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幫皇帝賺錢、修宮殿,本該重賞,只因宰相兩句話,皇帝兩次大怒

在古代,作為臣子一心為皇帝服務其實是天經地義,也值得歌頌的,只不過有些人將這“服務”做得過於“油膩(拍馬屁之類的)”就難免噁心到別人了,不過本文要提到的這位官員,在蠢哥看來其實他並沒有做得比較過分,反而他想出一個法子“變廢為寶”為皇帝賺錢,還幫皇帝修了一座華麗的宮殿,這本是兩件好事,皇帝本來也頗為高興,但後來卻轉喜為怒,是出必有因,皇帝本不算是喜怒無常之人,只因一旁的丞相兩次插嘴,兩句話讓這官員的功勞反倒成了罪過。

在古代有個官職名為少府監,這官職至戰國時代開始就有,一直到元朝才被廢除,歷朝歷代的職能也不大一樣,唐朝的時候,這少府監就是負責管理百工技巧諸務,就是宮中要修建啥亭臺樓閣的都歸他管,說白了,任職這個職位的官員一定要懂得精打細算,本文的主角正是任職這一職位。

第一件事:變廢為寶

他幫皇帝賺錢、修宮殿,本該重賞,只因宰相兩句話,皇帝兩次大怒

(唐朝皇帝劇照,圖文無關,僅供示意)

唐高宗年間,時任的少府監名為裴匪舒,正如同這個崗位的任職要求一樣,這人十分精明,他的性格和這崗位是十分匹配的。那是唐高藏永隆二年,裴匪舒見那御苑中的馬都長得十分健碩,這是好事,就是那馬糞著實有些令人噁心,但你要直接給它處理掉,還真是浪費了,於是他心生一計,上奏高宗說:“陛下,臣有一計,能夠變廢為寶,為您換來二十萬緡(緡指的是穿銅錢的繩子,一緡等於一千文)錢。”高宗聽了之後亮眼一亮:“喔?還有這等好事,是要變何‘廢’為寶?”裴匪舒說:“正是那御苑裡的馬糞,每年都可賣二十萬緡。”高宗大喜:“妙哉,妙哉。”

他幫皇帝賺錢、修宮殿,本該重賞,只因宰相兩句話,皇帝兩次大怒

(劉仁軌劇照)

一旁的丞相劉仁軌聽了眉頭一皺,高宗正高興,他卻悶悶不樂,高宗便納悶的問劉仁軌為何不悅?劉仁軌若有所思的說:“糞便能夠換錢,這的確是個不錯的想法,但是咱們每年都以糞便換錢,後世將如何記載此事?大唐皇室恐臉上無光。”高宗一聽,臉色立馬就垮了下來,大怒著呵斥裴匪舒:“休要再提此事。”裴匪舒很是鬱悶,明明是一樁好事,卻反倒被批。

第二件事:建造宮殿

從古至今,誰上班還沒被領導訓斥過呢,對於裴匪舒來說,之前吃的那“變廢為寶”的虧早已成了過去,他只能調整心態再想著如何討好高宗才是。於是他便為高宗建了一座宮殿,與其他宮殿不同的是這宮殿中擺了不少銅鏡,若是有光打在上面,那就更加顯得金碧輝煌了,這一次他又成功的取悅了唐高宗,高宗聽聞宮殿建好,便前去查看,只不過裴匪舒一看高宗身邊的人只怕又是一背冷汗,因為那多嘴壞事的劉仁軌也一同來了。

他幫皇帝賺錢、修宮殿,本該重賞,只因宰相兩句話,皇帝兩次大怒

(唐朝皇帝劇照,圖文無關,僅供示意)

高宗進了宮殿便被那些鏡子的設計所震撼了,若是要用現如今的話來形容,高宗恐怕會說一句:“這是我沒有看過的全新版本,只需三分鐘,你就會跟我一樣,愛上這座宮殿。”但一旁的劉仁軌這次的舉動更誇張了,他直接嚇得退了幾步,嘴裡還說:“這是不祥之兆。”高宗都不知道他一驚一乍是為何,他解釋道:“

一進宮殿就看到好幾個皇上(鏡子中的皇上),這不是不祥之兆嗎?”這下唐高宗又笑不出來了,又發了一統脾氣,趕忙叫人將這鏡子拆了,那宮殿也變得平庸,至於裴匪舒這人後來哪去了就不可考了,這兩件事被記錄在《資治通鑑》中。

他幫皇帝賺錢、修宮殿,本該重賞,只因宰相兩句話,皇帝兩次大怒

(資治通鑑)

在大部分人眼中,裴匪舒兩次想要討好唐高宗,他理應是個好諂媚的卑鄙小人,再加上兩次諫言皇帝的都是著名抗倭名將劉仁軌,先為將,後為相,對於唐朝他是功德無量,歷史上對他往往是一片讚美聲,這就更顯得裴匪舒居心叵測了,但在這兩件事上真是這樣嗎?至少在蠢哥看來,答案並非如此。

在第一件事上,即便裴匪舒是想要討好唐高宗,但他提出的“變廢為寶”的建議根本沒有任何負面影響,就連秦始皇都做過不少“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你唐高宗買個馬糞怎麼就不堪了?這能夠為國庫帶來收益,本該是大功一件,就被劉仁軌迂腐的思想給妖魔化了,實屬不該。再到第二件事,就更是顯得滑稽了,裴匪舒若只是想要討好皇帝,就敷衍了事的砸錢,讓宮殿金碧輝煌即可,何必費心思去建造一座滿是鏡子的宮殿?這是藝術的創新,也可以說是思想的進步,然而卻被劉仁軌一句迷信的諫言給抹黑成了不懷好意。裴匪兩次都該算是立了功,卻因為劉仁軌兩句話,惹得唐高宗兩次生氣,縱然劉仁軌是個大英雄,但是在這兩件事上他做得的確欠妥,不知各位如何看待此事?只是無論如何,歷史都不會再給裴匪舒一次重來的機會了,他還真是有點兒冤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