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

李存勖可以說是速敗的。前文已說明了他在稱帝之前的種種戰績,與朱溫、劉仁恭等相互纏鬥,愈鬥愈勇,身先士卒,經常帶兵殺他個幾進幾齣,好鬥,愛用險招,敢於果斷,出其不意地就把後梁朱友貞給拿下了。(歷史上說,朱友貞這個人其實還算溫文爾雅,比老子朱溫人品好,但這不管用,現實是殘酷的。)

按說這麼英明神武的一代英雄,為啥眼看著起高樓,才三年眼看著就樓塌了呢?歷史上說他信任伶人,寵信宦官,我認為主要是驕傲導致的精神麻痺大意。驕兵必敗。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邯鄲大名縣)稱帝,建立後唐。分析當時的形勢,北邊已將劉仁恭父子消滅,佔據幽州,不時與契丹耶律阿保機作戰,基本能守住。925年伐蜀,兵不血刃就把前蜀“呆童”王衍給滅了,歧王李茂貞也服了。南邊一直與後梁交戰,趁著後梁內亂,兵力分散,923年用奇兵繞道鄆州(今山東菏澤東平縣),沿黃河南岸一路向西,直取大梁(今開封),後梁滅亡。南邊的吳、吳越、南漢均形成不了威脅。如此看來,環顧四方基本沒啥敵人了。

在此情況下,李存勖因赫赫戰功開始驕傲了。有次他對身邊功臣舉著手說,“吾於十指上得天下”,意思就是我功勞大大的。這讓周德威、李嗣源、李存審等大將情何以堪!當時還能聽勸,現在咋就變了呢?

因他熟悉音律,喜愛一個叫周匝的伶人,攻破後梁後,終於見到了這個曾經被後梁俘虜的戲子,這個周匝向李存勖推薦兩個恩人,也是伶人,李存勖不顧將士反對,安排了兩個刺史的位置。文藝演員到地方任一把手,這恐怕是先例吧?要知道,當時出生入死的將領都還沒有領封賞,怎能不亂?

李存勖在攻下前蜀後,志氣驕滿,為了防止有人叛變不好攻城,竟然把潞州(今山西長治)等地的城防全部拆掉,並且連續誅殺了郭崇韜、朱友謙等人。終於926年,魏州兵亂,趙在禮與李嗣源合兵起事,攻下大梁(今開封),又向北,向西追李存勖到汜水(今鄭州西汜水鎮),迫使李存勖回到洛陽自保。李存勖在從東往西回撤洛陽時,原來的扈從兩萬五千人已跑了一萬多,經過一個罌子谷,跟士兵說,“剛才魏王進獻金銀五十萬,等回到京城,都給你們。”為時已晚。

李存勖死於興教門之變,當時他正要出城與李嗣源的部隊決戰,在吃早飯的時候,被郭從謙起兵的亂箭流彈射中,想喝水,死前吃了一口奶酪。可惜!

歐陽修《伶官傳序》有言,“滿招損,謙得益。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說得很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