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我們需要這樣的電影

2018年7月6日,希望你能暫時放下世界盃,暫時放下手裡的工作,走進電影院,看一部了不起的中國電影:《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我們需要這樣的電影

這部電影聚焦的是中國本土"窮人看病難、藥物價格高、制度待完善"之類的社會現象。

這部電影的上映讓很多網友驚呼:這種題材也能過審,中國電影有希望了。

這部電影可以讓我們驕傲的拍著胸脯說:我們國家也拍出了響噹噹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從此不再恨鐵不成鋼地仰望印度和韓國了。

《我不是藥神》我們需要這樣的電影

不得不說這部電影能夠拍出來,能夠公映,是電影人的驕傲,是觀眾的福分,也是制度的進步。

人說: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野蠻的。同樣,在生死麵前,講道理也是野蠻的。

關於這點,曾經掙扎在貧病之中的人,或者是現在仍然在貧病中掙扎的人,想必最能感同身受。

《我不是藥神》就是會讓你願意變得不理性,願意暫時放下原則與常理,釋放一下純然的人性之善,感受一下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畢竟,對於得白血病的窮人來說,活著太難了。

《我不是藥神》我們需要這樣的電影

《我不是藥神》裡的主角程勇,在現實生活中有個原型,叫陸勇。

真實事件是這樣的,陸勇,是一個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

2004年,陸勇開始服用一種印度生產的仿製藥,仿製藥的價格相當於正版的六分之一。

陸勇不僅自己購買,他還把購買流程寫成攻略,在網上分享給病友...

因此,他被病友稱為:藥俠。

《我不是藥神》我們需要這樣的電影

2015年1月10日,陸勇在首都機場被捕。7天后,司法機關向法院撤回起訴。1月29日,陸勇獲釋。

這個案子,時至今日,依然存在很大爭議。

爭議焦點集中在兩個問題上:1、法律該不該夾雜人情?2、陸勇所購買的印度仿製藥疑點重重,有假藥或者劣質藥之嫌。

《我不是藥神》我們需要這樣的電影

這樣的爭議,是有理由的。研發藥品需要巨大的研發成本,無視知識產權保護,任由盜版橫行,還有企業願意研發嗎?

這些問題,恐怕誰也不能給出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

但這就是生活的真實,不是非黑即白,不是非對即錯,有大片大片的灰色地帶,有很多很多對錯之間的微妙狀態…

對此,我只能說:我支持法院對陸勇的無罪判決。因為,紙面上冰冷的法律,被有溫度的執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