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西方私慾文明將毀滅世界,華夏道字文明是人類的未來!

懷金悼玉按:以老子《道德經》為範本的華夏大道文明成為越來越多現代人的喜愛的文化範疇,歷史上,道字一直是一個令中國人魂牽夢繞的漢字,兩千餘年來,無數人傾注了心血去解讀這個字背後的深刻內涵,今天我們看看北大蕭教授對道字的主要研究成果。

道字,從首從走。道字乃先聖對哲學思想的最高概括。什麼為道?道字用一分為二來表達。統一是一個道字,但道有兩種,一種是形而上的道,指我們頭腦中的思維(從首),這個道是大道,沒有具體的形狀,即指老子說的“非常道”,但它卻無處不存,無處不在;另一種是形而下的道,指我們足下的道路、路線(從走),這是具體的道,是有形狀、摸得著、看得見的道,即老子說的“道可道”,但是,它又是變化的,不永存的。

探索道,既動腦(從首),又動腳(從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走不是盲目的走,而是由清醒的頭腦領導著走。

道音通到,達到目的。在具體的社會生活中,究竟誰得道,誰沒有得道,怎樣來衡量?道音通到,用一個到字來衡量。得道之人,能達到目的,未得道之人,達不到目的。

北大教授:西方私慾文明將毀滅世界,華夏道字文明是人類的未來!

首先,道的本質特徵: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這段文字中,“有物混成”,指道的本體由“有”和“物”組成,有為虛隱的東西,物為顯象的東西,“先天地生”,道體在未有天地之前就存在了。“寂兮寥兮”,寂,指聽不到它的聲音,寂然無聲;寥,指看不見它的現象,空虛無物。然而,它確是“獨立不改”地存在著,“周行而不殆”地運動著,老子給它起個名字叫“大道”。有了大道,萬物就產生出來,故稱道為“天下母”。

其次,道的本象特點:道本虛隱,但生一有象,象什麼呢?老子描述道:“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這段文字中,“孔德之容”,指道的容貌是一個小孔,其秉性是“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指時間上的無始無終,但它又是實在的;“惟恍惟惚“,指它有顫動的特點,在顫動中顯象;“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指道體非常的詭秘;“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指道體有鮮活的生命力;“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指道體本身帶著宙心音信。《老子》用三句話來概括它:“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能知古始,是謂道紀。道是永不消失的光子,道是充滿宇宙的精靈。

北大教授:西方私慾文明將毀滅世界,華夏道字文明是人類的未來!

其三,道生物的法則: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萬物的共同特徵是“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

在這段文字中,一指一氣,一指太極。宇宙萬物乃一氣合成,“萬物負陰抱陽,衝氣以為和”,指萬物的形態即太極圖;二指一氣兩分,分成陰陽。清輕為天,濁重為地,在天為陽,在地為陰;三指天地人三才,天地交會,萬物生成,人是萬物的代表。一氣分化到三,萬物就分散出來了。物象一顯,大道居隱,有道存於萬物,失道見萬象。萬物為器,皆為道具。

北大教授:西方私慾文明將毀滅世界,華夏道字文明是人類的未來!

其四,求道佈道之路:

一講,守一。我們已知,道是萬物的靈根,眾生的生命本質。道生於一,只要以一蒞天下,不欲以靜,天下自定。抱朴守一,乃求道之大本。這就是為什麼修字,內正歸一;正字,足止於一;至字,厶離土抵一;貴字,中正歸一;賓字,少財舉一;德字,一心守一的文明昭示之理。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離一即離道,做人做事,表裡如一,始終如一,誠信所致,是得道的秘訣。

二講,悟道。悟字,吾用吾心,悟得真經。吾心住著神明,吾身連著紅塵。張目花花世界,少目自省見性。所以,儒學講正心,佛門講明心,道門講見心,都是講“悟”字文明內求得道之理,即個人求道之路。

三講,制衡。在人世間,替天行道在於制衡。事物矛盾的雙方,總是在此消彼長,物極必反地運動著。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守中就要把握持中制衡的分寸,防止任何的偏激。但也不是死板的固守原有的中點,要能根據時局的變化,靈活地移動中心和重點,以調控全局的平衡穩定,不致大起大落,甚至是災難性的傾覆,這就是中庸之道。

道行天下之人,從“不以兵強天下”,因為,“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在西方文明主導下的人類世界存在著私慾膨脹、貪爭日損、頭破血流、物極必反的今天,道字文明是啟發萬國政要和億萬兆民平和轉向、不欲以靜、共謀人類和平之路的導航燈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