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順縣:龍門寺里有學校,西院住和尚,東院住師生


山西平順縣龍門寺,初名法華寺,又名惠馹院。創建於北齊天保元年。歷代有修葺。

民國二十二年在此創建“平順縣第二高級小學”,至上世紀六十年代遷至石城中學。

住寺農民王國海介紹,他八歲時被養父王二年從林縣帶至龍門寺生活,在寺裡生活了40多年。

王國海的養父王二年是生產隊幹部,文革開始時,受時任縣委書記、全國勞動模範李順達的委託看護寺院。

王國海的養父離世後,王國海主動承擔住寺看護寺內建築的義務至今。

據介紹,歷史上龍門寺曾是一座規模較大的佛教寺院,殿堂僧舍達百餘間,僧人三百餘。

龍門寺現存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被專家譽為“中國古代建築立體博物館”。

1996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2005年國家撥專款維修了五座主殿。

龍門寺在民國22年改建為平順第二高小,50年代在這裡成立龍門寺完小,後改名石城中學。

1961年遷至石城,是平順創建最早的學校之一。當時幾個大殿改為教室,西院是還俗和尚及其家人的住所。

東院是學校師生住所,當時那一帶村莊的人們流傳著一種說法;上上龍門寺,鋼筆別兩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