駙馬被殺,公主束手無策,一老奴卻站了出來,幫駙馬報完仇便自縊

在古代,每個人身上都被貼上了標籤,你在什麼階層,就註定只能接受相應的命運,不過正所謂“在其位,謀其職”,若你只是一個小人物,能某得一份職業,或者說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就算不錯了,然而有時候小人物也是能夠達到一些不平凡的成就的,就好比本文的主角,那位奴僕,他只是駙馬府上的一老奴,在駙馬被殺之後,連公主也束手無策,然而他卻挺身而出,幫駙馬報了仇,無奈已無處可去,最終選擇自縊。

駙馬被殺,公主束手無策,一老奴卻站了出來,幫駙馬報完仇便自縊

(古代老奴劇照,圖文無關,僅供示意)

話說這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乃是一“心狠手辣”之人,這倒不是說他濫殺無辜,只不過他對於那些貪官汙吏整治起來是毫不留情的,即便那貪官是他的駙馬爺,他也絕不姑息,就算是公主來求情也不頂用,就好比安慶公主的丈夫歐陽倫。當然,他也是賞罰分明的,對於行得正坐得端的駙馬,他也是十分信賴的,就好比梅殷,本文的主角,那名奴僕,就正是他府上的奴才。

這名老奴乃是一蒙古人,自打朱元璋滅了元朝之後,蒙古鐵騎的威名早已不復存在,這名蒙古老奴也不知是何時到的了駙馬府上,這人在屋簷下還真是不得不低頭,作為一介下人,他自然是沒有什麼地位的,但恐怕連梅殷都沒想到,在他死後,幫他報仇的不適他的妻子寧國公主,而是這名老奴,其名為瓦剌灰。

瞭解明朝歷史的人都一定知道,這梅殷乃是眾多駙馬中最得朱元璋喜愛的一個,滿朝文武對他也是敬畏三分,倒不是因為他“狗仗人勢”,而是因為他確實是個文武全才。在《明史》中提到朱元璋在臨終前還特別召見了他,出於對他的信任,託孤於他,說是有誰對建文帝不利,他可除之,從後來發生的事來看,朱元璋還真是頗有遠見,而且他的確沒看錯人。

駙馬被殺,公主束手無策,一老奴卻站了出來,幫駙馬報完仇便自縊

(朱棣劇照)

自建文元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之後,梅殷就一直輔佐著建文帝,到了建文四年,朱棣大軍勢如破竹,平安、馬溥、徐真等將領接連被俘虜,而那朱棣又以進香為由想向梅殷借道,梅殷不僅不同意,還傷其信使,更出言不遜諷刺朱棣乃不孝之人,結合後來朱棣誅方孝孺十族的事來看,你說他能不記恨梅殷嗎?

同年六月,朱棣攻破南京,此時梅殷抵抗已無意義,建文帝都失蹤了,他向朱棣臣服只差一個合適的臺階,朱棣便找來他媳婦,即寧國公主血書一封將他勸降,他這才歸順朱棣。但他這等忠於建文帝的人又怎會被朱棣信任呢?永樂三年,梅殷被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衛指揮趙曦等人推入水中,就這麼淹死了,錦衣衛自然是皇帝的人,這是誰的意思聰明人不言自明,但寧國公主對此卻束手無策,除了向朱棣哭訴,她什麼也做不了。

駙馬被殺,公主束手無策,一老奴卻站了出來,幫駙馬報完仇便自縊

(古代公主劇照,圖文無關,僅供示意)

譚深、趙曦謊稱梅殷乃是自己投水而死,這在老奴瓦剌灰看來就是一個笑話,他無法忍受駙馬蒙冤而死的結局,於是他主動找到朱棣,說明了事情的真相(也許是朱棣本身就清楚的真相),在一切“真相大白”之後,朱棣將兩人處死,瓦剌灰就這樣幫駙馬報了仇(至少是將親手殺害他的人送去伏法了),見駙馬大仇得報,瓦剌灰便自縊身亡了。

駙馬被殺,公主束手無策,一老奴卻站了出來,幫駙馬報完仇便自縊

(古代老奴劇照,圖文無關,僅供示意)

​至於瓦剌灰為什麼在幫梅殷報仇後選擇自縊呢?在蠢哥看來,他一介老奴,如今又沒了靠山,還膽敢戳穿謀害梅殷之人,他常年在駙馬府上,會不知道朱棣對梅殷是啥態度?自然也就懂得這梅殷之死和朱棣脫不了干係了,幫梅殷除掉譚深、趙曦已經是他能做的全部了,這世間哪還容得下他,於是便自縊。瓦剌灰這人物不太起眼,在《明史 ·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中對於他的描述也是少之又少,不過他卻證明了小人物也能夠做出一些偉大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