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滲透率達92.4%,信用卡還款「免費」時代即將結束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行業延續高速發展的態勢,移動支付已融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一躍成為居民日常消費支付的第一大工具。益普索最新發布的《2018上半年第三方移動支付用戶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移動支付用戶規模約為8.9億,其中,財付通用戶8.2億,支付寶用戶6.5億,財付通和支付寶的用戶滲透率分別為85.4%和68.7%。

財付通和支付寶“雙寡頭”格局日益穩固

財付通和支付寶的用戶滲透率分別為85.4%和68.7%,較2017年11月調查分別上升了0.6和0.4個百分點。

移動支付滲透率達92.4%,信用卡還款“免費”時代即將結束

社交支付增力彎道超車 財付通已超越支付寶

進入2018年,支付寶在各個領域全面領跑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的局面已不復存,市場競爭的態勢已轉變為支付寶和財付通在不同場景的品牌份額上各有消長、各有優勢,整體交易量上兩巨頭之間的差距已在不斷縮小。

調查顯示,按通常的以交易金額計,支付寶和財付通的佔比分別為47%和45%,已相當接近,較2017年11月調查差距在縮小;以交易筆數計,支付寶和財付通的佔比分別為40%和52%,與2017年11月調查結果基本相當,財付通繼續保持對用戶高黏性的優勢。顯然,移動支付小額、高頻的交易特點,更易被騰訊系社交賦能所激活和形成高轉化。

報告數據顯示,財付通旗下支付平臺所天生具有的社交優勢,為自己帶來的是用戶高黏性。在所有個人類交易中的交易量,財付通已經全面超過了支付寶:交易金額和筆數佔比分別為48%和57%(2017年11月調查為42%和57%),而支付寶的交易金額和筆數佔比分別為44%和35%(2017年11月調查為50%和36%)。以上數據得益於騰訊在紅包、轉賬以及話費充值支付場景上的優勢。

移動支付滲透率達92.4%,信用卡還款“免費”時代即將結束

移動支付四大場景 消費類佔比50%

移動支付的基本支付場景可以分為個人類交易、線上消費類交易、線下消費類交易和金融交易四大類。從使用率上來看,在最近三個月內,針對上述四個場景的使用率分別為95%、82%、86%、20%。

從交易金額上來看,個人類交易、線上消費類交易、線下消費類交易、金融類交易四個場景的移動支付佔比分別為42%、22%、28%、10%,作為移動支付的主戰場,與消費類相關的支付交易佔比高達50%。

從交易筆數上來看,發生在四個場景的移動支付佔比分別為42%、16%、40%、2%。交易筆數佔比反映了支付行為發生的頻率,是用戶粘性的表徵。

從數據上來看,個人類交易(發紅包、轉賬等)、線下消費類交易具有小額、高頻的特點,尤其線下消費類交易最為突出。

支付寶優勢領域在網購 線下消費已由財付通領跑

此次調查報告顯示,所有線下消費類交易在四大交易場景中,佔比去年有所上升。線下消費類交易主要包括商超零售、日常出行訂單、個人健康/護理、票務/娛樂場所內消費等。在線下類消費中,財付通的交易金額和筆數佔比分別達到了50%和52%,相較於支付寶的44%和42%,線下消費類交易的兩巨頭競爭態勢已發生變化。

財付通和支付寶的交易金額佔比分別為50%和44%,與2017年11月調查兩者基本相當的競爭態勢(46% vs. 47%)相比,財付通已經贏得領先優勢;在線下消費的諸多具體場景應用下,兩巨頭有各自的優勢領域(以交易金額計),財付通佔優的較多一些,包括商超零售、線下餐飲支付、日常出行訂單、票務/娛樂場所內消費,支付寶佔優的是團購/外賣訂單、境外出差/旅遊/購物。

各方強勢力量側目 乘車碼成為新戰場

公共交通出行在2017年處在移動支付行業的“風口”,引來財付通、支付寶、銀聯、蘇寧金融等各方強勢力量側目和資源投入。

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每天約有2.5億人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全國公共交通年完成客運量超過900億人次。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剛需市場,沒有哪一個場內玩家會“缺席”。 “國家隊”銀聯最早撕開交通電子支付的入口,而支付寶上線電子公交卡、騰訊落地乘車碼才讓該支付場景成為“行業風口”和“戰場”。

移動支付海外佈局

隨著移動支付在國內發展日趨成熟,各大巨頭紛紛將眼光投向了海外。但是海外佈局之路並不好走,與國內相比,西方金融系統迥乎不同,深度依賴銀行機構和銀行卡(借記卡和信用卡)支付,整個商業業態發展時間長、已相當成熟,用戶習慣也已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