考古學家的發掘, 其實還藏著三座更古老年代的白帝城的城牆。 白帝城所在的白帝山, 是溝通江漢平原和四川盆地的通道上的一把巨鎖, 也是險要的瞿塘峽口第一個開闊地所在, 因此從古至今白帝山一直是重要的軍事要塞, 發掘出的三座城池, 就是各朝代戰爭的產物,因此,從真正意義上說,三座白帝城的軍事地位,遠遠超過它們的政治和經濟地位。在發掘的 5000 多平方米範圍內,考古工作者們發現了三座城池的城牆部分,一座建於三國至唐代,當時,人們都是將白色的石灰塗滿整個城牆,因此遠遠看去,全白色的城牆隨山勢起伏,非常壯觀。 第二段被發現的城牆修建於南宋時期,是南宋白帝城 的內城城牆及馬面,位於白帝山東坡的城牆拐彎處。在南宋白帝城城牆下,考古隊員們還發現了一段修建於漢代以前的夯土城牆。 據悉,在南宋時,整個白帝城包括了雞公山、擂鼓臺、白帝山三個山頭和其中的凹地。 這個為抗元而修建的白帝城,是白帝城最輝煌的時代,而如今所發現的城牆,只是這座城池的內城部分,它保護著白帝城的核心所在。同時,考古隊員們還在附近發現了南宋釣魚城的內城城門,雖然城門已經蕩然無存,但門內的抵門石和門下的排水系統卻保留至今。

淺談奉節白帝城

四、白帝城現狀

到了現在,白帝城的軍事作用已經微乎其微,取而代之的則是由託孤堂、明良殿、武侯 祠、觀星亭、碑林組成的國家 4A 級風景區。由於白帝城是觀“夔門 天下雄”的最佳地點 。 歷代著名詩人 李白、杜甫 、白居易 、劉禹錫、蘇軾 、黃庭堅 、范成大 、陸游等都曾登 白帝 ,遊夔門, 留下大量 詩篇。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詩句 ,更是膾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 “詩城”之 美譽。 三峽工水利工程竣工後,水位抬高。 白帝城四面為湖水環繞,為天然的小島, 遊船可直駛城中,完全改變了一面靠山、三面環水、背倚高峽、前臨長江的氣勢和風貌。

結語:白帝城歷經歲月,一改軍事要塞的風貌,形成了如今的國家4A 級風景區。 歷史就如滾滾東流的江水一去不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