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今天的一些地名在古代叫什麼嗎

今天從《資治通鑑》的第二卷,我們開始講述古代的一些地名在今天叫什麼,或者隸屬於哪裡。一想到在歷史上風起雲湧的地方,是我們今天所處在的地方,就會有一種一脈相承的感覺,冥冥之中,這是同一片土地上的歸屬感。無論數年以前這裡曾經發生過什麼,都會隨著歷史的前進而散落在塵沙中,這裡的一切,哪怕僅僅是一個名字對我們來說,都是神秘而好奇的。所以,你知道你腳下的這片土地,曾經叫什麼,發生過什麼,有著怎麼樣的風雨嗎?

“齊伐魏,取觀津。”

公元前368年,癸丑年,齊國攻打魏國,奪取了觀津。這一句裡,“觀津”,戰國時趙邑,故城在今河北衡水區武邑縣東部的審坡鎮,距武邑縣東南二十五里,而且分為西觀津、東觀津,統稱為觀津邑。(邑:舊時指縣。)

“三年(乙卯、前366)魏、韓會於宅陽。”

公元前366年,乙卯,魏國和韓國在宅陽舉行會議。宅陽,又名北宅,古代的縣名,在今河南市滎陽市區東南8公里的豫龍鎮二十里鋪村。歷史上,這裡是魏國、韓國交匯之地。

“五年(丁巳、前364)秦獻公敗三晉之師於石門,斬首六萬。王賜之以黼黻之服。”

公元前364年,丁巳年,秦獻公在石門大敗韓趙魏三國軍隊,斬殺了6萬人,周天子賜給他黼黻之服(黼黻[fǔ fú]:衣服上所繡的華美的花紋)。石門,又叫作白徑嶺,在今天的山西運城市解州東南。《水經·涑水注》:“(鹽販)澤南面層山,天巖雲秀,地谷淵深,左右壁立,間不容軌,謂之石門,路出其中,名之曰徑,南通上陽,北暨鹽澤。”涑水([sù shuǐ]),水名,在山西省。

你知道今天的一些地名在古代叫什麼嗎

涑水

“七年(己未、前362年)魏敗韓、趙於澮。”

公元前362年,己未年,魏國在澮地擊敗韓國和趙國的軍隊。澮[huì],水名,澮河又名渙河,流經河南夏邑縣、永城市、安徽省濉溪縣、宿州市、固鎮縣、五河縣等市縣,在五河縣九灣入香澗湖與澥河匯流通過懷洪新河流入洪澤湖。記得曾經有一個朋友是濉溪縣的,他告訴我他們家附近有一條河叫澮河,真的是忍不住要把這件事講給他聽。好了,題外話說多了。

你知道今天的一些地名在古代叫什麼嗎

澮河

“秦、魏戰於少梁,魏師敗績;獲魏公孫座。”

同年,秦國和魏國在少梁激戰,魏國軍隊大敗而逃,公孫座被俘。少梁,少梁山地位於今陝西省韓城市。自古以來,這裡就是著名的黃河少梁渡口。本為梁國或梁伯國,春秋時秦滅梁,為少梁,戰國時曾屬晉、魏,後又歸秦,改名夏陽。自春秋以來,這裡一直就是秦晉、秦魏之間的必爭之地。

至此,《資治通鑑》第二卷地名古今之處講述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