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老師侃史
文/搞哥讀史
雍正皇帝死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時年58歲。雍正駕崩的過程,不算離奇,但也有不合常理之處。
一、
《清史稿》世宗本紀載:“丁亥,上不豫。戊子,上大漸,宣旨傳位皇四子寶親王弘曆。己丑,上崩。”雍正從發病到死亡,僅僅不到三天時間。而《清實錄》中還有一句話:“丁亥,聖躬不豫,仍辦事如常。”說明雍正剛發病時,病症是不明顯的,還能照常辦公。但這病來得很快,到第二天,雍正就臥床不起,第三天就死去了。
也正因雍正之死屬於“暴亡”,所以有些民間傳說,稱雍正是被所謂的呂留良孫女呂四娘刺殺。不過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發生的,雍正更有可能是因中風等急性病而死。
二、
雍正的真實死因,官書中沒有記載,但可以推斷,可能與雍正長期以來迷信方術,進食丹藥有關。
在雍正駕崩後,剛剛登基的乾隆皇帝下了這樣一道諭旨:
“皇考萬幾餘暇,聞外間有爐火修煉之說。聖心深知其非,聊欲試觀其術,以為遊戲消間之具,因將張太虛、王定乾等數人,置於西苑空閒之地,聖心視之,如俳優人等耳,未曾聽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藥,且深知其為市井無賴之徒,最好造言生事。皇考向朕與和親王面諭者屢矣。今朕將伊等驅出,各回本籍。”
這道諭旨,若是放在平常,不會顯得特別突兀。無非是雍正在宮裡養了幾個道士,乾隆覺得沒意思,遣散他們而已。但是,這道諭旨卻是在雍正駕崩的第三天發出的。
這是什麼概念呢?雍正突然駕崩,宮中上下為了大行皇帝的喪事,和新帝登基的事宜忙得不可開交,乾隆居然抽出空來專門下諭旨處理這樣一件小事。由此正可見驅逐道士一事,並非小事,他們可能與雍正的死有關。
雍正皇帝自雍正四年以來(1726年),開始迷信方術,把一些道士養在頤和園,專門給他煉丹服用。像鄂爾泰、田文鏡這些大臣,都承蒙雍正賞賜過丹藥。可見,雍正本人,應該也是長期服用這些丹藥的。這些所謂的“仙丹”裡面,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多年服用沉積在體內,會成為突發疾病的誘因,漢明許多皇帝都是因服食丹藥而死的。
乾隆這麼著急把道士們趕出宮去,並且警告他們出去之後不要多嘴,應該就是為了掩蓋雍正服藥這一事實。所以雍正很有可能是因為長年服用丹藥,因中毒而引發心血管等急性病中風,導致了突然死亡。
搞哥讀史
我們先來看雍正的生平。
雍正:一生勤勉,兢兢業業
雍正生於1678年,卒於1735年。他爸爸康熙皇帝龍御歸天后,四阿哥胤禛最終在眾位阿哥中勝出,繼承皇位。要知道,這會兒他已經45歲了,即便擱到現在,也已經是人到中年了。在位13年。活到58歲駕崩。
雍正在位期間頗有作為,一生勤勉,兢兢業業。他刷新吏治、大力改革、興利除弊。攤丁入畝,減輕了貧民的負擔。火耗歸公,提高了官員的養廉銀。同時增加了收入。使得清朝的國庫迅速充盈起來,他繼位之初,清朝的國庫只有800萬兩,等到他駕崩時,國庫已經有6000萬兩之多。
為什麼說雍正皇帝勤勉呢?
他當皇帝那會兒,基本上都是早上四五點起,晚上一兩點睡。除了生病以外,沒有節假日。連過年都不閒著。就是個處理朝政,批閱奏章。句考證,他在位13年來,批閱了2000多萬字,這在中國2000多年的歷史上的皇帝裡面絕對是空前絕後的,蠍子粑粑獨一份。
同時雍正皇帝是一位性情中人,從其批閱的奏章評語就可以窺知一二。
如他罵官員的批語:“可謂良心喪盡,無恥之小人也”。
批覆高官的上疏時他也會很暖心的這樣說:“朕躬甚安,不必為朕過慮。你好麼?好生愛惜著,多為朕效幾年力。”
批覆年羹堯的奏摺:“朕實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顏對天地神明也。”
又如安慰臣子的時候會說:“你若信得過自己,放心又放心,就是金剛不能撼動朕絲毫,妖怪不能惑朕一點。”
有時雍正也會很煽情的說:“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
由以上可見,雍正是一位性情中人而又頗有趣的皇帝。他在位13年雖然時間不長,但卻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世人都說,康乾盛世,但沒有雍正在中間的過渡,為乾隆保駕護航,焉能有乾隆的盛世。故而準確的說應該是康雍乾盛世。
歷史總是很奇怪,雍正繼位的合法性歷來受人懷疑,疑念叢生,雍正去世的時候,又有多種說法。但可以說明的是,雍正是暴卒,但絕對不能說盛年,古代的時候,由於醫學條件限制。基本上活到60歲就已經算是長壽了。雍正58歲去世,基本上是到了老年,不能說是盛年。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胤禛偶感違和,仍照常聽政,並召見臣工。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大學士張廷玉每日進見,未嘗間斷。皇四子寶親王弘曆、皇五子和親王弘晝等,御榻之側,朝夕奉侍。二十二日,病情惡化,太醫搶救。二十三日子時,進藥無效,龍馭上賓。”—《清世宗實錄》和《張廷玉年譜》
關於他的死亡,眾說紛紜,比較靠譜的主要有幾種說法:
其一,胤禛是服丹藥中毒而死的。
胤禛在位期間對丹藥異常痴迷,希望通過靈丹妙藥,來達到長生不老。眾所周知,古代丹藥都是由汞、鉛、砷等金屬熬製而成,長期服用,對身體的傷害是致命的,加上雍正工作勤奮,經常熬夜,身體不堪重負,得了急症很亡,也是有可能的。
其二,就是大家說的,胤禛是被呂四娘行刺的。
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女兒。呂留良因文字獄被慘遭鞭屍,呂氏一門,不是死就是被流放。但呂四娘攜母跑了出來,藏在民間。呂四娘拜師習武,勤學苦練,武藝高超。為了報仇,呂四娘混入宮裡,趁其不注意,乘機砍掉雍正腦袋。
1981年的時候,曾經發掘過雍正泰陵地宮,但是沒有打開。但民間傳說雍正棺材已經打開,而且有屍身而無屍首,想通過這個來證明呂四娘傳說的真實性。但這些大多是荒村野史,不足為信。更何況,呂留良之案,看管的非常嚴,他的一家子根本跑不了。
就連呂留良父子的墳墓,雍正都派人去監視,所以呂四娘不可能逃掉。故而呂四娘行刺之說,真實性不大。
其三,可能是雍正突患中風而死,限於當時的醫療條件,來不及救治。
但是並沒有過多的史料能夠加以佐證。不過可能性比較大。
總得來說,雍正在位期間對丹藥感興趣是真的。雍正在圓明園的時候,派人往圓明園送煉丹原材料,數量很大,死前兩週內送鉛近200斤。可見數量之多。他在五年時間裡,送煉丹所需的物品多達157次,重金屬在他身上聚集甚多,加之長期熬夜傷身,最終身體不堪重負。撂了挑子。這也是比較說得過去的一種說法。而且活到58歲,也不能算是盛年暴卒了。
最後說一句吧,胤禛這皇帝當的不易啊!
小王來說球
雍正帝的暴卒是歷史上的重大謎案。雍正帝一生都充滿傳奇色彩。雍正繼位是一大謎案,雍正繼承帝位究竟是康熙親傳,還是篡改遺詔,歷來爭論不休。 談起雍正,就會想到他的繼位問題,從各種跡象推斷,他的繼位確實存在很多疑點。他的離奇去世,也成了一大謎案。
史料載,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也即他離世前三個月,貴州苗匪在邊境滋事,雍正帝命哈元生為揚威將軍,統領四省官兵征討。又命果親王胤禮、皇四子弘曆、五子弘晝等協同辦理苗疆事務。不久哈元生平定了貴州的苗民叛亂。
雍正帝讀書圖
雍正帝在位時期經營了圓明園宮苑,常在圓明園與大內兩處居住。他青年時中過暑,以後就怕炎熱,清爽涼快的圓明園成為夏日的棲身之所。據《清世宗實錄》記載,雍正帝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辦事”, 至二十三日子時就駕崩了。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之一
雍正帝死後,根據他的秘密立儲方法,由皇四子寶親王弘曆繼位。廟號世宗,,葬於清西陵之泰陵。歷來對雍正帝的暴斃有多種猜測。
一是,服食丹藥之說。
這一說法是源於雍正皇帝早在當皇子時,就對煉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還因此寫過一首題為《燒丹》的詩,雍正對丹藥可謂是深信不疑,走火入魔。據說,他結交了兩個道士,一個叫張太虛,另一個叫王定乾,進宮之後,就幫雍正煉丹,交給他們道術。後來雍正長期在圓明園,道士們派人往圓明園送煉丹藥,據載,雍正死之前12天送黑鉛多達200斤。根據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叫做《活計檔》的記載,五年之間,送煉丹所需的物品157次。雍正長期吃丹藥,汞,鉛,硒等重金屬會積存在體內,應當說雍正的死和鉛、汞中毒等有一定的關係。
二是,中風猝死。這是現代人根據現代醫學推測的,但是,並無太多根據。因為,中醫和西醫是完全不同的診病系統。
三是,仇人所殺。這一說至今是謎案。按照傳說,雍正帝被呂四娘所殺,摘取頭顱,下葬時按了一顆金頭。1980年,新中國的考古工作者發現泰陵的寶頂邊上,有一個不知年代的盜洞,文物部門考慮到地宮可能被盜,就批准了考古發掘。上午九點,考古隊順著盜洞口向下挖掘,在挖到兩米深時,卻發現盜洞不見了,原來這個盜洞並沒有進入地宮,說明泰陵並沒有被盜!這一消息在第一時間被時任考古研究所所長的夏鼐得知,他立即向國家文物局彙報,要求停止發掘。隨後他親自趕往清西陵,緊急叫停了挖掘工作。因而,雍正皇帝的死因之謎的野史說法也沒法證實。
雍正御批
四是,過勞死。據說雍正帝十分勤懇,務實,勤儉,每天只睡四小時,身體積勞成疾,過勞而逝。
雍正是史上最勤政的帝王之一。在位期間銳意改革,果決強硬。最大貢獻在於他使康熙盛世由晚期的停滯再度走上發展之路,為乾隆鼎盛奠定基礎,即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康乾盛世“不如說“康雍乾”盛世更準確些。
老照片
史學界普遍認可的結論,雍正盛年暴卒是服用丹藥所致。
客觀的說,「雍正盛年暴卒」這個說法多少值得商榷。
清朝皇帝的平均壽命是五十二歲,雍正享年五十七歲,不算長壽,但也不算短命。以那個時代的人均壽命看,雍正死的時候恐怕已經難言盛年。
而且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清朝皇帝普遍死的嘎嘣脆。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這五代皇帝,死前毫無徵兆,從「偶染微恙」到一命歸西,三天是超配,最長的也就一週。雍正在這個環節上耗費三天時間,以他們家族的傳統來說屬於中規中矩而已。
雍正給後世留下的印象是「刻薄寡恩」,但其實這個人蠻有個性的,行為處事有不少離經叛道之處。這位老哥一生精研佛法,但同時又迷信方術,尤其對煉丹之術十分痴迷。滿清皇室崇信喇嘛教,精研佛法不稀奇,但愛好黃老之術煉丹練氣,著實異類。
在《清世宗詩文集》中收錄了雍正一首關於煉丹的詩文:
鉛砂和藥物,松柏繞雲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光芒衝鬥耀,靈異衛龍蟠。自覺仙胎熟,天符降紫鸞。
據史料記錄,雍正是長期服用一味名叫「即濟丹」的丹藥,因為服用的很嗨,還經常賜給大臣以示恩寵,並利用各種機會為這種所謂的神丹妙藥打電話。在批覆河東總督田文鏡的一件奏摺上,雍正專門寫道:
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異,放膽服之,莫稍懷疑,乃有益無損良藥也。朕知之最確。
說實話,廣告文案也就到這個程度了。
雍正七年,雍正特諭一些地方心腹要員留心訪問深達修養性命的修道之人:
可留心訪問有內外科好醫生與深達修養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講道之儒士俗家。倘遇緣訪得時,必委曲開導,令其樂從方好,不可迫之以勢,厚贈以安其家,一面奏聞,一面著人優待送至京城,朕有用處。竭力代朕訪求之,不必預存疑難之懷,便薦送非人,朕亦不怪也,朕自有試用之道。如有聞他省之人,可速將姓名來歷密奏以聞,朕再傳諭該督撫訪查,不可視為具文從事,可留神博問廣訪,以符朕意。慎密為之!
以雍正刻薄的個性,居然言明哪怕推薦的人不靠譜,也不怪罪臣工,實屬不易。而且這封特諭總共有十五份,其中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有九份,臺北故宮博物院保存著六份。若在通常,發給各地的諭旨,如果內容相同,都是由大臣代筆,唯獨這道密諭,全是雍正用硃砂親筆書寫,可見雍正對此事的重視。
清宮《活計檔》是專門記載皇宮日用物品的內務府賬本,其中僅雍正八年一個月的時間就往圓明園送過四批煉丹物資,由此不難推測雍正時期內宮煉丹之規模。
- 十一月十七,內務府總管海望和太醫院院使劉勝芳一同傳令:往圓明園秀清村送去桑柴750公斤,白炭200公斤。
- 十二月初七,海望、劉勝芳傳令:往圓明園秀清村送去口徑一尺八寸、高一尺五寸的鐵火盆罩一件,紅爐炭100公斤。
- 十二月十五,海望、劉勝芳和執事侍李進忠一同傳令:往圓明園秀清村送去礦銀十兩、黑炭50公斤、好煤100公斤。
- 十二月二十二,海望和李進忠又一同傳令:圓明園秀清村正在煉銀,要用白炭500公斤、渣煤500公斤。
從《活計檔》中可以查到,從雍正八年到十三年,短短五年時間,雍正先後157次下旨向圓明園運送煉丹所需物品。其中光是煉丹用的煤炭就有234噸,此外還有大量礦銀、紅銅、黑鉛、硫磺等礦產品。
現在我們都知道,這些「神丹妙藥」,裡面大都含有鉛、汞、硫、砷等有毒物質,長期服用對人體損害非常大,不僅不能延年益壽,還可危及生命。雍正長期服用丹藥,沒病恐怕都得吃出病來。
修道煉丹以儒家正統來看都是外道邪說,雍正搞得這一套,在當時就已經讓朝野上下頗有微詞。而且服用丹藥對他身體的損害,恐怕當時人也是看在眼裡。
因此,雍正駕崩後的第三天,乾隆就把他爹修道煉丹的小夥伴道士張太虛、王定乾等人趕出皇宮,並且明發上諭:
皇考萬幾餘暇,聞外省有爐火修煉之說,聖心雖知其非,聊欲試觀其術,以為遊戲消閒之具。因將張太虛、王定乾等數人置於西苑空閒之地。聖心視之如俳優人等耳,未曾聽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藥,且深知其為市井無賴之徒,最好造言生事。皇考向朕與和親王面諭者屢矣!今朕將伊等逐出,各回本籍……若伊等因內廷行走數年,捏稱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搖煽惑,斷無不敗露之理。一經訪聞,定行嚴行拿究,立即正法,決不寬貸。
乾隆的諭旨頗有點欲蓋彌彰的意味。按照他的說法,他爹把道士招入宮中煉丹,完全是抱著批判的態度,就是要看看這幫人到底有多麼不靠譜,其實未曾相信他們一句話,也未曾吃過他們一粒丹。若是果然如此,雍正他老人家還真是閒得蛋疼。而且最後還補上殺氣騰騰的一句敢在外面亂說話就弄死你們丫的,更是耐人尋味。
月下沒有花
雍正暴死之謎,被稱為清宮三大疑案之一。史載,雍正十三年(1735年)8月21日雍正帝在圓明園暢春園中生病,漸感不適,在此之前他照樣辛勤處理政事;20日,他還召見軍機大臣商榷軍務,並接見了幾位候補官員,21日他還沒休息,仍照常辦公,22日晚間他病勢加重,急召皇四子弘曆(後來的乾隆帝)、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等親信大臣入內廷,諭及後事,並宣佈傳位弘曆,23日子時,也即22日深夜,雍正帝便死了(史稱“龍馭賓天”)。雍正帝歿年57歲。按今天的觀點,他也算英年早逝。
雍正在位時勤政好學,事必躬親,且精力過人,身體狀況一直都很好。然而,史家對雍正還有另一番評價。據說他即位後施政嚴苛,喜歡大興文字獄,素有“抄家皇帝”的惡名。關於他暴病而亡一事官修正史均語焉不詳,或不載原因,於是引發世人疑竇,廟堂坊間各種各樣的詭譎傳聞,不脛而走,喧囂塵上,最風行、信者最多的一種說法是為劍俠呂四娘所殺。當初,雍正帝借曾靜策動川陝總督嶽鍾琪反叛一案大興文字獄,禍及已死去多時的明末清初大儒呂留良,他被剖棺戮屍,其子孫或門人被斬首、被流放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被逮捕下獄者甚多,手法之酷烈,牽連之廣泛,為清代文字獄之首。
據說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孫女(還有小女兒一說),事發時她剛好不在家,這才僥倖逃過一劫。為替父祖報仇,她藏匿深山,拜師習武,學成後扮作宮女,入宮謀刺雍正帝並用“血滴子”割其首級祭奠父祖。還有一說:四孃的師傅是一老尼,她原是宮裡的護衛,劍法高超,尤擅輕功,後不樂為雍正所用,遂離去,一個偶然的機緣收四娘為徒。還有私家筆記(野史)言傳雍正帝為湖南盧氏夫人所殺。盧某因投身反清復明運動被處死,他妻子精於劍術,是個隱匿民間的武林高手,她替夫報仇,潛入暢春園,手刃雍正帝后在其屍旁自刎。
綜合各種史料記載,筆者認為較為可信的是雍正死於丹藥中毒一說。雍正性好黃老之術,素喜吞服道家所煉不老仙藥,並在宮中蓄養道士,平時經常和這些大師們學習打坐煉丹,也喜歡服食丹藥以強身健體。丹藥的主要成分是汞以及硫磺,還含有一些重金屬,這些成分均有毒,掌握不好量的話很容易毒發身亡。據說雍正病後,宮裡的道士張太虛曾獻上丹藥,於是毒發身亡。
民間還有雍正死後有身無頭的離奇傳說,真相到底怎樣?只能寄希望於考古發掘了。有關雍正盛年暴死之說,一向雲遮霧罩,撲朔迷離,或是無影之說,或是臆測之談,迄今仍無法蓋棺定論。
【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於網絡】
鐵馬冰河wu
雍正壯年暴斃的原因也是清史一大疑案。
雍正皇帝像
和嘉慶皇帝一樣,關於雍正之死,同樣是民間各種說法。
其中流傳得最繪聲繪色的,是仇殺說。據傳言,雍正是被呂四娘所殺,不僅如此,還被殘忍地摘下頭顱,因此雍正下葬時只好安一顆金頭。這當然是民間傳說,滿足大眾對帝王軼事的好奇心罷了。
雍正帝的最後時日,是在圓明園度過的。
圓明園版畫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身在圓明園雍正皇帝感到身體不適,然而他並不覺得這是什麼大問題。
在之前的一天裡,據檔案記載,勤政的雍正帝還召見了辦理苗疆事務大臣,囑咐其一定要清除苗患,否則定不寬恕。還詢問了軍機大臣關於北路軍營駝馬等事務,並且還引見寧古塔將軍杜賚諮送補授協領、佐領諸人。
這一切說明,雍正皇帝當時雖然身感不適,但並不覺得自己得的是什麼大病,照樣勤勉辦公,處理政務。
最重要的證據是,雍正帝並沒有返回皇宮,而是依然停留在圓明園內。要知道皇宮內不管是藥物還是醫療條件,都比圓明園強多了。
到了八月二十二日晚,雍正病情急轉直下,趕緊召見了皇子弘曆、和親王弘晝、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和張廷玉等,緊急宣佈傳位於弘曆。接著第二天,也就是八月二十三日,就御龍而去了。當真是一場急病。
事親歷者——大學士張廷玉在其自撰年譜中對此事進行了詳細的記載:
八月二十日,聖躬偶而違和,猶聽政如常,廷玉每日進見,未嘗有間。二十二日漏將二鼓,忽聞宣詔甚急,疾起整衣,趨至圓明園,內侍三四輩待於園之西南門,引至寢宮,始知上疾大漸,驚駭欲絕,莊親王、果親王、大學士鄂爾泰、公豐盛額、納親、內大臣海望先後至,同至御榻前請安,出,候於階下。太醫進藥罔效,至二十三日子時,龍馭上賓矣。
從張廷玉的記載中也可以印證上述猜想,雍正一開始得病並沒感覺是大病,但是突然病情直轉,終止無藥可救,誠可謂暴斃而亡。
至於雍正帝的死因,有兩條史料記載值得注意。
一,據清宮內務府檔案記載,雍正死前的十二天前,曾有二百斤黑鉛被送入圓明園。而黑鉛是煉丹的原料,也是一種有毒的金屬,過量食用會致死。
二,雍正帝駕崩的第二天,新皇帝下令驅逐圓明園裡的道士。
皇考萬幾餘暇,聞外間爐火修煉之說,聖心深知其非,聊欲試觀其術。以為遊戲消閒之具,因將張太虛、王定乾等數人置於西苑空閒之地,聖心視之與俳優人等耳,未曾聽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藥。且深知其為市井無賴之徒,最好造言生事,皇考向朕與親王面諭者屢矣。今朕將伊等驅出,各回本籍。
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解釋,更是讓人不得不相信,雍正帝的死因,很有可能就是過量服食丹藥,最終病入膏肓,無藥可醫。
熊二History
雍正皇帝,名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滿族,清聖祖玄燁第四個兒子,母親為康熙孝恭仁皇后烏雅氏。雍正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
雍正是個短命的皇帝,在雍正十三年就捷足先登暴斃而死,僅僅在位了13年。但是雍正雖然只做了13年皇帝,他的對大清的發展還是有一定的貢獻的。雍正勤於政務,執政期間大力清除先帝康熙統治後期的各種弊端,取得了良好成效,在他統治時期嚴格利己,刻薄寡恩,打擊貪汙腐敗,雷厲風行。從而使得大清帝國走向了繁榮昌盛的局面。後人對其有“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說法。
那麼正值盛年的雍正皇帝為什麼會突然暴卒,他又是怎麼死的呢?
歷史上對雍正的死有很多說法,具體什麼原因我們也無從查證。大家對於雍正的死各有解釋,在這裡就不在效仿了,鑑於歷史故事描述關於雍正皇帝的死因,還有這樣一種說法在這裡為大家補充一下。
據傳聞:雍正是被(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與竺香玉密謀害死的。竺香玉又名竺紅玉,早年是曹家買來的小戲子,八歲的時候成了曹雪芹的伴讀丫頭,後來深得曹雪芹的喜歡,長大後成了曹雪芹鍾愛的女人,後來被選為宮女進了皇宮,無奈離開了曹雪芹,到了皇宮後因其長的漂亮,貌似天仙被雍正皇帝強行霸佔,佔為己有做了皇后。曹雪芹懷念舊情,藕斷絲連難以割捨這段從小積累的戀情,對雍正更是恨之入骨。於是就伺機喬裝打扮混入宮中,在宮中尋了一個差事。慢慢的接近竺香玉。
就這樣二人終於在宮中相遇,久別重逢難以言表,後來曹雪芹與竺香玉經過合謀,決定毒殺雍正離開皇宮遠走高飛,於是就製作了一種含有劇毒的所謂靈丹妙藥,雍正一生追求長生不老,到處尋找秘方。曹竺二人就利用這個天賜良機,竺香玉謊說此丹藥長期服用必有長生不老的功效,雍正信以為真服下丹藥,不久便中毒而死。
不管這種說法是否屬實,是後來編造的謊言,還是野史上的無稽之談,我們都不要去細品,只能當做茶餘飯後的愉悅罷了。
任馳贏天下
雍正皇帝突然暴斃,在史學界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史學家關於這個爭論不休,尚無蓋棺定論。
正史中對於雍正的暴斃也只是草草帶過,只是說:太醫傳喚宮中,已至子時,側耳撫膝,不敢張望。病榻伏維,難以迴天,氣息漸趨微弱,帝甍。這段描寫只是說雍正忽然發病,太監宮女亂作一團,急忙召見太醫前往查看,回天乏術。
當時雍正正當壯年,怎麼會突然撒手人寰。自然引起了許多人的猜測,沒過多久,年僅15歲的皇四子弘曆就繼承了皇位,也就是乾隆。當時朝廷很多人覺得雍正是死在權力鬥爭下,是重蹈了康熙的覆轍,事實上,乾隆繼承皇位是名正言順的,所以這個說法不攻自破。
但是民間野史一直有好幾種說法,而且流傳比較廣:
1:呂四娘謀殺,呂四娘是當時的俠女,因為父親一家三百餘口遭受文字獄牽連被處死,於是找雍正報仇,砍下了雍正首級,在電影血滴子中就是引用這種說法,但是不太靠譜。
2:年羹堯的後人刺殺。年羹堯是雍正年間的大將,前期威風赫赫,風光滿面。後來因為貽誤軍機,被雍正處死。在滿門抄斬過程中,逃出了一個後人,這個後人集結一大幫反清志士,暗中行刺雍正。
3:妃子下毒。傳說是雍正最寵愛的妃子,和他人私通,然後趁雍正喝酒下毒要了他的性命,在甄嬛傳中就是引用這種說法。
4:煉丹中毒而死。歷史上很多皇帝都渴望長生不老,雍正也不例外,他潛心丹藥之術,最後發生鉛中毒。
孰真孰假,到現在也沒一個說法,只能等考古新發現的那天,才會有個答案
波波微盟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員 桂強
如同雍正皇帝如何登上皇位一樣,他的死也讓古往今來的人疑竇叢生。為什麼他的死讓臣民議論紛紛呢?一方面是因為他和他的父親康熙皇帝相比,在位僅13年,實屬短命,另一方面他死的很突然,從發病到死亡僅過了兩天。8月22日,雍正突患重病,次日晚已病入膏肓,緊急召見朝廷重臣趕赴寢宮,交代後事。眾大臣在雍正帝駕崩後,從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的錦匣裡取出遺詔,擁戴其子弘曆登基。
(呂留良)
雍正皇帝正值盛年,好端端的怎麼會死呢?
現在流傳最廣就是被仇家呂四娘所殺。說起呂四娘和雍正帝之間的恩恩怨怨就不得不提到雍正年間發生的一樁文字獄。呂四孃的爺爺呂留良原本是明末清初一位大文豪,門生弟子遍佈天下。康熙帝在位的時候,曾多次招攬他,都被呂留良拒絕了。後來他更是削髮為僧,潛心鑽研著書。他的書流傳很廣,文人競相傳抄,殊不知後來這也給呂家帶來了滅門慘禍。
(雍正)
雍正年間有一個叫曾靜的人,他秘密聯絡岳飛的後人當時的大將軍嶽鍾琪舉兵反清,不曾想大將軍嶽鍾琪向雍正帝彙報了這件事。雍正皇帝聽聞後很生氣,直接派人把曾靜抓了起來。結果在審問中,曾靜為了撇清自己的責任,說是受到了呂留良著作的蠱惑。當時呂留良已經死了幾十年了,正在氣頭上的雍正皇帝也不加以詳查就下令把他的墳刨開,戮屍,呂氏一家要麼被斬首示眾,要麼被髮配到寧古塔。據說雍正帝在查抄呂家時,呂四娘恰巧不在家。後來她得知舉家罹難後,為了報仇,拜了一位高僧苦練武藝。有一次宮裡要選秀女,於是呂四娘就利用這個機會混入皇宮,偷偷的潛入到雍正皇帝的住處,一刀結果了他,還把他的頭顱斬下用包裹包起來帶走了。殺死雍正皇帝后,呂四娘又重新隱居深山,從此銷聲匿跡。
(呂四娘)
當然這種說法是難以站得住腳的。宮禁森嚴企是那麼容易混的進去的,再說一介女流想要習得一身高超的武藝又談何容易,更不要說當時督辦呂留良一案的是以緝拿盜賊聞名的李衛,以他的才能不會輕易讓呂家的人漏網。與這種說法相比,最近情理的說法是雍正帝的心血管出了問題,比如腦梗塞、大面積急性心肌梗塞,這些都有可能短期內致人於死亡。不過這也是一種猜測,找不到任何可以證明的材料。
季我努學社
首先,雍正去世的時候,年齡已經不小了。用現在的觀點看,60歲以上才可以稱為老年。但在古代,50歲以上就可以自稱為老。雍正去世的時候已經50多歲了,在當時絕對是老年了。說他正值盛年,恐怕不太合適。
其次,關於雍正的死因有多種說法。第一種,也就是野史中最常用的謀殺論。具體的說法有很多種。但基本上都是以報仇為因。一些說法過於奇幻,可信度很低。民間的演繹和小說當中,對此有非常詳細的描述。比如著名的呂四娘報仇。
第二種是累死。電視劇雍正王朝就採用了這種說法。電視劇如此設計情節有強調雍正勤政的目的。不見得符合歷史。
第三種是病死。但具體是什麼病,就說不清了。
第四種是服食丹藥中毒身亡。這是近年來學術研究的成果。雍正晚年和一些道士關係密切,並且讓這些道士在宮內煉丹,他自己還服用丹藥。雍正死後,乾隆將這些道士驅逐出宮。這種說法有相關的史料支持,但也沒有鐵證支持。史料只是記載雍正服食丹藥。而服食的丹藥是否能夠形成嚴重的毒性,則不能在史料中體現出來。
那麼最後看一下哪種說法,可信度最高。綜合來看,還是第四種說法較為可信。謀殺論的可信度是最低的。雍正死後,乾隆並沒有追究任何相關人士。這就表明雍正之死沒有人為干預成分。以雍正的年齡說他累死,有一點拔高的意味。由於服食丹藥中毒身亡,並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所以正史記載當中,刻意隱去了這個情節。以病逝的方式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