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還沒上映就賣了1個億,誰將是最大贏家?

導讀

《我不是藥神》有這麼神嗎?

1

暑期檔第一部爆款電影

這是一部熔爐之作,《我不是藥神》未映先火。

小券(ID:quanyeguancha)獲悉,《我不是藥神》提檔7月5日公映,比原定7月6日提前一天。上週末《我不是藥神》全國大規模點映,兩天拿下4928.36萬躋身周票房榜第五名。7月3日憑4757萬點映票房奪下內地單日票房冠軍,目前點映累計票房已達1.08億人民幣。

點映即選擇在個別的地方影院,預先放映還未正式上映的電影,主要就是為了宣傳和造勢,常規操作是提前一個週末選擇2-3家影院,進行10場左右的小規模放映。

該片目前在豆瓣得分為9.0,成為華語影史上第九部豆瓣9分電影。此外,在故事原型陸勇的倡議下,片方以及主創人員將捐贈200萬元人民幣給白血病患者。

《我不是藥神》還沒上映就賣了1個億,誰將是最大贏家?

電影講的是,主人公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收穫鉅額利潤的同時,一場關於救贖的拉鋸戰在波濤暗湧中慢慢展開……電影從草根視角出發,生動的展現了小人物生命的韌性,獲得了幾乎一致的好評。

中國人太需要現實主義的電影了,憑藉高票房和高口碑《我不是藥神》毫無懸念地成為暑期檔第一部爆款電影。

2

誰是最大贏家?

誰是最大贏家?

公開資料顯示,《我不是藥神》由由甯浩背後的壞猴子影業、徐崢的真樂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歡喜傳媒以及北京文化、唐德影視、阿里影業等共同製作出品,北京文化和淘票票聯合發行。

北京文化既參與了出品又參與了發行,其前身為旅遊公司,自2014年開始向影視領域轉型,陸續收購了摩天輪、星河文化、世紀夥伴文化等多家影視公司,還開始參與保底發行。

近期,北京文化股價在二級市場爆發。7月4日,北京文化開盤漲停,報13.33元,漲幅達9.98%,股價已連續兩天漲停,連續9日上漲。

《我不是藥神》還沒上映就賣了1個億,誰將是最大贏家?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我不是藥神》整體制作成本不超過1億元,北京文化出資1500萬元;此外,還負責影片的宣傳及院線發行,已另行墊付的影片宣發預算不高於6000萬元。

小券(ID:quanyeguancha)查詢財務報表發現,2017年北京文化營業收入從9.27億元增長為13.21億元,增長率為42.5%;但是淨利卻出現了下滑,從5.24億元下滑為3.2億元,增長率為-38.9%。

進一步分析,2016年,其淨利潤5.22億元中,有56.79%的收益均是售賣股權資產的投資收益;而2017年3億淨利潤中,《戰狼2》的貢獻的淨利潤約為1.6億元,佔公司2017年淨利潤總額的一半以上。

《我不是藥神》還沒上映就賣了1個億,誰將是最大贏家?

2014-2017年,影視經紀業務收入分別為2.30億元、1.96億元、8.03億元、12.32億元,佔總營收比重分別為54.74%、56.02%、86.69%、93.24%,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我不是藥神》還沒上映就賣了1個億,誰將是最大贏家?

2017年,北京文化經營性現金流淨流出3.94億元,投資類現金流淨流出0.68億元,籌資類現金流淨流出0.62億元。北京文化現金流吃緊,負擔加大。

《我不是藥神》還沒上映就賣了1個億,誰將是最大贏家?

2018年Q1,北京文化扣非淨利潤為1274.39萬,《我不是藥神》大概率上將為北京文化帶來高業績彈性;Q1北京文化投資和發行的將於2018年上映的電影還有《你是兇手》、《全民直播》、《流浪星球》、《什剎海風雲》、《美食大冒險》和《寶貝兒》等多部電影。

《我不是藥神》能否複製《戰狼2》,成為北京文化押中的另一部爆款呢?

去年,一部《戰狼2》讓北京文化聲名鵲起。其不僅全面深度參與《戰狼2》的製作,更主控並執行了影片在國內的市場營銷和影片發行。《戰狼2》以56.83億票房刷新了中國乃至全球華語電影票房新紀錄。

《戰狼2》2017年7月27日正式上映,其後北京文化股價一路走高,8月7日創出階段新高22.46元;然而隨後董事、高管趁高位減持股票,此後北京文化股價走上了慢慢熊途。

《我不是藥神》還沒上映就賣了1個億,誰將是最大贏家?

3

阿里影業、淘票票參與

另一大贏家可能是阿里影業。

《我不是藥神》由阿里影業聯合出品,淘票票聯合發行。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影業在去年的《戰狼2》中和北京文化合作也分得一杯羹。

縱觀最近兩年國產電影票房的Top10,除了一部《後來的我們》,其他九部都有阿里影業和淘票票的參與。

《我不是藥神》還沒上映就賣了1個億,誰將是最大贏家?

在積累了一定程度的大數據後,阿里影業進一步開發了燈塔試映服務和熱度大數據檢測服務,在北影節期間正式上線。而《我不是藥神》,正是燈塔試映的第一次嘗試。影片95.41%的爆米花指數,和92.85%的想看指數,給了片方做大規模點映的信心,也給了電影宣發制定策略的科學指導。

淘票票舉行了針對暑期檔的淘票票彩蛋節,用戶登陸、看預告片、點想看、發評論和玩小遊戲等都能贏取彩蛋。點映期間,淘票票出票佔比均值51.6%,峰值85.3%,兩天出票73.2萬張,2636萬元。

近年來,阿里影業先是斥資10億元人民幣,推出了以培養青年導演為宗旨的“A計劃”,後根據青春愛情、驚悚、偵探等題材,陸續成立了五大工作室,培養了一大批專業的製片、編劇和導演。

公開資料顯示,阿里影業是馬雲執掌的阿里系電影業務的實體,自從2014年6月從文化中國借殼以後,一直都處於實際鉅額虧損的狀態下。

阿里影業近三年財報數據顯示,2014年淨虧損4.17億元,2015年淨利潤為4.66億元,2016年虧損9.59億元人民幣,2017年虧損9.5億元;2015年的利潤改善主要來自一筆8.38億元的淨財務收益。

阿里影業的虧損主要因為淘票票的市場費用,針對票務市場的補貼所致。

《我不是藥神》還沒上映就賣了1個億,誰將是最大贏家?

阿里影業的股價最新收報0.85港元,處於“仙股”行列。

《我不是藥神》還沒上映就賣了1個億,誰將是最大贏家?

影視行業近來熱點不斷,《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引發了行業內外的廣泛討論;不久後導演丁晟又質問發行方“宣發的錢花哪兒了”,接連爆出的風波反映了電影行業數據不透明、行為不規範等亂象。

最後,《我不是藥神》真的有這麼神?誰會成為最大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