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的孩子心裡都有傷

聽話的孩子心裡都有傷

中國的父母誇獎孩子,總愛說:“這孩子聽話,是個乖孩子”;若是孩子調皮,就會拿出家長的權威來:“不聽話,小心我揍你!”

所以,中國的好孩子的標準就是“聽話”,在家裡聽爸爸媽媽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聽話就是好孩子,不聽話就是壞孩子。

只是好孩子大都活得很累。他們不能有自己的主見,不能有自己的個性。當訴求喜好與外界發生衝突時,他們只有無休止地選擇後退與屈服,忍讓與放棄。

長大成人後,好孩子們會突然發現,在這個狼行天下的社會,從小隻會軟弱服從的性格讓他們舉步維艱,內心痛苦不堪。

相反,倒是那些從小就不怎麼聽話、從小就調皮搗蛋的孩子,他們好像野生的雜草,蓬勃而有活力,適應能力極強,在哪兒都能過得風生水起。

被父母誇耀的聽話成了好孩子們的短板,因為從小到大,生活裡只有父母的聲音,老師的聲音,唯獨沒有自己的聲音。即使有不同想法,也總是習慣性地順從父母,放棄思考。

以為父母的選擇都是正確的,以為不聽話是忤逆父母,時間長了,他們甚至都拿不出自己的思想。

社會上有太多不同聲音,需要通過獨立思考做出判斷選擇。被父母過度保護或者應該說過度干涉的他們,很容易失去方向。他們會發現自己完全沒有自我,在這個複雜多變的世界顯得格外渺小無助。

在許多方面,他們不得不從頭學起,不得不付出雙倍的學費,不得不為此碰得頭破血流。無論看上去光鮮體面還是狼狽不堪,他們都在心裡憎恨那個聽話的沒有個性沒有自我的自己。

而且,循規蹈矩的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發現,自己的觀念喜好和父母常常出入很大,父母的話並不都對,父母也會犯錯。

不敢做自己人生操盤手的他們,因為在關鍵時刻,把命運的決策權交給父母,不得不痛失許多發展良機,從而徹底改寫自己的命運。

多年前,A君高考本來填報的是外省的一所電力學院。他的父親是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父親認為A君去外省讀書,家裡的農活無人幫忙,於是要他改填了本省的一所工業院校。

A君畢業後分配在一家工廠上班,家裡的農活倒是顧上了,可是工作沒幾年遇上下崗大潮,於是年富力強的他突然就失業了。為了謀生,他去廣東打過工,擺過地攤修單車,和朋友合夥辦過廠。

如今,父母都已過世,年過半百的他依然在艱難謀生。因為盲目的孝順聽話,他把改變命運的決定權交給了幾乎沒讀過什麼書的父親,把自己的人生過得灰頭土腦。

B女士也和A君有相似的經歷。高考落榜,母親因為家庭狀況不佳,不願送她復讀。她本想外出打工,卻被母親阻攔。

聽話的她於是服從母親的安排,在家鄉參加了工作,結婚生子,期間經歷下崗,艱難謀生,一直不太順利。

當年好多成績遠不如她的同學,通過復讀,跳出了小鎮,其中有一個男同學復讀六屆,在父母不願再送其上學的情形下,選取自殺的極端方式,使得父母同意他再次復讀,得以考取某重本,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和他相比,B女士只有自嘆弗如,後悔不已。

C女士是我的朋友,工作時談了一個男朋友,遭到父親的堅決反對。父親在政府機關工作,逼迫她與男友分手,嫁給某領導的兒子。

婚後,這位某領導的兒子嫖賭逍遙,五毒俱全,讓C女士從此深陷她用自己的妥協聽話所換取的不幸婚姻。

當然並不是說聽父母的話就一定是錯的,但是因為不敢堅持自己一味聽父母的話導致選擇錯誤,所帶來的傷害遠比堅持自己的選擇帶來的痛苦要大得多。

因為他們本可以不這樣,因為他們本不願這樣。自己選擇的人生,即便錯了,也只有認了。但是被外界強加的人生,有太多心有不甘。

就像C女士,被迫選擇的痛苦婚姻,只會令她會更強烈地懷念前男友,更加倍地痛悔自己當年的妥協。

而這些痛悔裡,不可避免地夾雜著對父母的怨恨。

所以,不要被愚孝綁架,不要做只會聽話不敢堅持自己的傻孩子。勇敢地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孝而不順,或許才是真正的孝。

即便父母賜予了我們生命,養育了我們,但是也沒有權利支配左右我們的人生。我們需要他們的尊重,作為平等生命個體的尊重。

因為,聽話的孩子心裡都有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