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收藏,不起眼的标本残片,古玉鉴定中,6招提高眼力(干货)

标本残片,很多人瞧不上,认为没有价值。殊不知,对刚刚接触古玉收藏的我们来说,能够上手馆藏真品的机会,少之又少。而残片标本,还是有机会碰到的。因此,本文简述真品残片在学习古玉鉴定中的用途。

收藏收藏,不起眼的标本残片,古玉鉴定中,6招提高眼力(干货)

1、用料方面,标本与馆藏品并无本质区别。尤其高古玉,用料特殊,绝大多数为地方玉,包括甘肃闪石玉、老坑青海玉等,多观察标本的玉质,形成数据库,遇到完整真品器型时,便能一眼识别,这是对玉质的把握能力。仿品常用俄罗斯玉、青海玉、韩国玉等制作,这种玉材跟古玉差别很大。尤其要注意甘肃马衔山、马鬃山两种玉料,对我们鉴定古玉帮助很大。

收藏收藏,不起眼的标本残片,古玉鉴定中,6招提高眼力(干货)

2、大多数古玉残片,都会保留一部分工痕,这是我们学习工艺的重要武器。因为残片只是不完整,入土前跟整器没有区别。通过研究残片上面剩余的刀工,比如汉八刀、游丝毛雕、双阴挤阳、一面坡、单阴线等,重点感受阴线沟底的磨砂状及玉表杂乱无章之划痕,将这些特征感受烂熟于胸,逐渐找到真品工艺的感觉,形成重要的鉴玉本领。

收藏收藏,不起眼的标本残片,古玉鉴定中,6招提高眼力(干货)

3、在纹饰方面,找到残片上的特征,比如龙纹、凤纹、谷纹等,熟练掌握。纹饰不仅仅用于断代,更能用于辨伪。仿品只能模仿纹饰的样子,无法做到形神兼备,这是鉴定要点。比如战国时期的龙纹,很多时候只有眼睛代表,这时候我们看到龙眼,就知道这是一条龙,这种古人的思维方式,现代人是很难准确把握的。

收藏收藏,不起眼的标本残片,古玉鉴定中,6招提高眼力(干货)

4、残片上的沁色,是我们准确把握真沁与伪沁的重要工具。残片沁色更能准确看到沁入肌理的感觉,扩散的感受,截面厚度等,更加直观呈现走色的过程,而馆藏品的沁色,我们无法近距离乃至上手观察,只能雾里看花,越看脑子越乱。

收藏收藏,不起眼的标本残片,古玉鉴定中,6招提高眼力(干货)

5、残片的皮壳,比如水沁、灰皮、鸡骨白等,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材。通过对残件表象的把握,能够准确抓住鉴定要点,比如氢氟酸浸泡的灰皮,浮在表面,呆板生硬。

收藏收藏,不起眼的标本残片,古玉鉴定中,6招提高眼力(干货)

6、标本残件上手后的感觉,也是我们提高眼力的利器。只要是真品古玉,上手都会有一种厚重感,盘摸起来特别舒服,却并不光滑,而是有阻滞感,如同手推肥皂。这是真品的浆壳跟我们的肌肤产生的反应,仿品干涩生硬或光滑轻飘。

标本残件在市场上,偶尔能够遇到,且价格不会太高,一般能够接受。但误入歧途的玉友,往往瞧不上它们,认为不如自己手里的“国宝”完整漂亮,殊不知,手里的基本是仿品,残件却是最好的学习教材法宝。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评论转发收藏,也可以关注我,一起来养玉。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