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里,康熙皇帝明明知道他的大兒子胤褆喜歡寶日龍梅,爲什麼沒有給胤褆?

心田種滿陽光


都是特殊的政治人物,也註定了他們的結合不會那麼隨意!也許寶日龍梅和大阿哥之間曾經彼此都有過好感,但在家族與朝廷利益面前,也註定了寶日龍梅不可能選擇與大阿哥結合,康熙也不可能允許大阿哥迎娶寶日龍梅。

寶日龍梅是蒙古科爾沁某部落王爺的長女,在噶爾丹的入侵中,其父陣亡家族的土地和人口盡被噶爾丹掠奪,是那一刻起寶日龍梅的生活中就只剩下一個詞——報仇!



因此她毅然決然隻身突圍來到北京,企圖尋求康熙為自己的父親和家族主持公道,但這一時期康熙正著手解決臺海問題,還無暇顧及北疆,對待葛爾丹的咄咄逼人康熙只能暫時選擇忍耐,見康熙短時間內沒有北上幫自己復仇的想法,那寶日龍梅就只能有一個選擇,設法與康熙拉上關係。

也許可能有人認為大哥同樣是皇子而且一直傾心寶日龍梅,寶日龍梅如果選擇與大阿哥結合,是否也一樣會解決問題,與朝廷攀上關係,在這一點上也許寶日龍梅看得更長遠,大阿哥雖貴為皇子但地位有限甚至不如太子,他根本無法左右清朝的決策,如果嫁給大阿哥恐怕寶日龍梅就只能成為一個相夫教子的福晉,恢復家族勢力為父親報仇將變得遙遙無期。真正能左右清朝政策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康熙,只有康熙才能幫自己完成復仇計劃,而且在這一環節寶日龍梅看的更深遠,未來如果能趕走噶爾丹奪回丟失的草原和人口,寶日龍梅也需要重新進行治理,但如何樹立威信與威望將是一個更大的難題,這一切也需要康熙來幫助解決。



所以面對大阿哥的追求,寶日龍梅卻只能選擇拒絕,家族的利益已經不允許她擁有個人愛情,對於寶日龍梅的想法,老謀深算的康熙不可能不知道,但在噶爾丹危機沒有解決之前,他不可能考慮另立一個山頭,所以面對寶日龍梅的追求,他還是儘可能選擇拒絕。

平定葛爾丹之亂後康熙在興奮之下“被動”的與寶日龍梅有了那一次,事後他很意味深長的說自己是被“強暴”!因為他對寶日龍梅的定位一直比較猶豫,他需要蒙古各部落服從清王朝的統治,但他又害怕蒙古部落再一次蠢蠢欲動,所以他不想與寶日龍梅走的太近,事後也企圖冊封寶日龍梅為妃子並將她留在後宮,但面對她的執意離開,要重回蒙古草原重新治理她的子民,康熙雖有很大的不情願但他也明寶日龍梅多年來的心願就是如此,她與自己也只是合作關係,因此康熙也沒有過多的表示挽留,無奈的指示寶日龍梅趕緊離開,言語之間也流露出了不想再與她有糾葛的態度,也許他們倆的關係到此可以結束了。

至於大阿哥,他也許是這一次“三角戀”中最受傷害的人,也許他是這三個人中最付出感情的人,但是三個人的特殊關係也註定了他什麼也不會得到,自己的二弟已經被確立為太子,作為父親的康熙絕不容忍大阿哥做大,也絕不允許大阿哥有外在勢力,也許大哥真的是為了愛但康熙不會容忍大哥向蒙古勢力靠攏,更別說對於寶日龍梅而言大阿哥並不是穩定的依靠,這也註定了大哥會成為這場“三角戀”的最大犧牲者。


遼寧資深球迷


《康熙王朝》中,大阿哥對寶日龍梅的心思,康熙當然是有所察覺的。最明顯的便是寶日龍梅剛剛逃到北京,被葛爾丹派來追擊的人馬撞見,大阿哥為了她出手打死葛爾丹大將的舉動。

康熙不願將寶日龍梅給大阿哥,最初的考慮是不想過早與葛爾丹攤牌、撕破臉。準格爾統一漠西蒙古,向東侵吞漠北蒙古的時段,清政府的注意力正放在遷界禁海、收復臺灣上面,對葛爾丹採取的是安撫拖延策略。此時的寶日龍梅是個燙手山芋,公開庇護她等於就是與葛爾丹正式宣佈敵對立場,極有可能導致臺灣、草原南北兩線的被動作戰局面,這是康熙所不願意看到的。

為執行先南後北的戰略,康熙甚至不惜遠嫁愛女藍其兒與準格爾和親來換取時間。於是也就很容易解釋為什麼康熙對大阿哥為救寶日龍梅打死葛爾丹大將的事大發雷霆,大阿哥的生母慧妃娘娘傻乎乎得還拿這事來顯擺兒子的英勇,母子兩個說話、做事完全沒對到康熙的心坎裡去。此時的康熙,只能將寶日龍梅雪藏起來,有意冷落著她,外交上則是與葛爾丹心照不宣,維持著表面的和氣。

寶日龍梅這邊,對大阿哥也應該是有感覺的,很少有女人會對救美的英雄不動心。只是她身為科爾沁草原的公主,揹負著父兄被殺、草原被佔、牛馬子民被奪的血海深仇,心裡擺在第一位的只能是報仇雪恨。因而,勢單力薄的寶日龍梅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她實現復仇夢想的人。很顯然,大阿哥沒有這個能力。

大阿哥雖然是康熙長子,但清帝國的太子是嫡出的二阿哥,至於像征伐葛爾丹這樣決定大政方針的權力,更是隻掌握在皇阿瑪康熙手中。大阿哥在父親和弟弟面前,都註定只是區區臣僚的地位,根本無法為心愛的寶日龍梅實現心願、薄得美人芳心。如果說先前朝鮮、日本、俄羅斯三國使臣索還禮品的事件只是讓他面子上掛不住,而現今的寶日龍梅,則是真真正正地讓大阿哥體會到了自己對權力的需求。

寶日龍梅也深知,只有皇帝才是權力核心的決策人,也只有康熙才能出兵剿滅葛爾丹為她恢復草原、子民。想通了這一點,於是她費盡心思得親近康熙,甚至求李德全促成她為康熙侍寢,試圖用她自信的容貌和身體去影響康熙的決策。但深諳為政之道的康熙始終與這個“草原月光”保持著距離,直到臺灣收復,能夠騰出手來親征葛爾丹的時機成熟。

等到葛爾丹覆滅,寶日龍梅與康熙的政治關係又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雙方的所求各有不同。寶日龍梅打算的是重建科爾沁草原,並且求得康熙的庇護確保部落的生存和安定。康熙的關注點則是準格爾衰弱後蒙古地區的新秩序,把廣大的草原戈壁維持在鬆散的分裂制衡狀態,符合清政府對這些地區的統治利益。在中原和江南,大清繼承明帝國的官僚體系統馭漢人。而到了北方,帝國則以避暑山莊為中心,構建蒙古各部落與“女真汗王”的臣服、朝貢體系。

電視劇安排了一個對大阿哥十分殘酷的劇情,寶日龍梅與康熙在草原野合滾草地,卻讓鍾情於她多年的大阿哥和太監一起用黃綢為他們二人遮擋。寶日龍梅精心構築的“強暴式政治聯姻交易”,實現了她為科爾沁草原謀求康熙庇護的願望。同時也在父子倫理,和康熙防止蒙古部落介入皇位奪嫡內政的考量中,完全斷絕了大阿哥與寶日龍梅兩人間的任何可能。

至此,大阿哥最後下定了與太子爭位的決心。寶日龍梅的打擊,使得這位原本打算“皇阿瑪活著忠於皇阿瑪,皇阿瑪死了忠於太子”的善良單純少年,終於在爭奪至高無上皇權的道路上卻走越遠。


竹山清溪澗


寶日龍梅,是喜歡大阿哥的,但是,對於她而言,實現家族的復興,比個人的愛情要重要的多,所以她選擇把自己的感情放到一邊。憑藉自己的美貌和聰慧伶俐,她很快就引起了康熙的注意。


魯迅說過:“沒人會拒絕一個美麗的女人,我也不例外。”在寶日龍梅多次製造浪漫後,康熙終於和她在大草原做了不可描述的事,這次之後,她一口咬定自己懷了孩子,而且不願意去宮裡生活。康熙信了。

那麼她真的懷上孩子了麼?不得而知。但是她自信的說自己確實懷上孩子了,回到草原後,她怎麼還弄不出一個孩子來?一旦有了孩子,不管是誰的,她和康熙有夫妻之實,康熙也承認了,那麼這個孩子康熙也承認,這樣一來,她就有靠山了。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十三阿哥。



為了家族復興,寶日龍梅是必須要犧牲自己的。康熙也知道大兒子喜歡寶日龍梅,但沒辦法,他自己也喜歡,而且他也覺得寶日龍梅喜歡自己。靠康熙這個靠山,寶日龍梅也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目的,也是一個不簡單的女人。


歷史密探


寶日龍梅是喀爾喀蒙古公主,全族被噶爾丹所殺,她孤身一人帶著父汗的遺書來北京,目標明確就是找康熙借兵復仇。



當然,看過此劇的都知道,寶日龍梅在大阿哥王府待了大半年,大阿哥很是喜歡寶日龍梅,但是最後寶日龍梅卻成了康熙的女人。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疑問,既然當時康熙心裡也知道大阿哥喜歡寶日龍梅,為何不將她賜婚給大阿哥?

1.從寶日龍梅本身來講,她是不同意嫁給大阿哥的

寶日龍梅帶著復興部族希望來北京,目標很明確就是讓皇上替她報仇,她父汗讓她當面給康熙送臨終前的遺奏,也是希望以她的美貌,讓康熙看中,成為康熙妃子為代價,交換康熙能出兵葛爾丹。所以寶日龍梅是懂的,除了康熙說什麼別的男人都不會答應的。畢竟大阿哥只是一個皇子,不是太子,權位不高,成不了寶日龍梅復仇的大靠山。



2.康熙政治上暗裡的一種表態

康熙沒有把寶日龍梅賞給大阿給,而是先收在自己身邊,就像外人闡明喀爾喀蒙古是大清。噶爾丹這樣攻擊喀爾喀,還想趕盡殺絕,便是跟大清過不去。也就有了起初出兵的理由。


從深入的一個角度來講,康熙最後收寶日龍梅做了自己的女人,就相當於直接收了喀爾喀蒙古,畢竟之前大清跟喀爾喀蒙古的干係並不是很緊密,通過收了寶日龍梅這個公主這層干係,可以加強政治關係。 用一個女人安定一個部落,何樂而不為。假如康熙不那樣做,就不會有藍齊兒格格悲劇的發生!

3.男人的正常荷爾蒙,英雄難過美人關

康熙末了還是收了寶日龍梅,除男性的荷爾蒙身分外,寶日龍梅也確實美麗溫柔,美人誰不喜歡啊,康熙也是一個風流人物。



馬雲6663


一:寶日龍梅,喀爾喀草原公主。身負家園流失,父兄期望的一個女人。從根本上講,自己的身份已經註定她不可能嫁給胤禔。

同時,寶日龍梅是被自己父汗獻給皇上的妃子,目的是為了報仇。

剛開始的寶日龍梅,並不是一個非常心有城府的人,一心只想要依靠皇上,來奪回喀爾喀草原。

下面回答有人將其評論為堪比孝莊,這一點簡直就是痴人說夢。兩人毫無可比性,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孝莊其能力,連絕大多數的男人都比不上。

同時,康熙為了鞏固太子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削弱外部勢力對朝廷奪嫡的介入,這也是康熙不可能將其嫁給胤禔的一個原因。

另一個則是為了安撫葛爾丹,康熙不可能娶她,也絕不可能將其許配給胤禔。這麼做等於撕破了臉。

可當時的朝廷,正在收復臺灣中。根本沒有能力同時解決葛爾丹。

在這段感情中,胤禔只能充當炮灰了。


二:分析一下康熙的國策:

康熙被後人尊稱為“千古一帝”,其在位時,功勳卓著。當然,也是一個非常顧及自己顏面的人(詳見對待九王奪嫡的處理辦法)。

在電視劇中,康熙制定國策是在“先收臺灣,後徵葛爾丹”。

在這個國策中,康熙絕對不能容忍參雜任何讓後世史書誹謗的言論。

因為如果一旦娶了寶日龍梅,征剿葛爾丹就會變成一出因為報私仇所產生的舉動。

這一點,很可能會引起後世史書的亂評。同時,也無法給三軍將士一個交代。

設想,你總不能給自己的將士說,我要去給自己的老婆報仇吧。這在古代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以在第一次親征的時候,沒有同意寶日龍梅同行。

康熙更清楚的一點是:絕對不可能一次就剷平葛爾丹。


三:康熙和寶日龍梅的感情:

兩者的感情,本身就是一種政治感情,很難說得上有什麼真心實意的情分。這個在第一次見康熙時已經交代清楚

康熙在第二次親征的時候,孝莊招康熙談話,讓寶日龍梅跟著一起去草原。

有以下幾方面的考量:

1、 葛爾丹已成頹敗之勢,需要考慮蒙古草原的歸屬和治理問題。寶日龍梅成為治理戰後草原最合適的人。

2、 正因為葛爾丹已經敗退,就像打游擊一樣,需要一個真實在草原長大的人,更好的幹掉葛爾丹。

3、 康熙年齡偏大,確實需要一個小姑娘隨行照顧。但為了避免將士們議論,寶日龍梅是最合適的對象。

4、康熙和寶日龍梅草原上的情愛,正是為了安定草原上未來最大的霸主。讓自己的血脈在草原上延續。

5、 情愛之後,冒出來的“你強暴了朕”,一方面不給史書留下口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情感上安慰胤禔和容妃。

6、 寶日龍梅之所以在解決葛爾丹之後和康熙上床,則是為了讓自己名副其實的成為草原的霸主。

這些,決定了寶日龍梅的處境。


李二白影像


寶日龍梅是喀爾喀蒙古公主,全家被噶爾丹所殺,她來北京的目的就是找康熙借兵復仇。

喀爾喀蒙古是指漠北蒙古,當時的蒙古諸部中,漠南蒙古已經歸屬清朝,屬於清朝直接管轄。噶爾丹屬於漠西蒙古,雖然也有稱臣納貢,但實際上更像是一種國與國的關係。漠北蒙古跟清朝的關係也是稱臣納貢的關係,實則也是獨立狀態。

從法理上講,寶日龍梅一家被滅,如果噶爾丹不是對清朝具有威脅,康熙是完全可以不管的。可噶爾丹的野心太大,他是想入主中原,這一點康熙就不能忍了。

康熙自己收了寶日龍梅,就是一種政治上的表態,說明喀爾喀蒙古是大清所有。噶爾丹攻打喀爾喀,就是跟大清過不去,也就有了後來出兵的理由。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康熙收寶日龍梅,就相當於直接收了喀爾喀蒙古,畢竟當時跟喀爾喀蒙古的關係並不是很緊密,通過這層關係,可以加強政治關係。

但是如果將寶日龍梅給了大阿哥,就是去了政治意義,嫁給大阿哥,頂多算是收容了一個兒媳罷了。畢竟大阿哥只是大阿哥,權位不可能太高,當時已經有了太子。

另外從寶日龍梅自己的角度來說,即使康熙把她讓給胤褆,寶日龍梅自己也不會同意,這不符合她來北京的動機,大阿哥根本就沒有權力也沒有能力幫她復仇。


迷蝶夢文史社


導語:寶日龍梅原來是蒙古草原的公主,大阿哥胤褆對他非常愛慕,康熙也知道,但是寶日龍梅被康熙佔有了,這是為什麼呢?

寶日龍梅是蒙古草原的公主,在家破人亡之後,獨自來到京城,他想要康熙幫助她復仇。寶日龍梅的父親是蒙古草原的一個部落首領,由於遭受到葛爾丹的侵犯,才導致被殺害。

葛爾丹是蒙古準葛爾部的首領,他立志要成為成吉思汗那樣的大汗,在葛爾丹逐步壯大以後,開始對蒙古草原的各部落開始侵犯。由於寶日龍梅的父親對葛爾丹不服氣,葛爾丹就帶領大軍偷襲了寶日龍梅的部落。

寶日龍梅來到京城以後,陰差陽錯的遇到大阿哥胤褆,大阿哥就把寶日龍梅藏了起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以後,大阿哥喜歡上了寶日龍梅。

那麼康熙知道大阿哥喜歡寶日龍梅,為什麼還要佔有她呢,這個就要從康熙、大阿哥和寶日龍梅的身份和利益去綜合考慮,不單純就是感情的問題。

大阿哥和寶日龍梅的關係

我認為大阿哥跟寶日龍梅才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兩個人年齡相仿,而且各自都是尊貴的身份。寶日龍梅對大阿哥應該也有好感,要不然怎麼會跟大阿哥相處這麼久呢。

但是寶日龍梅始終把復仇放在第一位,如果要去攻打葛爾丹,大阿哥是沒有這個能力的。寶日龍梅雖然喜歡他,但是在利益面前,她還是屈服給了權力,寶日龍梅甚至主動要求去侍寢。

大阿哥對寶日龍梅的感情就不必說了,他心裡非常愛寶日龍梅。可惜自己只是皇長子的身份,不是太子,將來也不會成為皇帝。在康熙臨幸寶日龍梅的時候,大阿哥還要替康熙拉起來圍布。這一切都記在大阿哥心裡,也促成了大阿哥要與太子一爭高下的決心。

康熙和寶日龍梅的關係

我認為康熙對寶日龍梅就沒有感情。康熙臨幸寶日龍梅,完全是出於統治的需要,他要把自己的血脈留在蒙古草原,將來有利於大清的統治。就像成吉思汗一樣,每次征服一個地方,就要臨幸征服地區的公主,要把自己的子孫留在那些地方。

寶日龍梅對康熙也是沒有感情。寶日龍梅只是在利用康熙的權力,幫助她收復自己的失地,為自己的父親報仇。當康熙打敗了葛爾丹,寶日龍梅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離開。

康熙佔有寶日龍梅其實也是對太子胤礽的保護。大家都知道,如果按照長幼順序,大阿哥有權繼承皇位,可是他的母親只是貴妃。康熙立了二阿哥胤礽為太子,胤礽的生母是皇后。

寶日龍梅畢竟是蒙古人,康熙不讓寶日龍梅跟大阿哥在一起。其一是保護大阿哥不讓蒙古人控制,其二是為了不讓大阿哥聯合寶日龍梅爭奪皇位,保證太子胤礽的儲君之位。

所以說,康熙佔有寶日龍梅是有目的性,一方面是為了維護大清的統治,另一方面是保護太子,自然就沒有大阿哥什麼事情了。


小燦哥說歷史


寶日龍梅可以說是《康熙王朝》一劇中最有心計的女人了,雖不敢說比孝莊太后城府深,但亦不多讓。她本是蒙古部落咯爾咯的公主,由於部落被野心勃勃的噶爾丹攻陷,父汗也死於亂軍之中。寶日龍梅獨身一人來到京城,想懇請他們的天可汗康熙為自己的父親及部落報仇。



但由於康熙的既定國策是先收臺灣,再剿噶爾丹。所以彼時的康熙還不能與噶爾丹翻臉,他只能先穩住寶日龍梅,將她送往大阿哥胤禔處。郎才女貌,本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胤禔焉能不對風情萬種的寶日龍梅動心。

可是在胤禔向寶日龍梅表達出好感之際,寶日龍梅卻拒絕了胤禔,理由是她除了康熙皇帝誰也不愛。寶日龍梅是能做大事的人,她雖然喜歡胤禔,但是她知道靠胤禔報不了自己的仇,保護不了自己的部落。所以她的目標是康熙,這個帝國中權利最大的男人。



寶日龍梅就開始創造各種與康熙見面的機會,在閒暇時光,她就去蘇麻喇姑那裡聽康熙的故事,力求做到對康熙瞭如指掌。

臺灣被收復以後,噶爾丹又蠶食了許多部落,並且得到了沙俄的支持。噶爾丹與康熙之間的矛盾終於爆發了,康熙數次親征噶爾丹也拉開了序幕。但是僅僅靠殺死噶爾丹是不能保護自己的部落的,一個噶爾丹倒下了,還會有其他噶爾丹惦記自己的部落和領土。所以寶日龍梅必須要有一個康熙的孩子,唯有這樣,自己的部落才能置於最安穩的保護之下。



康熙兩度親征,葛爾丹終於被殲滅。“權利是最好的春藥,勝利也是”,康熙與寶日龍梅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順利歡好。事畢,康熙竟然出人意料的說:“寶日,你可強暴了朕!”

這說明在這次事件中,寶日龍梅始終是佔據主動地位的,而康熙則是處於相對被動的地位,更說明寶日龍梅迫不及待的想得到康熙,但她不是為了康熙的愛情而是為了康熙的孩子。



而且事畢以後,寶日龍梅便決然回到了自己的部落,因為她知道自己不久後就會誕下康熙的皇子。而康熙也會為皇子而保護她的部落,她也可以完成父親的遺願了。

以上。


逆流時代


明清以後,蒙古部落逐漸分為三個部分:

一是漠南蒙古,也就說現在說的內蒙古,當時已經被清廷收服;

二是漠北蒙古,也就是通常說的喀爾喀蒙古(今外蒙古一帶);

三是遊牧於天山以北的漠西蒙古,這卻是在清廷控制之外的。

漠西蒙古又稱厄魯特蒙古,分為和碩特、準噶爾、土爾扈特、杜爾伯特四部,其中又以準噶爾部勢力最強。



在噶爾丹統治時期,準噶爾部先後兼併或驅逐了其他三部,並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進攻並佔領了整個喀爾喀地區,由此成為清朝的塞外巨患。

喀爾喀蒙古被噶爾丹擊潰後,數十萬部眾分路東奔,逃到了漠南北部邊境一帶,這給清廷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這就是電視劇《康熙王朝》中的康熙兩次親征噶爾丹的歷史背景。

而在電視劇中,編劇安排了一個名叫寶日龍梅的喀爾喀公主逃到京城求援,由此與大阿哥胤褆發生情感糾葛。

但是,志在復仇的寶日龍梅最終拒絕了大阿哥胤褆那份真切的愛情,而選擇了委身康熙,因為她心裡清楚,也只有康熙皇帝,才有能力幫助她復仇,重新收回之前的部眾。



於是,電視劇安排了一個極其殘酷的情節;

康熙率大軍最終擊潰噶爾丹後,激動之餘,竟與寶日龍梅在草原上公然野合;

而作為皇子的胤褆眼睜睜地看著愛人委身父王之下,自己卻只能眼含淚水和太監一起扯起了半人高的帷帳……

這一幕,想必看過人的都有印象吧!

當然,話說回來,康熙也未必真喜歡寶日龍梅,當時其與寶日龍梅在草原的野合,更接近於一種對收復外蒙的一種象徵吧!

而換個角度而言,大阿哥胤褆最終下定決心要與太子胤礽爭奪儲位,這或許也是其中的一大促因吧!



因為在古代社會,皇帝用於至高無上的權力,可以為所欲為,如果胤褆得不到這個地位,那他和寶日龍梅式的悲劇還會一再發生!

從這個角度,電視劇的編排在劇情的推進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當然,歷史上確實發生了噶爾丹擊破喀爾喀蒙古事,但可能並沒有寶日龍梅這樣一個蒙古公主!

其實也無所謂了,歷史歸歷史,電視劇歸電視劇嘛。


坑爹史冊


首先寶日龍梅是一個虛構的歷史人物,一個蒙古的王公貴族,被噶爾丹弄的家破人亡,無奈之下只好來到京城,尋求大清的庇護。大阿哥胤褆對她一見傾心,從此像著魔似的愛上了她。但是寶日龍梅卻不能接受,在國仇家恨未報之前,她並不屬於她自己。

為了報仇,寶日龍梅必須依靠最強大的人,而這個人正是康熙皇帝,為此她多次暗示想獻身康熙,都被拒絕了。康熙心裡知道寶日龍梅的意圖,如果此時將她許配給胤褆就等於答應幫她報仇,時機還不成熟,這時還不能公開與噶爾丹翻臉。

而後來在消滅了噶爾丹之後,寶日龍梅在草原上獻身康熙,一方面希望能夠懷上龍種,自己將來在草原的地位可以更穩固,另一方面也是表達了一種感激之情。至於康熙當著兒子的面寵幸寶日龍梅,這也是巧妙的劇情設計,表達了皇權的至高無上,以及皇子的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