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又落榜了,第7次 我该怎么办”

叶子君,今天面试成绩出来,我笔试第一,却又被逆袭了。面试没发挥好被对手反超,最后总分差0.1败北。算上在邻省参加的几次公考,这已经是第7次落榜了。快30岁的我,找不到稳定工作,没有男朋友,没有高质量的社交圈,没有任何家产,我觉得自己活得好失败,真想去死!

Daniel Garcia, Unsplash

姑娘,我明白你的失意,更了解你的苦痛,因为你此刻正经历的挫败,正是我年轻时走过的路。大约10年前,我跟你一样大学毕业,为了谋求一份稳定工作,整天不是考这里就是考那里。我先后考过教师、高校教辅人员、事业单位人员,无一例外都是笔试第一,却又都在面试环节败北。

10来年前,考试风气远远不像现在这般公平公正,暗箱操作多到令人发指。我不想过多描述细节,只想告诉你,当此刻的你正失意于自己面试时的低水平发挥时,10年前的我,有很多次甚至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那是一种不服气,是明知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却又不得不一次次被现实击垮的绝望。

好在最后,我考上了。公务员考试是我最后一次尝试,有了更透明正规的考试流程,我终于成功了,在我像你一样开始怀疑自我、怀疑人生之前,我幸运地考上了。

可我跟你说这些,并不是想拉仇恨,告诉你进入体制后的人生有多荣耀。相反,我是只告诉你,上岸后又如何呢?10多年后的我,如今工作在一个领导大多不是很友善、同事间不时充斥着尔虞我诈、氛围并不算很友好的环境中,拿着不高不低的薪水,过着不温不火的生活。

如果你顺利上岸,10年后的你,绝大部分可能性会跟我一样,成为一个平凡的中年人,每天上班写写文件开开会,下班溜溜孩子做家务,偶尔骂骂工资低、工作忙、领导抽风,想要辞职却又没有勇气,所谓的满满幸福感只存在于幻想中,仅此而已。

这就是此刻的你无比羡慕着的生活。当我把它说开了,明明白白地摊在你的面前,你还会觉得羡慕、还会无比向往吗?

“公考又落榜了,第7次 我该怎么办”


Pietro De Grandi, Unsplash

我再来说说另一个人的故事。小x是我们单位的临聘人员,俗称临时工,比我大两岁。在我好不容易考入我们单位那年,她已经在考场上厮杀了几年,可惜,远在天边的县城事业单位、近在眼前的本单位因人设岗(我考上的这岗位就是单位为他们量身定做的“萝卜岗”),无一不在笔试环节就铩羽而归。

我来了,小x走了。我们这批外人的上岗彻底将她的体制梦击碎。她果断辞职去了广州。这些年陆续从同事口中得知,小x在广州的日子比在家乡顺利多了,一步步升职加薪,嫁了人、买了房,蜜月期还没过又升了职,事业前景一片光明。日子比起我来一点都不差,甚至还更好一些。

这才是我想告诉你的:年轻=大有可为!未来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它的不确定性。你此刻梦想的完美生活,走下去未必就是最佳选择;而你不愿意接受的失败和转型,恰恰有可能为你开启新世界的大门。

谁规定了年轻人一定要进体制、当公务员才有前途?一定要被困在从城北走到城南只需要半小时的小小城市里,关在10平米的小书房内,日复一日地刷着行测背着面试题,只为了一个编制、一个身份,再或者一定要嫁一个有着同样编制和身份和体制内人士,才配称得上完美人生?

不夸张地说,现在正是几十年来最好的时代。说它最好,因为它的不确定性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种前程的可能:无论是在家乡做个月薪3000的公务员,还是创业开个烘焙小店卖私房蛋糕,抑或是收拾行囊背井离乡到大城市去天高任鸟飞,都有可能活出你最想要的样子。社会经济的多样化发展使我们不必拘泥于父母那一代,效仿他们去过无二选择的保守人生。

而进体制,只是千万可能性中最普通的一种。即使你认定了这条路,决定不撞南墙不回头,我依然尊重并鼓励你的决定。对执着考公者来说,这仍然是最好的时代;大部人不再担心会遭遇我10年前的遭遇,若是在更加公正透明的考场上败北,你只会输给两样东西:运气和实力。

所以,如果你执意要在考公这条路上走到黑,我建议你:第一,每一次失败后不要光顾着难受,痛定思痛后要善于总结,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站进来,不断加强弱项的训练,查缺补漏;第二,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试着放松一点、再放松一点。

你越在意并憧憬上岸后的人生,就越容易患得患失,越是无法调整心态去坦然面对考试(关于如何调整紧张状态,点击这里);而当你轻松迎战,把考试当作一场赢了最好、输了也未尝不可的游戏来对待,结果却往往充满惊喜。墨菲定律用在考场心理上,也是灵验得很呀。

有人喜欢说:20来岁的我,就像装在玻璃瓶子里的苍蝇,看似前程一片光明,却拼命扇着翅膀也找不到出路。可是我更愿意告诉你:20来岁的你,就像走在一片黑暗里的人,即使看不见一丝光明,也能凭着双手的敏锐触觉和缓慢而坚定的步伐,摸索出一条最适合自己走的路。

毕竟,天最黑的时候,就是天快亮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