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十還在大量生產,殲二十爲何不大量生產?


很多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既然殲20這麼厲害,那麼為何不大量生產殲20?還在大量生產殲10C幹嘛?

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殲20的配套發動機渦扇15還沒有到位。目前,殲20使用的是國產的渦扇10B型發動機,儘管其比渦扇10在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還無法達到,或者說是無法滿足殲20的動力需求。渦扇10B型發動機單臺推力達到了14噸,而第四代隱身戰鬥機對發動機的推力要求更高,儘管渦扇10B型發動機已經讓殲20擁有了超音速巡航能力、高機動性,但這是在殲20的優異氣動外型、較輕的自重條件下才實現的,而不是僅憑發動機的推力。

有很多人說殲20是“動力不足,在氣動外型上找”,其實說的一點都沒錯:我們在發動機領域確實與美、俄等傳統航空大國還有很大差距。這是現實,我們必需有清醒的認識。渦扇10B型發動機,限制了殲20很大一部分性能,換句話說就是:殲20的設計性能根本沒有全部達到。渦扇15將讓殲20擁有“讓人羨慕的優異性能”,在超音速巡航、高機動性上會有很大提升。


其次,殲20採用的是“邊造邊改”的策略,在保證服役的同時,儘可能的提高其性能。殲20應用了大量的高新技術、新設備,既然是新的東西,有些技術不成熟,或者說是還有提高的空間,這是可以肯定的,也是在所難免的。現在的殲20,嚴格來說就是試驗、改進、服役同時進行——部隊在訓練過程中發現問題,將問題反饋給廠家,廠家在及時做出改進,將問題徹底解決。

這麼做的好處就是能夠將風險降到最低,缺點就是生產速度慢。殲20是我國的第一款四代機,剛剛加入部隊的時候,它最重要的任務是編寫飛行大綱,讓飛行員能夠熟悉並且掌握四代機的特點,之後才是在訓練中發現問題,演練各種戰法,編寫作戰手冊等等,最後才是在訓練中形成戰鬥力。小批量產的好處就是能夠讓部隊的飛行員先掌握這些東西,等到大批服役後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戰鬥力。


再者,殲20這種高科技的裝備,造價相當高,在其技術等還未足夠成熟的時候,絕不會大批量生產。根據公開的消息,推測其造價在8500——9500萬美元之間,相當於2架殲15的價格了。這麼貴的裝備當然要確保其“成熟、可靠”,儘可能的使殲20達到它的設計要求,解決它可能存在的所有問題。裝備的研製可不是說造出來了就沒問題了,就拿F35來說,已經裝備了好幾個國家,包括美、英、以色列、日本、澳大利亞等,但是F35仍在改進之中,已經由BlockⅠ升到了BlockⅢ版本,還是沒有解決問題——無法進行空戰。

洛馬公司也是一邊生產,一邊想辦法解決問題:待問題解決,這些戰機再回去升級。我們當然不能學洛馬公司,穩步前進才是最好的辦法,能夠將損失、風險降到最低。即便是殲20的所有問題都得以解決,也絕對不會造五、六百架那麼多,一個原因是造價太高,另一個就是夠用就好。個人的看法是,我國的殲20的生產數量在200—300架之間,既能保證足夠用,也不會花費太高。


第四,殲20與殲10C的定位不同,作戰任務不同。先說一點:目前,我國大量生產的殲10系列戰機的型號是殲10C,殲10A、B均已停產。這沒什麼可說的,不同的作戰任務由不同的戰機去執行,高效、經濟。殲20再如何厲害,也不可能替換所有戰機。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執行對地、對海攻擊任務時,殲16這種戰鬥轟炸機明顯就比殲20更有優勢:載彈量、作戰半徑、航程等都比殲20要高很多。在執行日常巡邏、警戒、驅離等日常任務時,殲10C明顯要比殲20更為划算。

再有一點就是,現代戰爭更是信息化條件下的體系作戰,殲20只是這個體系中的一環,而不是全部。殲20擔當的角色是“踹門的一腳”,負責打掉敵預警、通信、指揮網的“節點”,癱瘓敵預警指揮網,為後續進攻打開大門,協助其它戰機奪取制空權。而殲10C屬於多功能中型戰鬥機,前身屬於空優戰機,殲10既可執行對空作戰,奪取制空權,又可執行對地、對海攻擊作戰任務。兩者雖然都屬於戰鬥機,但是其作戰任務不同。



儒道之主

【殲-20造價昂貴,少量裝備作為踹門利器,大量製造殲-10性價比高!】

殲-20的性能、戰鬥力、戰場生存能力,在中國空軍的現役戰機中是首屈一指的。對於中國空軍來說,先進戰機的數量肯定是越多越好,但是殲-20造價十分昂貴,不可能裝備太多。考慮到F-22的單價在2億美元左右,先期量產的殲-20至少也要10億人民幣。所以,殲-20最終的裝備數量,大約在150架到200架是比較合適的。

最先進的隱形戰機,執行的一定是最重要的任務,或者是最危險的任務。比如,摧毀對手的防空系統和預警機,為後面的三代、三代半戰鬥機營造更有利、更安全的作戰環境。與軍事強國作戰時,殲-20也是必不可少的致勝法寶。但在和平的大背景下,製造過多高端隱形戰機,白白消耗資源,也是不明智的選擇。所以,殲-20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綜合需求、成本等因素考慮其數量。

為什麼要大批量建造殲-10呢?因為,殲-6、殲-7、殲-8退役後,中國空軍需要很多性價比高的多功能戰機彌補數量缺口。另外,殲-10不斷改進完善後,空戰和對地、對海攻擊能力大幅度提升,很可能發展出具備一定隱身性能的型號。在國產單發(或雙發輕型)隱形戰機服役之前,殲-10可能會成為裝備數量最多的戰機。未來,在作戰行動中,殲-20和殲-10也可以構成高低搭配!





軍事觀察員東旭

殲十服役多年,從技術到材料,都已經吃透,是完全國產化的機型,並發展到最新的殲十C多用途戰機,傳說殲十C可以作為艦載機使用,已經在做上艦的試驗,像這樣的成熟機型,當然要大量生產,以替代老舊的飛機,加快我國空軍的現代化步伐。

摺疊機翼的殲十C

殲20則完全不同,首先,它剛剛服役不久,處於還在繼續完善的階段,傳說其飛控軟件、雷達等方面還有一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其次為其訂製的渦扇-15發動機還沒有服役,至少在兩三年只能,渦扇15無法完成全部的研發和試驗工作,因此,嚴格來說,殲20屬於還沒有研發完成的機型,並不具備大量生產的條件。

傳說中的渦扇15

所以,殲20的狀態是提前服役,目的一是讓空軍儘快熟悉隱身戰機的飛行性能,儘快形成戰鬥力,二是摸清打隱形飛機的戰術戰法,三是空軍在飛行訓練的時候,找出殲20的不足,以便後續進一步改進。

一旦殲20的技術研發工作全部完成,裝備渦扇15矢量發動機,成為完成版的狀態,相信我們要大批量生產,以抗衡和壓制我們周邊的其他隱形戰機。


麻辣戰爭

我們已經等了幾十年,不在乎再多等三五年

近期關於四代機(美俄稱為五代機)的新聞很多。俄羅斯將尚未定型、入列的蘇57拉到敘利亞進行顯擺,而鄰居日本要多買F-35,甚至要給出雲號配F-35B使其成為航空母艦,印度一如既往的叫喊著要買新戰鬥機,據說這次看上了F-35。而對中國軍迷來說,最關心的還是自家的殲20入列作戰部隊的消息,這意味著我國正式擁有了四代機的戰鬥力,結束了半個世紀器不如人的屈辱。在委屈、窩囊了幾十年後,廣大軍迷現在就一個要求,開足馬力生產殲20,越多越好。但是現實卻是有點骨感,殲20目前的生產量不超過20架,與海軍主力艦艇下餃子的生產規模相比、與美帝一年100架的F-35產量相比,確實有點急人。為什麼殲20沒有下餃子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以下幾個:

一是殲20的生產存在產能爬坡現象。產能爬坡是製造業領域廣泛存在的客觀現象。生產商及部件供應商需要時間來採購生產設備、培訓工人、建立生產規範等一系列措施來使產能逐漸提高。簡單的說就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在產能爬坡的過程中,產能越來越高,同時隨著生產廠家經驗的累積,產品的質量也會越來越穩定。據說現在一些關鍵部件(可能是殲20使用的大型鈦合金一體成型大框)的供應不足影響了殲20的生產。考慮到這是我國第一次生產頂級隱身戰鬥機,在開始階段遇到這樣的問題也是非常正常的。

二是軍隊單位難以消化大量的隱身戰鬥機。隱身戰鬥機是很嬌貴的裝備,隱身塗層的維護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軍隊在使用中解決,而我軍在這方面的經驗還是空白。再者我軍也是頭一次接觸隱身戰鬥機,對這種飛機的維護、運營、使用等方面的經驗肯定不足,需要邊用邊摸索。

三是殲20價格昂貴,短時間大量採購殲20會佔用其他項目的採購經費,不利於軍隊平衡發展。殲20的價格是個秘密,估計在10-15億之間,每年採購20架就是兩三百億的經費支出。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規模的增長,雖說軍費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我們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不能顧此失彼。國產航母項目、運20、正在研製中的轟20、新一代核潛艇、新一代戰略洲際導彈等項目都是吞金巨獸,軍隊必須統籌軍費開支。

四是殲20目前尚不是完全體,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目前對殲20來說最大的短板就是發動機,渦扇15遙遙無期,太行版本的殲20剛剛試飛,目前生產的殲20仍使用俄製AL-31系列發動機,性能差強人意。因此,當前這個版本的殲20產量不多也是可以理解的。目前先對俄發版本的殲20進行小批量生產,讓軍方對殲20進行試用摸索,積累經驗。帶完全版本的殲20研製成功再進行大規模裝備也不失為合理之舉。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實事求是。不是殲-20不大量生產,而是生產線跟不上,產量提不上來。

殲-10首架原型機於1998年首飛成功,到2004年正式服役於中國空軍,距今已經20年。在這20年裡,殲-10戰鬥機經過該次改版,先後衍生出殲-10A、殲-10B、殲-10C以及正在研製的終極改進型殲-10D戰鬥機。

殲-10戰鬥機經過多年的量產,已經建立起豐富穩定的生產線,生產速度快,產量高,這為殲-10戰鬥機的大量生產提供了保障。最重要的是,早期的殲-10戰鬥機採用俄製AL-31F發動機,而國產WS-10發動機研製成功後,完全取代俄製AL-31F發動機,實現了所有零部件國產化。因此,殲-10戰鬥機的生產,不受國外任何限制。只要開足馬力,中國想生產多少就生產多少。

大量生產殲-10戰鬥機的核心在於,殲-10戰鬥機技術完全自主,性能非常優秀。而且,對比美國擁有1200架現役F-16戰鬥機,中國現役殲-10戰鬥機大約在500-600架之間。而中國作為僅次於美國的經濟全球第二大國,至少需要服役1000架殲-10。所以,殲-10戰鬥機的缺口還非常大,必須繼續大量生產!

殲-20的情況就比較特殊。殲-20作為中國第五代戰略級隱身戰鬥機,和傳統常規戰鬥機不可同日而語。殲-20在2011年1月首飛成功,於2017年服役,至今也就一年時間。當前的殲-20還處於初級版本,與之配套的頂級WS-15矢量發動機尚未完成量產,發動機主要依靠俄製AL-31F和國產WS-10B。

首先,裝備俄製AL-31F發動機和WS-10B發動機的殲-20都屬於過渡機型,是殲-20的低配版。如果大量生產,顯然影響殲-20的戰鬥力。而且,當前WS-10A/B發動機同時供應殲-10/殲-11/殲-16等多款戰鬥機,產量嚴重不足,無法支撐殲-20的大量生產。

其次,軍費的合理分配。同樣對比美國F-22戰鬥機,一共生產了187架,就停產了。為何?價格太過昂貴,軍費需要合理分配。中國的殲-20雖然造價沒有美國F-22戰鬥機那麼昂貴,但是中國軍費只有美國的1/5,軍費無法支撐殲-20戰鬥機的大規模生產。造出來的是戰鬥機,投進去的可全是白花花的銀子。中國沒必要和美國搞軍備競賽。

最後,殲-20的生產線不足。據媒體報道,當前,殲-20已經籌建了3條生產線,正在開闢第四條生產線,2017年產量在20架左右,今年有望提高到25架以上。其實,在我看來,只要WS-15矢量發動機沒有量產前,殲-20都應該秉持小步慢跑的生產節奏,加大力量生產殲-16戰鬥機才是正事!從戰術意義上來講,殲-16戰鬥機可以同時滿足海空兩軍的需求,更具有現實意義!

殲-20是戰略級大國重器,不在量多,而在精益求精!搭載WS-15矢量發動機的完全體殲-20戰鬥機,才更值得期待!



大國之光

要因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來看一下兩款機型殲10和殲20的定位。

殲10屬於我國完全自研的純國產第三代戰機,對於中國戰機的自主研發有著歷史性的突破意義,因為不管是殲7,殲8,還是殲11,殲15,殲16等等,都是借鑑了外國的戰機進行研發的,甚至是進行仿製的,而殲10就不一樣了,殲10開創了我國自研國產戰機的先河,也有人說殲10仿自以色列幼獅戰機,這個有點兒不靠譜,因為中國在當時是得不到這款戰機的任何資料的,而要說你憑著看一眼就能研發出來一款戰機,這在2000年左右是不可能的,因為中國的計算機發展還沒有厲害到那個程度,大部分情況下中國的科學家還是通過用筆來計算的,所以,殲10是結合我國的國情,完全自研的一款純國產三代機。這在當時解決的是國產三代機有無的問題,是解決是否被人卡脖子的問題,而且也解決了性價比的問題,殲11系列是重型雙發,是先進,但是,也貴呀,裝備數量過多,承受不起呀,所以,一款中型戰機殲10的研製是必不可少的。

而殲20屬於我們在三代機的基礎上,追趕國際最新戰機技術的產物,取名黑絲帶,也是名符其實的,殲20的研製已經不是那麼緊張了,而且殲20亮相的2011年前後,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是非常厲害了,已經不是在殲10那個時代捉襟見肘了,所以,相對於殲20來講,殲10的研發成功更加顯得彌足珍貴,因為我們沒有殲10等先進戰機來保衛我們,祖國人民還經受了99年的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事件,別不承認,這就是因為我們當時不夠強大導致的外敵屈辱,而在殲20出現之後,我們的南海和東海已經相對平靜多了,至少現在我們所聽的消息,已經不再是我們被炸了。

所以,要分析兩款機型為什麼殲10生產的多,殲20生產的少,這是要根據定位和經濟性來的,殲10在常規巡邏的時候,可以多一些,經濟性更好一些,而同樣數量的殲20去巡邏,是不是有點兒大財小用了?所以,我們的殲10生產數量多一些,是有一定道理的,不但具備了實戰實力,而且可以大量生產,這樣的機型是必不可少的,而殲20成本高,平時的巡邏根本用不上,而是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的,更重要的是,它對生產技術要求上也比較高,所以,數量少一些也是可以的,滿足日常訓練需求就可以了。

不過,去年開始西飛也開始使用了脈動生產線來生產殲20,以後殲20的生產速度也不會慢了,等到渦扇15服役的時候,殲20也可以參加一下南海巡羅之類的,想必它的力量也會被一些搗亂分子所領教的,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世界軍事武器大全

並不是因為錢不夠,也不是因為產能不足,那是因為還沒到大量生產的時候。

殲20是我國研製的第四代隱身重型戰鬥機,殲20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軍迷,甚至是全國人民的心。隨著周邊形勢和國際形勢的吃緊,特別是韓國和日本引進的f35戰鬥機已經到位的情況下,對殲20需求的迫切性也越來越強。全國人民都希望成飛能開足馬力,製造殲20,至少也得像殲16那樣,一年裝備一個團。




但是目前殲20確實沒有達到大規模量產的時候。

首先這並不是錢的原因。殲20雖然貴但遠沒有達到造不起的程度,根據網上推測,殲20的造價大概在1億美金一架,往貴了算,也不會超過10億一架。這點錢,以當今中國之實力,遠遠算不了什麼,航空母艦這種上千億的傢伙,我們一次都可以造兩三艘,百億級的055大驅,一口氣我們可以同時開工五艘。10億一架的殲20,根本算不了什麼,造一百架也就相當於一艘航母。



至於產能不足,也不是主要原因。

殲20雖然製造技術要求再高,即使不批量生產,月產一架那是根本沒有問題的。殲10的產能每年2~3個團50架,殲16每年一個團30架,殲20從試飛到現在媒體披露的也就試驗部隊裝備了小批量的一批,基本可以確定這不是批量生產的節奏。

主要原因,是按計劃辦事。

我軍主要裝備追趕國際先進水平的方式一直是小步快跑,從殲10A到殲10C,中間的殲10B雖然改進非常多,但是並沒有大批量生產,只生產了一批就停產了,之後有了更成熟的殲10C才開足馬力生產。沈飛從國產化的殲11到殲16,中間的殲11B和殲11BS都沒有大批量列裝,等技術發展到殲16才開始大量生產。

海軍的艦艇也是這樣052級中的052A、052B、052C都沒有大批生產,一型也就2條船,到052D技術成熟後兩年時間一口氣造了十來艘,讓質疑中國造艦速度的人啞口無言。

殲20的發展道路也是這樣,原型機出來之後開始迅速的技術更新,一面發展問題一面解決問題,編號從2001到2004應該是一批;2011到2018應該是另一批;去年又新出了一架2021號,網上圖片顯示確信2021號已換裝國產渦扇10發動機;2016年曝出編號2101到2103的一批,另有經常見面的78271到78278號的藍軍部隊。短短几年時間已經有5批殲20出來。


從網上曝光的圖片來看,基本每一批殲20都能從外表發現較大的不同和更改,從外面看如此,飛機內部各個系統的改變肯定更大,有的批次甚至換裝了新式國產渦扇10發動機,甚至同一批飛機都有不同的兩種塗裝。

從以上分析來看,殲20正在進行快速的升級和技術迭代,每一架飛機都有新的升級進步,技術狀態還很不穩定。沒有達到量產型的技術凍結狀態,所以不能定型。不能定型,生產線就定不下來。



一條生產線開動起來,不可能今天是一個生產狀態明天是另外一個生產狀態。

據網絡消息,成飛已經有4條生產線已為量產型殲20準備好,隨著換裝新發動機工作的完成估計殲20也將定型批量生產。以中國速度而言,只要國家下達批量生產任務,4條生產線全部開動,一年換裝2個團生產50架殲20絕對不是問題。

讓我們靜候這一天儘快到來!


胡侃軍事

殲10,作為三代機,目前已有A、b、c等多種機型加入人民空軍的行列。

曾幾何時,由於軍方認知上的問題,造成國內殲6包打天下的局面,該型機產量竟達驚人的4500餘架,殲7都很少,且質量不穩定,航程近,跑不遠,是短腿先生。

當時,國外已普遍裝備了以美製f16、蘇制蘇27為典型代表的三代機。

80年代中末期,殲10才開始研製,歷經十餘年的努力,才陸續裝備部隊,但項目很艱難,由於質量等問題,生產速度就慢了。

21世紀中期,殲10生產才提速,除了原型機,改型接二連三出現,大量生產該型機,是為了取代空軍將近千架的殲7、殲8等落後的二代機。

作為論壇軍迷,個人判斷殲10起碼需生產千架,才能滿足國內空軍的換裝需求,然後才能供出口,打開三代機的國際市場。

至於殲20,國內最先進的四代機,它的橫空出世,預示著空軍有了媲美美軍f22的隱身空優戰鬥機,對空軍意義重大,敵對勢力得掂掂份量了。

但殲20,由於研發費用大,未形成大規模量產,所以生產成本極高,一架起碼數億人民幣。

目前,殲20只是解決了有無隱身四代機的問題,限於軍費的制約,高昂的製造費用,還不可能大批量生產,大規模地裝備,只能儘可能加速生產。

通俗地講,隱身四代機,是個燒錢的傢伙,即使財大氣粗的老美,在生產了100餘架後,也停止了生產。

現在,受到國內殲20量產並服役的刺激,軍方想重啟f22戰鬥機生產線,但軍工廠沒得錢,軍方也缺美元,然後然後重啟生產線就沒了下文。

2018年2月18日於杭州


國平軍史

我個人認為,J20之所以沒有大規模量產,主要原因是J20還沒有完全定型。

首先,J20雖然裝備部隊,但是屬於試驗性的,國防部沒有正式宣佈J20服役。

J20的發展還在進行中,現在還沒有完全凍結技術狀態,也沒有正式宣佈服役


其次,J20的技術狀態還在調整中。至少終極配套的發動機WS15還需要多年才可能成熟。同時,尾部隱身處理似乎沒有達到最佳。

J20達到完整狀態依賴於WS15發動機的成熟度,現在雖然只能“湊合”著用,但一樣具備威懾力

第三,J20沒有必要大規模量產。美國的經驗表明,隱身戰機的數量不需要太多,需要與常規戰機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最佳的作戰效能。隱身戰機為了實現外型隱身,通常沒有設計外部掛架,即使有,也僅僅是為加掛副油箱而設置的。隱身戰機只用於踹門,大規模攻擊還是需要常規戰機來完成。

F117只裝備59架

F22A只裝備127架就關閉了生產線,扣除摔了幾架F22和正常的壽命損耗後,美國處於可用狀態的F22數量不會超過100架,未來美軍戰術空軍將主要依賴F35戰機完成隱形攻擊任務


F22座艙環境

美國裝備F35的規模會很大,可以達到1700架,不過,現在還是個未知數,F35設置有外掛,可以進行非隱身模式作戰,另外,F35是美國用來“套住”盟友獲取美元統治的工具,自然要大量裝備


非隱身戰機的掛載能力更強大,可以很好地與隱身戰機進行配合


第四,隱身戰機的使用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獨狼式點穴式攻擊,絕不會大規模出動,否則就達不到攻擊效果,須知隱身機群就不隱身了。

『關注鶇飛天,感謝圖片作者』


鶇飛天

殲20貴啊,一架超過1億美元,保障更是需要一大筆開銷,美軍也才維持不到200架的F-22戰鬥機,顯然殲20的數量肯定不會太多。維持200至300架算是比較可靠的說法,因為一個國家的空軍也差不多這麼多的主力戰機。你看當今世界空軍,除了美俄中之外,一般都維持300架左右的三代機,這是一個瓶頸。

300架高性能的戰鬥機如果單價按6000萬美元算,採購費用就超過180億美元,年維護費用單機幾百萬也是板上釘釘的,別以為戰鬥機買回來就能隨便開,每小時飛行費用在數萬美元至數十萬美元不等。每小時飛行也需要數個小時的地面保養時間,不然出現故障就划不來了。摔一架可是幾千萬美元的事,如果飛行員再損失,那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高性能戰鬥機需要大量的地面維護時間,保證了那1至2小時的巡航時間,以及2至3分鐘的格鬥時間。一般近距格鬥和空戰不超過5分鐘,F-14的標準格鬥時間是2分鐘,就是2分鐘要決定勝負。為了這2分鐘,你需要大量的地面保障,大量的飛行訓練,就為了2分鐘內幹掉對方。

殲20當然是定位高端角色,而一般空情我們交給殲10來處理,不需要殲20出馬。這就是為什麼殲10還在造的原因,相對便宜,而且還能保證一定的數量,以量取勝。殲20以質量取勝,兩者的定位是不一樣的。如果殲20也造1000架,那麼投入1000億美元,當然如果不差錢也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