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奈何花落去」,神童晏殊作不出後句,不惜向下屬討要

“無可奈何花落去”,神童晏殊作不出後句,不惜向下屬討要

文/王國棟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如此千古佳句,它的誕生卻大有一番來歷。歷史上是把這首詩的作者列為晏殊,但事實上作者晏殊只作了詩的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後句:“似曾相識燕歸來”是一個芝麻小官都江尉(晏殊時任樞密使)王琪所作,晏殊厚著老臉給王琪討要後句,並對此事作了詳細的記載。

晏殊是北宗真宗年間聞名遐邇的神童,其七歲就能作詩,還是個少年就天下聞名。宋真宗親自召晏殊到宮中考核,小神童不但不害怕,還超水平發揮,宋真宗大喜,授秘書省正字,正八品官員,時年十四歲耳。

晏殊為官圓滑,左右逢源,三十歲出頭就當了樞密使(國防部長),跨入宰執之列。

別看晏殊是武官中的老大,其實實在在是一介書生,喜歡風花雪月,遊山玩水。有一天,晏殊酒後詩興大發,隨即作了《涴溪沙》這首詩。但是其靈感至:“無可無奈何花落去”時戛然而止,怎麼也作不出後句。這詩人吶,最惱恨的事情莫過於此了,一首好詩作了一半,沒了下文。晏殊為此天天失魂落魄的,把這首詩掛在嘴邊,希望某一刻靈光一現,就把後句作出來,但是一直不能得償所願,真是人生一大憾事。

“無可奈何花落去”,神童晏殊作不出後句,不惜向下屬討要

有一年,樞密使大人因公出差杭州。在路過揚州時,藉機遊覽大明寺。北宋時的讀書人喜歡在名勝古蹟之地提字作詩,晏殊正是衝著這些來的。晏殊坐在涼亭裡,讓隨從高唱朗讀那些題在寺院牆壁上的寺句。可能是詩人水平太差,隨從一連讀了好幾首詩都未能引起晏殊的興致,直到讀到一首詩時,晏殊才眼前一亮,忙問詩人的名字。原來這是都江尉王琪所作的一首無題詩:“水調隋宮曲,當年亦九成,哀音已亡國,廢沼尚留名。儀鳳終陳跡,鳴蛙只沸聲,淒涼不可問,落日下蕪城”。

“無可奈何花落去”,神童晏殊作不出後句,不惜向下屬討要

晏殊喜出望外,厚著老臉向王琪討要此句。王琪順水推舟,將此後句送予晏殊。於是晏殊終於把《涴溪沙》完成,全詩為:“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王琪幫了晏殊的大忙,不久後晏殊就把王琪調到了京城,在自己身邊作一名從官。王琪從此平步青雲,躋身朝廷要員之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