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米》——天岳幕阜山「鄉愁」篇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鄉下吃的零食還比較匱乏,不要說是平時,就是逢年過節,一般家庭過年的果品也只有“燒巴茴片”、“玉蘭片”、苞粟子和人參米等,當時算起來只有那幾戶吃“國家糧”的家裡才有諸如餅乾、紙包糖之類的過年果子。當中所有的果子以人參米最實惠,最普遍,半升大米就能爆出兩皮雜箕的米花,足夠讓嘴饞的孩子們吃上兩三天。

《人參米》——天嶽幕阜山“鄉愁”篇

我的老家為什麼把它叫為“人參米”,我好久都沒弄明白,論味、論形狀,或者是論營養價值都與人參搭不上邊,我反而覺得北方人稱其為“爆米花”要生動貼切得多。

因為那時都是按月發糧,吃飯都吃不飽,哪還有多餘的大米用來“奢侈”,所以,想吃人參米也只有熬到過年二十邊間的時候才能一過口癮。就在那幾天,鄰村的彭師傅就會挑著一擔打人參米的行頭來我們這裡,選一個人口比較集中的大屋場生爐架攤。只要聽到第一聲打人參米的爆炸聲,鄰近的女人們就會拿著半升大米,牽著光屁股的小孩聚到那裡,也就從那天開始,無憂無慮的孩子們就天天倒計著過年的日子。

《人參米》——天嶽幕阜山“鄉愁”篇

打人參米的那個東西,我們那裡叫“人參米罐”,一個黑黑的肚子,罐在爐火裡不停的轉,風箱“呱唧呱唧”地配合著罐子的轉動,轉動的手柄處有一塊壓力錶,彭師傅邊轉邊瞄著壓力錶的變化,差不多了,就會拿過一個口上縫著麻袋的竹套筒,把罐往套筒口上一擱,用一根短鐵棍“叮叮”的敲兩下,然後用鐵管套在罐的氣閥蓋的裝置上,猛地一踩,鐵管順勢一扳,“轟”!一股熱浪帶著白花花的人參米從罐口噴射而出。

一般爆的人參米會選擇用晚稻米,晚稻米粒大,炸出來的人參米也就粒粒飽滿,一粒大米能膨脹到四、五倍,但是它賴呷不經飽,“呷一天冒一寸屎”,只是有時吃多了(尤其是在飯前)就容易澀口,不想吃飯了。人參米是那個年代人們最喜歡的食物。

《人參米》——天嶽幕阜山“鄉愁”篇

打人參米的時候,彭師傅當然是“主角”,圍著他的都是一些女人和孩子,孩子在旁邊追鬧,女人們則趁著空閒做著昨天晚上沒做完的針線活,還有幾天就要回孃家拜年了,該給家人備好的毛衣、布鞋得在這幾天趕出來,爐火在大廳裡呼呼地響著,裡面暖意融融,香氣四溢。每到快要打自家人參米的時候,女人們就會柔柔的喊一句:彭師傅,給我多放點糖啊!彭師傅一邊嘴裡“嗯、嗯、嗯”地答應著,一邊從身上的口袋裡掏出一個小瓶子,用一根耳挖大小的勺子從瓶子裡勾出幾粒眼屎大的糖精丟到罐裡,一會兒又香又甜的人參米就填滿了各家各戶帶來的臉盆、皮雜箕……,不論是誰家的人參米炸熟了,臨走的時候,女人們總要往圍著看熱鬧的孩子們的口袋裡塞上一把,孩子們髒髒的小手一邊揩著鼻涕,一邊高興地往嘴巴里塞著人參米,人參米和鼻涕粘在一起,貼滿了幸福、滿足的小臉。

不時的爆響,應和著村民們平凡的日子,也迎來了幾天後家家戶戶歡慶的鞭炮,還有,屋頂上升起的滲透著希望的縷縷炊煙。打人參米的氣氛,也氤氳出歲暮裡一個溫馨的結。

《人參米》——天嶽幕阜山“鄉愁”篇

春生是個小男孩,他一直站在彭師傅的旁邊,麻利地幫彭師傅添添柴火,捅捅爐膛,春生的父親是一個蠻冒調路的賭棍,吃喝嫖賭,樣樣俱全,賭錢的毛病是前幾年在瀏陽搞副業的時候染上的,從此一賭成癮,好好的一個家庭被他禍害得家財散盡,絕望的老婆一氣之下扔下孩子,跟著一個從安徽來這裡彈棉絮的男人跑了,即使是這樣,春生的父親仍不思悔改,經常不出工,對兒子不聞不問,可憐的春生哪裡有米去打人參米?人家的小孩吃,他就只能像饞貓似的望著,彭師傅知道孩子家的事情,走過去心疼的對他說:你天天跟著我去打人參米,好啵?春生不說話點點頭,從此以後,孩子就天天站在村口的大路上,等著彭師傅的到來,或者是聽到哪裡有打人參米的動靜就趕過去,他很懂事,平日裡就幫著彭師傅乾點手頭上的活,彭師傅不讓,他還是要幹,有時候天晚了,彭師傅就把小春生帶回家裡,讓孩子吃飽,春生會讀書,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師傅一高興,就時不時塞給他一點錢買本子和筆,“伢子,好好讀書,做個好人,千萬可別學你那個剁腦殼的爺”,春生說:“我記住了”,“明天開始,你別跟著我跑了,天太冷,坐在家裡好好的讀書,好嗎?”,春生抬頭看了看師傅,想了一下,又點了點頭。

後來,春生真的考上了大學,而且還是一名國防生,是遠近聞名的大秀才,再後來分配到部隊當了一名軍官,當他高興的想把這個喜訊在第一時間告訴他恩人的時候,彭師傅卻永遠睡在離他家不遠的山崗上,他跑著來到了彭師傅的墳前,含著淚深情而莊嚴的敬了一個軍禮!“恩人,我會永遠記住你說的話,我會做個好人”。

《人參米》——天嶽幕阜山“鄉愁”篇

後來他每次回家探親,逢人就說:每次做夢總能夢見師傅挑著擔子游走在四鄰八鄉,然後隨著“轟”的一聲,騰起的煙霧託著他飛得很高很高。

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參米已逐漸從人們的味蕾中淡去,曾經熟悉的年味也相去甚遠,後來我似乎才明白:那個時候的人參米何以會那麼香甜、那麼質樸?!美美的名字何以會叫得那麼滋補、那麼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