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優秀作文《遙夢因追求而近現實》(附點評)

求,為夢;追,為動。追夢而動,方得因果。

——題記

振臂而呼不使人聞可謂遠,窸窣而語卻入人耳可謂近。夢想總讓人有遙不可及的無力感,但有所追求並堅定信念,再遠的遙望,皆觸手可得。

自《九章》“介子忠而立枯,文君寤而追求”中首提追求二字,後至《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將其具體昇華。這二字的靈味似乎從未遠離我們,但何為追求?追求為何?這輕靈躍動於前方指引的二字又忽地變得凝重而深沉起來,竟難以用文字概其輪廓。若用畫面來描述,應是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大漠中孤煙倚仗的行者向著晰於心中的某個方向,行走,行走,再行走。

徐志摩說;“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他追求的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的高尚靈魂與澄澈心靈。盧安克放棄安逸的生活,投身貧困地區教育,有如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他追求著實現別人的追求。林俊德,生命曲線停止跳動的前幾個小時仍奮鬥在核試驗第一線的中國軍人,以遒勁剛健的筆法將“追求”二字書寫在一世的生命軌跡中。

他們的夢想大不相同,但無一不是值得令人為其奮鬥終生的最初亦為最終的夢想。他們畢生致力追求自己的夢想,終親手觸碰到了那溫熱的光輝。

兒時讀夸父逐日,總忍不住嘲他愚,笑他傻。在與成長隨行的夢想於一路的風吹雨打中幾度明滅後才又從這股子韌勁裡悟出些難能可貴的味道來。

追,度盡劫波夢猶在的執著不悔。

求,心中夢終成現實的美麗綻放。

夢想的距離從來不是定值,遠抑或是近,全取決於我們自己。

我也有一個太陽般的夢,也想有一個絢爛的追求過程。於是,我便要在夢想的旅途中時時叩問自己的心靈,以心血澆灌夢想的種子,然後在景明中看夢想花開,生命綻放。

點評:

本文在題記中就已經闡明瞭自己的觀點:“追夢而動,方得因果。”接著,作者簡要回顧了“追求”二字的歷史淵源,寫出了這兩個字那凝重而深沉的意味。在接下來的論述中,作者列舉了徐志摩、盧安克、林俊德追求夢想的事例,並且對這三個事例進行了綜合分析,指出他們的夢想雖然大不相同,但都是值得奮鬥終生的夢想,都是畢生的追求。然後,作者從自己從小到大對夸父逐日的不同理解中,得到了對追求夢想的感悟,那就是:“夢想的距離從來不是定值,遠抑或是近,全取決於我們自己。”從而有力地收束了全文。

小作者具有非凡的語言運用能力,行文優美流暢,灑脫自如,“若用畫面來描述,應是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大漠中孤煙倚仗的行者向著晰於心中的某個方向,行走,行走,再行走。”“……有如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我便要在夢想的旅途中時時叩問自己的心靈,以心血澆灌夢想的種子,然後在景明中看夢想花開,生命綻放。”諸如此類的金句頻頻出現,令人倍覺賞心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