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1.抓拍

人像第一种拍摄方式就是抓拍。抓拍实际上主要是区别于摆拍。也就是人物在原来的环境中不受到摄影师或其他人的左右和摆布被拍摄下来。照片上只能够反映出拍摄角度、光圈大小、快门速度快慢等客观的因素。其他的如被摄者和景物基本上不被摄影师所改变,这就是抓拍。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上面这两张照片,第一张是在一个寺庙里一个僧人在上香。在这个时候你拍他,实际上是不能够干扰他的这种宗教活动的,不然的话就很不礼貌。还有一张照片拍摄的是一个画工,在拓一张福字的碑文,这个时候你也不能够轻易的干扰。

简单说所谓的抓拍就是你看到什么,就及时的选择好角度把它拍摄下来就可以了,当然这种抓拍你也有自己的艺术见解。

2.偷拍和盲拍

拍摄人物的第二种方法就是偷拍和盲拍。我们先说偷拍。偷拍是在被拍摄人完全没有发现的状态下进行拍摄。由于这个时候被拍摄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别人在把它作为拍摄对象。所以他表现出来的神态会更加真实、自然。当然我们在拍摄的时候也可以用长焦镜头,可以从比较远的地方,将其拍摄下来就更不容易被发现。

偷拍往往是由于被摄者不愿意被人拍摄,或者是在有些环境下不允许你拍摄,才采取的迫不得已的一种拍摄方式。比如,我们在云南的时候,它那儿有人妖表演。在这个表演过程中,它那儿有管理人员,他不让大家进行拍摄。当然这种做法也不够厚道。因为你让我们到泰国的时候看表演是随意拍摄的。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想留下一、两张,就应该是点到而已,不能够反复的用镜头拍,那样的话就会跟管理人员发生矛盾。下面的两张照片就是人妖表演。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下面两张照片,第一张照片是一个军车,军车前面有一个士兵,当我拍第一张照片的时候,他还没有反应。当我在第二次举起相机的时候,他已经冲我挥手。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识趣。他不让我们拍,我们就应该收手。但是我拍的第一张照片还是被珍贵的保留下来了。

第二张照片,实际上是一个乞丐的照片。乞丐,他也有自己的尊严,他不愿意随意被人拍摄。所以我们一般的也采取偷拍的方式。当然有的时候我们拍摄完了之后主动的给他一些钱,表示谢意,那么也能够获得他的谅解。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盲拍是不看取景器或者是屏幕,凭感觉来进行取景。它跟偷拍不一样,往往它有的时候,一个是我不愿意让被摄者发现,还有的时候是在你举起相机很不方便的情况下才进行。比方说你想找一个高角度拍摄,这个时候没有高处可站,那么这个时候你举起相机就很有可能大致奔着拍摄对象进行拍摄。反过来如果你在拍摄角度过低,又没有办法做出比较低的姿势来进行拍摄,那么这个时候有可能就要把相机搁在地上或者附近用比较低的角度盲拍两张,就有可能能够拍出你想要的那个照片。这个主要的是凭经验。你做的多了,反复尝试,你手头就会慢慢的有准儿了。

3.沟通拍摄

人物拍摄的第三种方法就是利用沟通进行拍摄。当然,如果要细分起来,可以分成先拍摄后沟通,边沟通边拍摄,先沟通后拍摄几种情况。这个就是要看实际情况而定。

有的时候,我们采取先拍摄后沟通是因为你在拍摄的时候,被摄者并没有发现或者拒绝你。这个时候你可以拍摄。但是一旦她发现了你,你实际上也可以顺势跟她进行沟通。如果。你说明了表示了自己的善意,一般人不会拒绝你的拍摄行为。

边沟通边拍摄。有的时候是由于你不跟她沟通她还很有可能不配合你的拍摄,而且会发生的比较拘谨的情况。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比方说我们在云南一个叫匠人街的地方,看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妇女披着一种叫羊皮褂的,看着非常新鲜。当我们给她要照相的时候她显得特别的羞涩,有故意躲避的行为。我就主动的跟她谈,说你的这个服装很有民族特色,我想把它拍下来。这个时候她就表现的非常的愿意。她就由原来比较羞涩变得比较落落大方。最后当我拍摄完了之后,竟然还向我挥手致谢,慢慢的就有一种朋友的交往在里面了。

有时我们又需要先沟通后拍摄。为什么呢?因为你猛然间到那儿就去拍摄,可能会把对方吓一跳,因为他不知道你拍摄的目的是什么。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比方说,我们到了天津市西于庄这样的老街区,当你看到那里的居民,要给她拍照的时候,一般的来讲,她都会不是很自然的来配合。但是如果你跟她聊上几句,特别是话题提到拆迁等等一些问题的时候,她一旦感兴趣了,那么她就会跟你打开话匣子。聊了一段时间之后,当你再举起相机给她拍照的时候,她一般的不会拒绝。为什么呢?她把你当成她倾诉的对象,她想通过你来能够呼吁改变她的居住环境。那么这个时候她认为你的行为对她来讲是有益处,所以说你可以做到先沟通后拍摄。

四、拍摄设备和技术要点

怎样拍好人像第四个大的问题是拍摄的设备和技术要点。也就是我们使用什么样的相机和镜头来拍摄人像更好一些。

1.使用50mm-200mm镜头

应该说你使用什么样的相机和镜头都是可以拍摄人物的。但是如果你要想使人像拍摄的变形比较小,更加的清晰,一般的我们都选择五十毫米到两百毫米之间的镜头。在这个区间的镜头里面,有两款镜头往往就更成为人像拍摄的主力镜头。一款是五十毫米的镜头。那么它的特点是人像变形较小,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再有一款就是八十五毫米的镜头。八十五毫米的镜头又被人称为人像王。也就是说现在我们拍摄人像的时候用八十五毫米的镜头往往会取得我们比较满意的准确的人物的形象。当然,现在也有人用两百毫米的长焦镜头拍摄人像。这样的人像,主要的是拍摄起来可以很好的虚化背景。所以也有人用长焦镜头拍摄人像。那么不管使用什么样的镜头,我们都是要尽量的保证人像基本上不变形和清晰。当然也有一些是为了夸张,他故意的让人像发生较大的变化,那是另外一种艺术创造的形式,另当别论。

2.用大光圈还是用小光圈

我们拍摄人像使用大光圈儿好呢,还是用小光圈儿好。我说这要看你拍摄的这个人物的背景是不是要表现清楚。用大光圈儿实际上来讲可以很好的虚化背景的一些景物,使画面比较干净。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上面这两张照片都是采用大光圈来拍摄的。

第一张照片,是我拍的儿童的这张照片。这个小孩儿非常有意思,是在西安的鼓楼上有歌舞表演,他坐在我的前面。他用他手机拍完了之后,总要给我看一下说,你看我拍的怎么样啊。实际上我跟这个小孩都不认识,他再回头的时候,我就给他拍了一张。由于前面是舞台,有演员在表演,在这时候我使用较大的光圈把他后面的背景尽力的虚化掉,他这个人物就比较突出了。

第二张照片拍摄的是一个新郎在喝酒。也是采用大光圈的方法来拍摄的,他后面的节目形象被极大的虚化掉了,这就是我们说有的时候为什么要使用大光圈,它可以虚化背景,让照片看着特别的清洁。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用小光圈,这个时候的光圈要在八以后,甚至十一、十六这样的光圈,这时你就可以拍摄清楚她身后的背景。我准备的这张照片是一位老大爷和一位老奶奶。他就在他的家门口,他后面的门也好,挂的这个吊钱儿也好,把它都拍清楚了,也充分地显示出来了这两位老人的居住环境,在这个时候光圈不宜太大,景深不能够太小。

  下面这张照片中的这个青年女孩在道边摆摊,不怕丢丑。后面墙上大大的“主”字,暗合了自己谋生,自我做主的意思。所以,要用较小光圈,将背景照清楚。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我们拍摄人物有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呢?就是未必就要把人物拍摄的都是很清楚。这个问题有的时候猛地一说可能大家不会十分理解。为什么呢?我们拍摄就应该把人物拍的非常清楚,拍好了吗?实际上不尽然。你看我下面这张照片拍摄的是什么呢,是一个运动员,手持一个篮球,单手持篮球。这个时候我就故意的把篮球拍得比较大,比较实。而运动员,却在一定程度被虚化。实际上来看这也照样能够反映出来这是一个运动员,也能够表现人物的另一种风貌。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上面这张照片我拍摄的是戏剧表演,演员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我们一般的是要把他的动作、神情拍的维妙维肖才好。我这张照片却采取了拉曝的方法,也叫拉焦的方法。把这个人物进行了一定的虚化,而且有一种爆炸的一种散发的效果。有一种向外扩张的效果。它也是一种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段,而且它也是一种人物形象创作的艺术手段,而且显得更为新颖。

3.用高速快门还是用低速快门

拍摄人物有时候人物是基本静止不动的,有的时候人物是运动,甚至那是快速运动。我们使用高速快门还是使用低速快门?实际上这里头还是要考虑的。一般来讲,我们说使用快门要做到安全快门的标准。什么叫安全快门呢?安全快门往往就是相机镜头的倒数。比方说我们使用的是五十毫米焦距的镜头,那么它的倒数就是五十分之一秒。也就是说我们使用五十分之一秒这样快门的速度,一般的就能够保证人像拍清楚。如果我们使用的是七十毫米的镜头,那我们就要用七十分之一秒这样的快门。如果我们使用的是两百毫米的镜头,那么我们就要使用二百分之一秒的速度的快门。总之,镜头焦距越长,快门的时间就应该越短,也就是速度越快,所以镜头焦距的拉长,你使用的是它的倒数,你的快门速度就应该越来越快,这样才能够保证景物或者人像被基本拍清楚。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上面的第一张照片,是一个美女在那儿拍手鼓。拍这样的照片,因为她的身体总体来看晃动幅度小,我们用八十分之一秒,或者一百分之一秒就足够了。

第二张照片,被拍摄的人也是站在那儿基本上不动的,虽然她和别人有交流,但是她的身体不动。所以也用一百分之一秒左右的速度是没有问题,是能够拍清楚的。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上面这两张照片是马术表演,也就是在全运会期间,第八届全运会期间,我拍摄的马术表演。那么这个时候骑手是在高速的骑着马奔跑,而且还要跨越栏杆,跨越那个障碍。这个时候的速度你要适当的很快。为了比较有把握,又是在白天的情况下。我就使用了五百分之一秒这样的速度,这样基本上就能够拍清楚这个骑手的形象。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上面这两张也是在全运会的田径赛场上拍的。前面那张是运动员在跳远,后面这张是运动员进行接力赛跑。这时候我们的镜头往往要采取追拍的这样一种方式。追拍一段时间,然后在你要选择的那个地方或那个时间再按下快门。这个时候不仅你拍摄的这个运动员是清楚的,而且他背后的景物也会有流动感,显示出来了运动的这种特性,运动照片的这种魅力就出现了。

摄影公益讲座—怎样拍摄人像(下)

  上面的这张照片是拍的少林寺武僧的表演。表演的这个武僧,他舞动的是一条钢鞭。那你拍他的时候,如果也是一味速度快,那么你拍出来那个钢鞭,就是僵死的一根铁链。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有可能把时间,把快门的速度放慢一点。我的这张照片实际上就是用了四十分之一秒的这样的速度来拍摄的。拍摄的结果是什么呢,这样拍摄的结果是人像特别是武僧的眼睛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他手上的那个钢鞭,却产生了像绸带一样的效果,它有运动感。所以我们说使用高速快门还是低速快门那还是要看创作的需要来进行控制。

五、应注意的问题

怎样拍好人像的第五个大问题就是在拍摄当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拍摄人像起码要注意以下两个主要的问题。

第一个就是我们要自觉维护被摄者的肖像权。

1.自觉维护被摄者的肖像权

大家知道,每个人的肖像权实际上都是受到法律的保护的。特别是当我们拍摄的照片,公诸媒体或者是进行商用的情况下就必须要认真考虑,是否侵犯了被摄者的肖像权。所以,我们不能够为了一时之便,给被摄者的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当然,你给人家难看,也很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所以我们说,有的时候拍人像,特别是你不熟悉的人,社会当中的一些人,你要注意要多拍些侧面的、背面的甚至是影子。这样的人像它虽然是交代的不清楚,但是就更加便于公开发表。有的时候我们要将人物照片进行公开发表和参赛,你最好应该事先征得被摄人的认可。也就是事先你可以跟对方进行沟通。比方有的时候给对方几张照片,或者给他一些费用,起码有的时候你给他一点小礼品。那么这个时候他也可能就不会那么认真了。当然如果你是要用在商业用途上,比如说正式做广告,那么你必须跟人家认认真真的签订协议。不然的话,你图一时之便,用的人家的形象,那么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2.正确解决拍摄纠纷

拍摄人像,应该注意解决的第二个大问题就是要正确解决拍摄纠纷。有的时候我们拍摄应该主动的表示友好,解释自己的善意。还是那句老话,伸手不打笑脸人。我们拍摄实际上来讲除了刻意的负面的这种报道之外,一般的来讲,都不会侵犯被摄者利益。所以解释是有效的。当然我们有的时候,你即使再解释,对方恐怕也未必能够接受。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坦然的接受对方的拒绝。也就是说人家不让你拍你非要拍,岂不是要闹矛盾啊。而且如果对方要提出来要删掉你拍的她的这种照片,这个时候我们也不应该过于尴尬,也应该坦然接受。那么我们把关于他的照片删掉就是了嘛。切不可非常的执拗,人家不让你照你偏照,人家让你删你就是不删,那样子就很容易将冲突增大。实际上我们拍摄对方,我们也没有多少恶意,拍了他实际上来讲是一种正能量的传播,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他不理解,那么我们也只有尊重对方的意见。因为以后我们还有更多的机会,所以我们不用在这一两张照片当中过于纠结,弄的僵化。

到今天为止,我们讲了前六讲。包括摄影的目的与对象、构图的方法与原则、光线与光影、怎样拍摄风光片、怎样拍摄花卉、怎样拍摄人像。其中,第二讲《构图的方法和原则》和第六讲《怎样拍摄人像》,我们都是分两次讲授的,所以我们一共进行了八次公益摄影讲座。这八次讲座,只是对摄影进行了总体介绍,让大家有个初步认识。激起大家对摄影的兴趣。所以也就是说在我们前面讲的内容,实际上都是为我们今后比较专业的讲座进行了铺垫。所以,我想从下一讲开始我们将深入到摄影的具体技术问题和创作技巧。希望对初学者能够提供一些较为实用的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