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作家黃永玉的一生中,有哪些戲劇性的故事?

我家在東北嘎啦

一,黃永玉是當代文化界的頭號老頑童。我過去對他有過小評,取來放在題前,作為我個人對他的總評價(覺得礙眼的朋友直接翻過第一則😄)。

談談黃永玉


實際上,黃永玉的東西,無論是字,是畫,還是文章,我都不喜歡。

前人字畫中浸染在刻畫皴染中深入法性的如有智慧,依我看,他確實不著邊際。他沒有傳統書畫的日浸月潤的正規訓練,出手純是舊時鄉野山人派的筆墨,說是野趣當然也可,說是油滑俗陋自然也行。

行深巧密,怪力亂神,有現代派的刻意變幻,有自我作古的抱負,但也失去了可以淘洗時間永駐乾坤的醇厚內涵,義例粗鄙,不堪久味,總之不出那庸妄的一路罷了。聲名赫赫,榮於生前,待大樹一傾,身後沒了資本市場的運作,價值大跌應該可以是預見的。

我喜歡的是他這麼一個人。粗野,固執,玩世不恭,見錢眼開,說話行事就是文化人中的地痞流氓,但一生可圈可點,真率,性情,有趣,不酸,不腐,時常圓滑處事,大事前正義感滿血。

黃永玉一生,大概也從沒想過做個君子,像他表叔沈從文那樣。他出生最荒蠻的農村,祖上應該伴隨二十四史始終都是貧民,自小調皮貪玩,很早就輟學,脫離父母,為了湊碗飯吃到處跑江湖,天崩地裂從心所欲,這樣的人純是“野蠻生長”,沒有什麼倫理束縛,沒有被教育訓練出一個個無形的框框來時時鉗自己手腳,反倒心理健康坦蕩,有著小混混的狡猾,也有著江湖人的豪爽義氣,奪取耍賴都是赤裸裸不掩飾,也不會像一般舊時文人現時知識分子那樣,自己的自尊是靠歧視別人得來。

這樣的人,讀些書,明些理,得良師輝光規範,如琢如磨,浚發心胸,最容易成“有斐君子”。黃永玉生平與此,雖猶未備,但也差不多。所以總有風聲八卦說黃氏其人潑皮無賴,我說他是君子,“大德不逾閒,小德出入可也”,小德有虧依然不失君子,這是孔老師的教導。

黃永玉平生,各種仗義疏財打抱不平不說,但論和範曾關係,就足見其狷介剛直。他和範曾,年輕時過從甚密,惺惺相惜,後來黃永玉的表叔也是範曾的老師沈從文落難,範曾為了往上爬,對苦心提攜自己的恩師落進下石,對沈內心傷害之深刺入肌骨,黃永玉不齒範的行徑,就此結下仇怨難解難分,以至紅羊劫後偶有相遇,黃都是直接攞起胳膊要對範大師賞以老拳,可不管什麼場合。

這是有點嫉惡如仇當仁不讓的性格,說是浩然正氣也宜。黃的親弟弟黃永厚,也是名畫家,聖刊《讀書》雜誌扉頁漫畫就是常年由此君操刀,可能年紀小,和表叔沈從文關係沒那麼親密,對範曾的惡感也較淺,可能也有範在那個圈子勢力足以遮天的原因,和範有來往。
黃永玉呢,目擊心傷,親弟弟也不管了,你和範交好就是自絕於兄長,這十多年來都和和黃永厚斷絕往來。這種行事風格明析嚴辨不稍假借,野蠻執拗到全無道理,又是非常痛快果決的。

這樣的人,看著土匪,但真,有趣,無需提防,若有失,失在小事隨便;靠得住,也是在“呂端大事不糊塗”。

二,在評價後說說他的那些狗血趣事

1

1937年,黃永玉12歲,離開家鄉鳳凰,隻身一人從鄉下跑到福建廈門集美學校讀初中,結果每次考試,6門課程總分不到100,校內外人稱“黃留級”。待第6次留級時,班主任據說都快哭了,說你臉太熟了,也不適合讀書,還是到外面混碗飯吃吧。

於是, 退學,學木刻,但學這個暫時沒飯吃,於是自做了一把獵槍,晚上琢磨木刻,白天打獵,在全社會都餓肚子的時代,他反倒頓頓有肉吃。

2

抗戰八年,他飄落江湖八年。1945年,黃永玉21歲。流落江西贛州一家藝術館打工,愛上了來自廣東的小姐姐張梅溪。

為了追求到這位國民黨將軍的千金,釣絲黃永玉成天在樓上吹小號,以表愛意。半個月下來,兩人終於混在了一起。張梅溪不顧家庭阻擾,和黃私奔成婚,流落上海,從此一起笑嘻嘻笑了一生。

在那一年,他遇見啟蒙恩師王淮。王告誡他,“要讀書!不讀書而觀察生活等於零,因為你沒有文化,就沒有消化生活的武器。技法是很快就學得會的,不要迷信,也不要輕視,世界上哪裡有不會畫畫的畫家”,這句話讓江湖混子黃永玉漸漸成為文化人。

3

汪曾祺是他青年時代就形影不離的患難之交。1953年,黃永玉從香港回到北京,因受打壓,日漸沉淪;而汪曾祺因為編戲才能受江女士垂青,平步青雲,以後兩人雖同城,漸從常有來往到漸行漸遠到終於陌路。

黃永玉跟學者李輝說,劫難過後,汪曾祺找過他兩次,但是兩個人談話都言不由衷,友誼難以繼續了。黃還說,我的畫只有汪曾祺最懂,他死了,懂我畫的朋友也沒有了。

4

1940年前後,黃永玉到泉州寫生。在泉州開元寺,他看見一棵玉蘭樹開的花很好看,就爬上去想摘下來。這時一個老和尚剛好路過,面目清癯,顏色和藹,沒有責怪他,只是請他到禪房一敘。這位老和尚就是弘一法師李叔同。

而後,黃永玉時常過從請益。弘一法師臨終前,給他留了一張條幅,寫的是那句著名的言語,“不為眾生求安樂,但願世人得離苦。”

5

解放前夕,黃永玉到香港,入《大公報》工作。當時,報社中也有一位和他同齡的大陸年輕人,兩人同一辦公室,一起吃喝玩樂。這位年輕人,名叫查良鏞,就是後來名聞四海的小說家金庸。

1981年7月,兩位老友在北京重見,相見歡笑。金庸後來對人感慨,“他還是叫我小查。現在在香港,叫我小查的沒有幾個了”。

1999年,黃永玉在港開畫展,一副《春江花月夜》以100萬元價格被金庸訂購,有人開玩笑對黃說,“金大俠是你老友了,就不給打個優惠價麼?”黃正色答道,“朋友是朋友,但是畫價該多少是多少!”

2000年前後,一香港商人慕名找黃永玉購畫,談好10萬一副。在交接時,該商人突然說,他和金庸是好朋友,朋友的朋友自然也是朋友,可否降價一點。黃叼著菸斗,眼皮不眨一下,“15萬!”,該商人傻了,趕緊打電話給金庸,如實說了。此時,電話那頭的金庸早急了,“趕緊交錢吧!不然又要漲到20萬了!”

6

紅羊劫難時,他被關進“牛棚”。一家人被趕入一間狹小潮溼的房子,緊挨別人的牆面,光線極差。黃妻張梅溪本來體弱,加此打擊病倒了。

黃心急如焚,又不被允許請醫生,於是靈機一動,在房子牆上畫了一個兩米多寬的大窗子,窗外是綠草如茵,還有明亮的陽光,頓時滿壁生輝。張梅溪破涕為笑,病情也好了不少。

7

8

晚年的黃永玉,抽雪茄、玩跑車、喝瘋酒,揮金如土,說話聲如洪鐘,大笑隔幾百米都如雷震耳;遇高興事,滿地打滾,以通宵讀書寫字畫畫為樂。那時,他已經90高齡。

50歲考了駕照,60歲順手畫了一張猴票暴漲30萬倍,80歲作時尚雜誌封面人物,90歲開辦個展,91歲撩林青霞,93歲飆法拉利,真正身心俱泰、名利兼收人生贏家。

2018,7,4,午後閒敲

勉力堅持每天都寫三兩篇文史八卦、生活隨感、時政看法、影視評論等。感謝關注、點贊,還有留言——即便是批評,也感謝感謝!

劉愚愚

去鳳凰一趟,腦子裡似乎全是黃永玉老先生的作品印象。

他的諸多類型的作品,活靈活現,意趣盎然,似乎藝術之神特別眷顧這位藝術家。下面先來展示一下其作品。


黃永玉,這個自稱無愁河邊的浪蕩漢子,他帶著鳳凰的地域氣息,遊走外面的世界,又帶著對世界的認識,重新回到鳳凰,他的出走與歸來,似乎涵蓋了人生的全部。

在不斷的漂泊中,愛情是最感人的。且回顧甜蜜的往事——

黃永玉一心想獲得女神芳心,心想這可麻煩了,自己別說馬,連個自行車都沒有。他通過側面打聽,瞭解到那位青年人品一般,是個愛表現、愛自誇的人。為了打敗競爭對手,黃永玉選擇了定點吹奏小號,向姑娘展開了追求攻勢。

每次她一出現,黃永玉就在樓上吹起小號,他吹奏技術不怎麼好,但是很見效,姑娘因為他的才華,對他芳心有許。

那時的黃永玉對刻畫特別痴迷,每天忙著木刻。有一天他看中一塊木刻版,很想買卻發現口袋裡只有8毛錢。他心裡思量很久,因為頭髮長了要理髮,如果買了這個,就不能,在心愛的姑娘面前不免有些顯得羞澀,因為那個時候不興留長頭髮,他想理髮,理髮那就沒有木板了,但放棄很好的梨木板又不甘心,像是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姑娘爽快地說:“你去理髮吧。”他理完髮,他心裡還想著他的那塊梨木板,正在愁

眉苦臉時,梅溪給他送來了他最想要得到的木板!

張梅溪的父親得知女兒和黃永玉戀愛,狠狠訓斥她,她的家人沒有一個人支持她,都苦口婆心地勸她不能跟一個流浪漢結合。沮喪的黃永玉傷心地離開家鄉,隻身一人來到贛州,在那裡他找到一份報館工作。正當他難過時,忽然接到了梅溪打來的電話,告訴他自己從家裡跑出來了,人已在贛州!

黃永玉聽了欣喜萬分,問她怎麼跑出來的,原來有一個演劇隊來演出,張梅溪藉口出去看戲從家裡跑了出來,她把金鍊子賣了,坐了黃運車來到贛州。

黃永玉馬上從朋友那借來了一輛自行車,騎快車直奔60公里外的贛州。輾轉找到了梅溪,二人終於團聚了。


黃永玉在《雅人樂話》一書中,曾記錄了他的這段愛情經歷:

“我年輕時節衣縮食,在福州倉前山百貨店買了一把法國小號,逃難到哪裡都帶著。刻完了木刻就吹吹號,冀得自我士氣鼓舞。那時我剛認識第一個女朋友,遠遠地看到她走近,我就在樓上窗口吹號歡迎。女朋友的家人不許她跟我來往,說:‘你嫁給他,沒飯吃的時候,在街上討飯,他吹號,你唱歌。’抗戰最後的那幾個月逃難,我把小號失落了。去年,我在九龍曾福琴行用近萬元重新買回一把。對著我50年前的女朋友說:‘想聽什麼?’如今,嘴不行了,剛安裝假牙,加上老邁的年齡。且沒有按期練習,看起來要吹一首從頭到尾的曲子不會是三兩天的事了。”

看看這位老小孩,有愛情相伴,他一點兒也不老,他還像是當初那個毛頭小夥兒黃永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