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收藏,不起眼的標本殘片,古玉鑑定中,6招提高眼力(乾貨)

標本殘片,很多人瞧不上,認為沒有價值。殊不知,對剛剛接觸古玉收藏的我們來說,能夠上手館藏真品的機會,少之又少。而殘片標本,還是有機會碰到的。因此,本文簡述真品殘片在學習古玉鑑定中的用途。

收藏收藏,不起眼的標本殘片,古玉鑑定中,6招提高眼力(乾貨)

1、用料方面,標本與館藏品並無本質區別。尤其高古玉,用料特殊,絕大多數為地方玉,包括甘肅閃石玉、老坑青海玉等,多觀察標本的玉質,形成數據庫,遇到完整真品器型時,便能一眼識別,這是對玉質的把握能力。仿品常用俄羅斯玉、青海玉、韓國玉等製作,這種玉材跟古玉差別很大。尤其要注意甘肅馬銜山、馬鬃山兩種玉料,對我們鑑定古玉幫助很大。

收藏收藏,不起眼的標本殘片,古玉鑑定中,6招提高眼力(乾貨)

2、大多數古玉殘片,都會保留一部分工痕,這是我們學習工藝的重要武器。因為殘片只是不完整,入土前跟整器沒有區別。通過研究殘片上面剩餘的刀工,比如漢八刀、遊絲毛雕、雙陰擠陽、一面坡、單陰線等,重點感受陰線溝底的磨砂狀及玉表雜亂無章之劃痕,將這些特徵感受爛熟於胸,逐漸找到真品工藝的感覺,形成重要的鑑玉本領。

收藏收藏,不起眼的標本殘片,古玉鑑定中,6招提高眼力(乾貨)

3、在紋飾方面,找到殘片上的特徵,比如龍紋、鳳紋、谷紋等,熟練掌握。紋飾不僅僅用於斷代,更能用於辨偽。仿品只能模仿紋飾的樣子,無法做到形神兼備,這是鑑定要點。比如戰國時期的龍紋,很多時候只有眼睛代表,這時候我們看到龍眼,就知道這是一條龍,這種古人的思維方式,現代人是很難準確把握的。

收藏收藏,不起眼的標本殘片,古玉鑑定中,6招提高眼力(乾貨)

4、殘片上的沁色,是我們準確把握真沁與偽沁的重要工具。殘片沁色更能準確看到沁入肌理的感覺,擴散的感受,截面厚度等,更加直觀呈現走色的過程,而館藏品的沁色,我們無法近距離乃至上手觀察,只能霧裡看花,越看腦子越亂。

收藏收藏,不起眼的標本殘片,古玉鑑定中,6招提高眼力(乾貨)

5、殘片的皮殼,比如水沁、灰皮、雞骨白等,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教材。通過對殘件表象的把握,能夠準確抓住鑑定要點,比如氫氟酸浸泡的灰皮,浮在表面,呆板生硬。

收藏收藏,不起眼的標本殘片,古玉鑑定中,6招提高眼力(乾貨)

6、標本殘件上手後的感覺,也是我們提高眼力的利器。只要是真品古玉,上手都會有一種厚重感,盤摸起來特別舒服,卻並不光滑,而是有阻滯感,如同手推肥皂。這是真品的漿殼跟我們的肌膚產生的反應,仿品乾澀生硬或光滑輕飄。

標本殘件在市場上,偶爾能夠遇到,且價格不會太高,一般能夠接受。但誤入歧途的玉友,往往瞧不上它們,認為不如自己手裡的“國寶”完整漂亮,殊不知,手裡的基本是仿品,殘件卻是最好的學習教材法寶。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評論轉發收藏,也可以關注我,一起來養玉。

注: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