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悠帆
首先了解下什麼是預防性迴腸造口。預防性是和永久性相對的,另一個名稱就是臨時性造口,顧名思義就是這個造口就是個臨時工,等到直腸吻合口癒合好後,一般在直腸癌術後3-6月進行造口還納手術,恢復腸道連續性,大便重新經直腸肛門排出。
迴腸造口,就是小腸末端的位置,正常成人的小腸大概5-6米長,包括近側半的空腸和遠側半的迴腸,直腸癌術後的預防性迴腸造口一般選擇末端迴腸,造口位置距離迴盲瓣(迴腸與結腸的交界)大約10-15CM。
接下來我們瞭解一下什麼情況下會做預防性迴腸造口。因為低位直腸癌吻合口漏發生後,一般患者會有腹痛,腹腔感染、發熱,多數需要再次手術沖洗腹盆腔,重新做迴腸造口。那麼,臨床上哪些直腸癌手術容易出現吻合口漏?
1、主要是中低位直腸癌放療後患者,行低位保肛手術,由於放療會影響腸壁的組織癒合能力,腸管水腫,直接吻合後容易出現吻合口癒合不良。
2、術前腸道準備不好,就是沒有完全排淨大便。術中發現腸道內有殘存大便,這樣也影響術後吻合口的癒合,容易導致吻合口漏。
3、吻合口有一定的張力。有些直腸腫瘤範圍較大,位置稍低,需要切除腸管相對較長,為了行保肛手術,吻合後系膜有一定張力。
直腸癌術後預防性迴腸造口是否一定做,這是仁者見仁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主要看術中情況而定。比如有部分患者的預防性造口可以不做,直腸吻合口一樣能很好癒合。這是需要和患者和家屬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做的。做與不做造口各有利弊,做了造口,直腸吻合口癒合不良風險降低,即使發生因為有造口,不影響正常進食,恢復快;如果不做造口的話,一旦發生吻合口漏,多數需要再次手術,重新造口。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這是一個很專業的問題。首先要明確幾個醫學概念。第一,什麼是低位直腸癌?直腸是大腸的末端,連著肛門,長度約15cm,一般分為三段,每段5cm。距肛門5cm的為下段,距肛門5-10cm的為中段,距肛門10-15cm的為上段,連著乙狀結腸。一般將下段直腸得的直腸癌稱為低位直腸癌。
第二,什麼是預防性迴腸造口呢?其實更加正規的叫法叫“保護性迴腸造口”。小腸分為空腸和迴腸,迴腸靠近盲腸一邊。造口俗稱造瘻,老百姓也叫“人工肛門”或者“假肛”,迴腸造口一般做的是末段迴腸的袢式造口,保護性或預防性造口一般是臨時性的,最終還需還納的。
那麼,保護性或者預防性迴腸造口在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中的應用,究竟是為了保護啥?預防啥呢?其實是保護吻合口,預防發生吻合口瘻。
低位直腸癌手術大致分為保肛手術和不保肛的手術兩種。低位直腸癌做保肛手術一般比較困難,加上手術前有可能為了讓腫瘤縮小、降期先做了放化療,切除直腸癌後將結腸拉下和殘留直腸或者肛管做端端吻合,吻合後的接口在醫學上叫做“吻合口”,這時的吻合口發生吻合口瘻的機會比較高。而吻合口瘻是直腸癌術後災難性的併發症,一旦發生吻合口瘻,如果不及時處理,發生感染性休克,有可能導致病人死亡。所以,對於有高吻合口瘻風險的患者,結直腸外科醫生多數傾向於先行改道,做預防性或者保護性迴腸造口。迴腸造口有可能減少吻合口瘻的發生,但是更多學者認為保護性迴腸造口其實更重要的是減輕吻合口瘻發生後的症狀,避免二次急診手術。
術後3-6月以後,如果吻合口通暢,排除腫瘤復發,保護性迴腸造口的歷史使命就要完成了,這時候醫生就可以考慮進行迴腸造口還納術了。手術成功以後,病人就可以重新經肛門排便了。
菊花使者林國樂醫生
為什麼要做保護性造口
中低位的直腸癌手術難度大,做保留肛門的手術比較困難,切除腫瘤以後,上下兩段腸管需要接起來,我們叫吻合,吻合的地方叫吻合口,直腸癌低位吻合的時候,吻合口容易長不上,而且,現在很多患者術前還做了新輔助的放化療,放療使小血管閉塞,組織水腫,使得吻合口更加不容易癒合,所以為了預防吻合口瘻,一般都需要做一個保護性的造口。等術後半年左右,再把造口還納回去。
為什麼做預防性迴腸造口
小腸可以分為空腸和迴腸,迴腸靠近結腸,屬於末端的小腸,選擇做小腸造口,是因為小腸是遊離的,手術操作比較簡便。選擇迴腸是因為食物到達迴腸的時候,食物消化吸收的更加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