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瞧不起努力和奮鬥,連那些因此成功的人也如此

人們瞧不起努力和奮鬥,連那些因此成功的人也如此

一、

有的人一旦獲得了外界的認可,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當他在回憶過往或展望未來時,其道貌岸然之勢尤為明顯。

他們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否定努力的意義,把追求理想和積極生活視為愚蠢,吹噓自己現在得到的一切都是命中註定,向大眾傳播自己玩著玩著就有了現在的一切的理論,同時又以現有的成功為自己築造一道保護的高牆,以此表明努力奮鬥並沒有什麼卵用但我tm就是能成功的態度,明確地跟大眾傳遞了一種思想——認真你就輸了。

同樣,一個還沒有成功或者正在成功路上的人陡然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觀,既然那些成功的人說了努力和奮鬥都沒有用,我為什麼還要苦哈哈地如此下去而成為眾人的笑柄呢?

於是一些人放棄了,轉而變成了青面獠牙的反對者,背靠“成功人士”的大旗,從自己平庸甚至是齷齪的生活經驗裡拼命擠出一點類似的人生真理,並以此作為武器重傷那些繼續往前走的人,在嘈雜的叫好聲中,這些人的隊伍越來越大,底氣也越來越足,他們標榜自己活明白了活透了,在此起彼伏的集體高潮裡迎來了大徹大悟後的暖流。

人們瞧不起努力和奮鬥,連那些因此成功的人也如此

而剩下的人呢,其實並沒有那麼堅定地往前走著,他們也在觀望和懷疑,縱使他可以對周圍惡意嘲諷之聲置之不理,但對於成功人士的理論卻不可置若罔聞,世俗點來說,那可是他們的奮鬥目標,是他們的精神領袖,連他們的底色都如此悲涼了,我們普通人又何至於一定要在腦門上抹上一道逐夢的中國紅呢?

於是又有一部分人放棄了,但他們比最開始就放棄的人走得更遠了一些,所以他們態度溫和表情安詳,最後變成中庸之輩,在社會和現實的打壓下收起了那些張揚的個性和理想主義,他們不會為懶惰之人做勸解,也不會為激進之人做鼓勵,以前那些對自己無情的鞭撻和質問皆都付笑談中,雖然偶爾也在夢中“拔劍四顧心茫然”,但人生如斯,罷了罷了。

剩下的最後一部分人仍然固執地走在路上,他們堅信努力和奮鬥,堅信理想的意義,頭破血流也要背水一戰。

肯定有人成功了,在這些人裡面的部分人又開始作以前那些人的勾當,把以前信誓旦旦說的話都拋在腦後,學著前輩一如既往地否定自己做過的一切努力和奮鬥,鄙夷並嫌棄仍在這樣做的人,享受著大眾給予他的崇拜和幻想,他並未意識到這是重蹈覆轍,而是他忠於自己的個人所需。

人們瞧不起努力和奮鬥,連那些因此成功的人也如此

而有的人失敗了,他用失敗的人生來來詮釋了意義的意義,但因為他失敗了,所以人們並不認同這種意義的意義,覺得這種意義是沒有意義的,而自己早在最開始就領悟了,想到這裡,他們的臉上就揚起一種優越感十足的笑意,覺得自己撿了個大便宜就是高人一等了。

二、

最近看了許知遠和李誕的訪談,雖然李誕一直想用一種戲謔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內心,但他踏進娛樂圈且出名的時間並不久,所以身上還有保留了一些真誠。

當然許知遠也很真誠,他直接了當地跟李誕說不喜歡他那種戲謔式的談論,覺得這樣的對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之後便是內容裡呈現出來的兩個人的靜默。

就憑這一點,我就可以忽略許的外表而虔誠地撲向他那實誠的心靈了,說實話,我們身邊有很多類似於李誕這種喜歡用玩笑來說正經事的人,但我們一般都選擇沉默,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看起來是真的無所謂無心計較,這就把發問者至於了一個很尷尬的位置,因為得到的回到永遠是千篇一律且沒有任何價值的,回答的人也享受這種掌握全場並且戲弄發問人的感覺,造成一種回答者智商過人的幻象,詳情請參考許訪問馬東那一集。

人們瞧不起努力和奮鬥,連那些因此成功的人也如此

李誕或許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對峙,他心裡也虛,畢竟面前一個讀了很多書的不好隨便糊弄的主兒,再加上年齡和閱歷又在那兒,不得不擺出謙卑的姿態來,他說許知遠是個知識分子,而自己是個藝人,所以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心裡是有分寸的,並且他也坦言自己很害怕和許的對談,他擔心知識分子的共情能力和語音邏輯會將驅使他將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這對一個藝人來說絕對是毀滅式的打擊。

ps:所以提醒大家,明星的人設是一個很弔詭的東西啊,演員的誕生不應該從舞臺上來表現,應該從各種訪談的蛛絲馬跡裡去誕生啊。

後來李誕也稍微打開心扉,他說最討厭那些叫人去做自己的人,如果李誕真的去做自己的話,那麼他就已經死掉了,所以他不會去做自己。

本來我以為李誕終於開始要變得正經起來,好好開始對話了,沒想到他又拿出了一套似曾相識並且現在在年輕人群體中很流行的佛系理論,例如“just活著”,“我什麼都無所謂”、“行了,也就這樣吧”、“開心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等聽起來很厭世又很高級的話,許好不容易弄起來的範兒又垮了。

人們瞧不起努力和奮鬥,連那些因此成功的人也如此

所以李誕成了我最討厭的那一類人,也就是上述的那種“成功人士”,儘管他在脫口秀上的實力還可以(節目火起來之前我就在關注歐美的脫口秀,雖然李誕的秀與之比起來相形見絀,但在中國引起這麼大的轟動也算是了不起),但他傳遞出來的價值觀卻是我不喜歡的。

我覺得自己二十出頭的生命裡這次是真的被潑上了悲涼的顏色了,他們告訴我們,不要奮鬥,不要意義,不要詩歌和理想,不要偏執和爭論,不要熱烈和激動,他們搖旗吶喊,年輕人們,千萬不要表現得像個年輕人。

當然很多年輕人也就趨之若鶩了,他們給自己的不努力和不奮鬥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藉口,並且迅速建立起自己的群體並以此為榮,說真的,如果李誕不火起來,那麼在他寂寂無聞時發表的言論和看法,你們真的會關注嗎?

有時候普通人對自己說的話也要負責,那我覺得公眾人物更應該要有這樣的意識和覺悟,畢竟是在網絡時代裡,信息暢通無壁壘,即使不做真實的自己也無所謂,只希望成功人士們能稍微看看有多少迷茫的年輕人睜著真誠又空洞的大眼睛看著你,眼神裡充滿著對你的信任和對未來一切的美好憧憬。

我不想要悲涼的底色,我也不羨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