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印度的食物是漿糊狀的,根本看不出原材料的樣子?

季楓帶你看科技

不是有些食物,是多半食物。

一般不論葷素都能做成漿糊。

具體做法各地各有差異。

看過印度廚師怎麼把素食搞成漿糊:用幾個甚至幾十個煮熟的雞蛋+煮熟的土豆剝皮攪拌機攪成泥+黃豆或者鷹嘴豆或者綠豆等豆子爆煮,其中少不了加入大量的香料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馬薩拉,大量的洋蔥或者搞成泥一起煮或者切小片煮,也有直接生吃(洋蔥在多數印度食品中是萬金油,你去看印度大媽買菜,洋蔥都是用袋子往家裡扛),如果吃素的可能就結束了,或者加入秋葵,南瓜泥等等。如果吃葷,前面流程又不同了。咖喱粉或者馬薩拉(各地配方有差異)和雞肉,羊肉之類的醃一起,然後可以放入上述醬湯裡爆煮至稀爛。。。

印度人的食物一般比較重口味。推測原因,多半與印度全境氣溫高,古代又沒有冰箱,不重口味的食物保存不易,容易有異味。另外感覺印度人多,天熱加三哥們又不是那麼勤快,糧食產量不高,只有把食品搞成重口味才吃不多就能飽,也能補充流汗多喪失的鹽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