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發債新規不會顯著增加開發商融資風險,但房地產投資或降溫

境外發債新規不會顯著增加開發商融資風險,但房地產投資或降溫

惠譽評級表示,禁止中國房地產公司利用境外債券發行所得投資新項目的新規出臺,似乎宣告了一項自年初以來已經制定的政策的正式落實。惠譽認為,此項新規不會顯著增加開發商的融資風險。

根據規定,所有境外債務發行都需要經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的審批。本年度截至目前,除與“一帶一路”倡議有關的新項目外,幾乎所有獲批的境外發債都用於再融資。發改委於 6 月 27 日發佈的規定似乎仍允許房地產公司發行境外債券以償還境內和境外債務,這表明政府不會關閉境外發債渠道。境外債已是房地產行業日益重要的再融資渠道。

由於各項控制槓桿率和融資風險的監管措施造成境內融資條件趨緊,中國企業尤其是房地產開發商在過去18 個月內的境外發債規模激增。與此同時,境內整體流動性緊張,融資成本急劇上升,對信用狀況較弱的公司尤其如此。房地產公司在境內交易所債券發行和A股IPO市場的直接融資渠道上受到監管限制。

鼓勵去槓桿化的政策最終應有利於促進該行業的健康發展, 然而考慮到日益增加的再融資需求,融資條件收緊在中短期將帶來挑戰。

境內大量債券在信貸條件較為寬鬆的2015- 2016 年發行,這些債券即將在今後幾年到期或可回售。據統計,2018 年房地產公司的到期債券量將於2019 年達到峰值。

惠譽認為,能夠保持謹慎財務政策、控制擴張速度以及擁有高品質項目並通過銷售或證券化回籠現金的開發商依然能在緊收的融資環境中保持堅挺。這些公司甚至可能從購地競爭減少或企業合併中受益。大多數由惠譽評級的開發商都屬於此類實力較強的公司,其財務狀況依然相對穩健。然而除此之外,仍有部分獲得惠譽‘B’類評級的開發商,由於流動性差、槓桿率高,更容易受到流動性條件收緊的影響。

惠譽認為,對開發商的融資限制,特別是針對新項目的融資限制,表明房地產投資在今年下半年可能會降溫。這將是導致中國經濟增速在未來幾個季度放緩的因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