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億奢侈品市場,千禧一代成主力軍!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這樣一條新聞:2010年中國的農曆春節期間,由上千名中國遊客組成的"豪華購物團"浩浩蕩蕩來到紐約,穿梭在紐約最繁華的第五大道"掃貨",成就了紐約商家的"黃金週"。

"這是我導遊生涯中見過的最壯觀的景象,中國人橫掃美國第五大道,買走了一切最好最貴的東西。"某旅行團導遊感嘆道。

在2018年,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奢侈品被中國人購買,一年的消費金額為5000億元人民幣。

對於這些奢侈品牌來說,如今的中國消費者已成為決定全球奢侈品市場的關鍵因素。

奢飾品中國之路

早在上個世紀,奢侈品牌就已經盯上了中國。

1976年歐米茄手錶成為世界第一個進入中國市場的奢侈品。儘管清末民初也有歐洲奢侈品作為皇家禮品來到中國,但是在1949年建國後歐米茄是首例。

此時,中國已經沒有皇家階層,奢侈品品牌的目標已經是中國普通群眾了。

1979年3月19日,皮爾·卡丹來到中國,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辦了新中國第一場時裝表演,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他的到來可謂是一場冒險的嘗試。

5000億奢侈品市場,千禧一代成主力軍!

皮爾卡丹在中國

80、90後雖然沒見過皮爾卡丹(Pierre Cardin)最輝煌的時代,但一定也對這個品牌有所耳聞。他們的父母衣櫃裡一定會有一件壓箱底的皮爾卡丹,即使很有可能是假貨,

身為昔日中國唯一頂級奢侈品,Pierre Cardin地位堪比今天的LV、Gucci。

也正是在那一年,改革開放的浪潮席捲全國,對於奢侈品進入中國有了最合適的契機。

到了1992,國際奢侈品進入中國最多的時期,國際奢侈品巨頭路易·威登( LV)也在這一年,於北京王府飯店開設了第一家直營店。

在很多中國人看來,LV就是中國消費者頭腦中奢侈品概念的啟蒙品牌,奢侈品就幾乎直接等同於LV。

當時,就算全國第一大城市上海,每人每月的平均工資還不到200元。

5000億奢侈品市場,千禧一代成主力軍!

到了2003年,中國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消費結構開始改變,中國真正拉開了奢侈品消費的序幕。

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與歐美市場的恐慌相對的是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消費者迅速成為奢侈品市場的救世主。

從那以後,盤點每年的奢侈品市場,都可以用一句話去總結:風往哪裡吹,草往哪裡倒;中國人到哪裡,市場就倒向哪裡。

人算不如天算

倘若沒有全球股市動盪、巴黎恐怖襲擊、中東戰亂和中國政府的反腐倡廉政策,奢侈品牌穩定的收益增長將一直維持下去。

多地政局在拍蠅打虎之下,行賄受賄、三公消費減少,中國的經濟不僅告別了2位數的增長,"保7"成了目標。中國奢侈品市場陷入停滯。

而奢侈品牌們的"往二三線去"中國戰略也在2013年戛然而止,政治和經濟的雙重壓力讓這種策略得不償失,高昂的門店建設費用無法匹配增長率,同時還影響品牌的排他性。

緊張的形勢讓奢侈品行業遭受著嚴峻的挑戰。根據貝恩諮詢(Bain & Co.)在2015年10月發佈的報告,撇除匯率波動後,全球設計師時裝與配飾的銷售額在2015年僅呈現了1%的增長,至2530億歐元。這是自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後出現11%下滑後最差的表現。

其中,較為依賴中國市場的奢侈品品牌,諸如諸多瑞士鐘錶品牌、Burberry和Prada,更是遭遇寒冬。當時,後者股價相較上市已蒸發了一半,報20.95歐元,僅為股價最高時的1/4,而前者則預期將連續兩年錄得虧損。

直到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超出預期,加上房價上行創造了大量財富,2012年以來由於各種原因放緩的中國奢侈品市場,在2016年重新出現了抬頭跡象。

消費新主力——千禧一代

過去,中國的奢侈品消費者主要由那些屬於高收入家庭的人組成。

而現在奢侈品市場的復甦還得益於"千禧一代"(18到34歲,其消費佔據整個增長額度的85%。預計,到2025年,"千禧一代"將佔奢侈品顧客人數的45%。

與看到奢侈品商標和浮誇的瑞士名錶就一股腦買下的上一代人相比,民意調查顯示,他們仍然會被奢侈品所吸引,

但千禧一代對奢侈品的品位更高,他們更注重的是體驗而非奢侈品本身,更推崇的是純粹而非奢侈,更看重的是群體歸屬感而非高人一等。此外,他們擁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拒絕"大路貨"式的消費方式。

於是,怎樣在服務好老顧客的基礎上,吸引年輕顧客,成為每個奢侈品牌不可迴避的問題。

5000億奢侈品市場,千禧一代成主力軍!

近兩年,包括Gucci、Prada等在內的奢侈品巨頭開始加大線上電商銷售。此外,天貓和京東等電商平臺紛紛建立奢侈品購物端口。天貓搭建的Luxury Pavilion開啟了和LVMH、雅詩蘭黛集團、Swatch集團、歐萊雅集團、PVH集團等全球9大奢侈品集團的親密合作。

據瞭解Gucci第一季度電商業務銷售額增幅高達108%,去年的電商銷售額更從2015年的1.2億歐元猛漲至2.7億歐元。

為了迎合中國年輕一代,各家品牌從2017年開始便低下了"高貴的頭顱",以吞沒方式搶奪中國明星,根據數據統計,去年至少有21個品牌宣佈了20多個大使或者是代言人,以至於你在海外都能看到少數中國明星的廣告。

幾十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中國人迷戀上了奢侈品,並且迅速成為奢侈品消費大戶。在全球頂級奢侈品雲集的外國中心城市街頭,你總能看到中國人的身影,也難怪有人調侃"世界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圓的,而是中國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