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故宮面積57萬,歷史比北京故宮還長,爲什麼在世界上毫無名氣?

鴨一嘴

韓國王宮比北京故宮歷史還悠久,為什麼在世界上毫無名氣?其實這也挺簡單的,因為古建築的人氣,和其在歷史上的意義是緊密相關的。相反跟其大小,或者歷史長短並沒有什麼直接關聯,特別是宮殿這種建築。

古建築是文明的代表

古建築本身的幾乎所有價值,都是基於其所代表的文明之上的。比如故宮是中國古文明的象徵,儘管故宮的歷史遠遠無法涵蓋中國幾千年的古文明,但它是中國最後兩個傳統王朝的皇宮,裡面也曾經收藏有大量歷朝歷代的珍貴文物,同時也是許多決定了中國從古代到近代歷史走向的大事件的決策地,所以在世界上許多人的心裡,故宮是古代中國的代表,而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的古文明之一,所以故宮在世界上的名氣其實是中國的地位所決定的。

相比於巴黎埃菲爾鐵塔,日本東京鐵塔在世界範圍內也絕對是相對默默無聞的

韓國皇宮的歷史內涵

所以決定皇宮這類建築的名氣與歷史價值的,只能是其背後文明的深度的廣度。當然在這方面中國其實也肯定比不上韓國的。韓國是舉世公認的宇宙大國,其意義遠播宇宙星辰之中,無論是仙女座還是飛馬座,在任何一個星球上提起來估計都是如雷貫耳的。只是在地球之上,能夠理解宇宙大國深遠意義的卻只有韓國人自己,其它國家的人因為眼界很難脫離塵世間的俗事,因此也很難真正體會宇宙大國光輝歷史的深遠宇宙影響,對其皇宮沒有給予更充分的重視也是眼界所限,非常可嘆的一件事了。

(韓國景福宮)

而且受制於歷史上凡人無法理解宇宙大國意義的影響,韓國“皇宮”景福宮竟然只是按照中國古代親王規格建造的郡王府,面積還比不上故宮。後來日本殖民時期,竟然還被日本人把大多數建築都拆毀了,現在的建築中的大部分是韓國在上世紀90年代恢復宇宙大國地位之後重建的,並非古建築,所以其它地球國家許多人竟然以此為由認為景福宮不完全是古建築,這也是凡人眼界所限,恐怕只有等到地球各國的境界都上升到和宇宙大國比較接近的水平才能有所改善了……

韓國景福宮在規模上相當於中國古代的一個郡王府


桃花石雜談

韓國的故宮就是位於韓國首都首爾北部的景福宮,在朝鮮人民心中的地位極高,就像是我們北京的故宮一樣。

可是,在國際影響力上,韓國的故宮確實遠不及我們北京的故宮,北京故宮和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以及俄羅斯格里姆林宮被稱為世界五大宮,北京故宮的收藏量和每年接待將近1500萬的遊客,躍居了世界五大故宮的首位。



韓國之所以沒有名氣,還要追溯到韓國以前的歷史,1910年,日本吞併了韓國半島,為了給韓國來個下馬威,日本在韓國的景福宮門前蓋了一座高大的建築,叫朝鮮總督府。這個總督府霸氣的很,直接擋在了景福宮門前,讓整個韓國都在大日本帝國的籠罩之下,控制著韓國的命脈。韓國一直以來就活在日本的鎮壓之下難以喘氣。

直到1995年韓國才把總督府拆掉,重新修復景福宮的原貌。可是,你後來修建的這些個建築就和假的有什麼區別,早前的舊址已經被毀,沒有了參考價值。複製的宮殿對於大眾來說沒有觀賞性,更不可能在國際上有什麼影響力。景福宮的輝煌時刻卻是一直在總督府的統治下任由他們踐踏拆毀,當真正自由的時候也是面目全非。如今的景福宮只能算得上是韓國民眾心中的神聖地方,在其他國家沒有知名度,歷史的文化領域更是不會認可有過這樣屈辱歷史的一個地方。 景福宮現在的門票3000韓元,也就是人民幣17元。票價低也沒辦法提升他的知名度,它不可能會被聯合國認為世界文化遺產,只能留給韓國人民自己玩樂了。


凌子看世界

韓國“故宮”佔地近58萬平方米,興建時間的確比朱棣興建北京故宮要早上14年,可謂歷史悠久,為什麼在世界範圍內毫無存在感?

我們先來看看公認的世界五大宮殿是哪五座。

北京故宮,門票收入絕對是其中翹楚,排名第一併不為過,另外四座分別是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英國的白金漢宮、法國的凡爾賽宮和美國的白宮。

其中的白宮無論從歷史、面積、規模,好像都有些說不過去,大家都叫皇宮Palace,唯獨它叫房子House,也難怪,那片新大陸上不爭氣,沒有產生過一個能人當皇帝。這就罷了,門口居然還有很多小商小販的流動攤點,作為國家門臉,半分體面也沒有,真不知道美國為什麼不加強一下城市管理工作。

名不符實的白宮為什麼會列入五大宮殿,而規模更大的韓國故宮卻擠不進去?看看這五大宮殿位於哪五個國家,答案就已經很清楚了,它們分別是中、俄、英、法、美,等一下,好像這五個國家很有同框感,對了,這不是五常嘛!

四大舊帝國一大新帝國的宮殿,不管規模大小,這就是江湖地位,其它國家的其他宮殿再著急也沒用。

假如你有幸預約到一張白宮的免費參觀券,進去跟那個總愛發推文的老男人握握手,這種天高風雲淡的感覺似乎在韓國故宮裡難以觸發。

尤其是韓國故宮——當然真名是叫景福宮——的很多大殿不光造型與北京故宮相似,名稱也高度相似,國際遊客寧可去看高清原版,也不會去看高仿山寨版。

尤其是因為景福宮建成時間名義雖早,其實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數度被自然原因或來自日本人的人為原因毀掉了絕大多數建築,現在能看到的很多都是來自二十一世紀的復建。

尤其是景福宮不像中國的幾座故宮博物館裡,存有海量的絕世的國寶級文物。

作為一名仿古建築愛好者,假如有機會去景福宮轉一轉,還是有所收穫的,但在看到乾清宮、勤政殿、峨眉山之類的漢字名稱時,儘量不要大驚小怪。


歷來現實

暢談歷史文化 觀望古今問題

北京故宮是中國歷史封建王朝統治時期,皇帝所居住的建築群。是明清帝皇時期朝代的黃家園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程度最為完整的宮殿建築。北京故宮始建於永樂4年(1406),是明朝皇帝朱棣開始建設。曾有明清24位皇帝居住在此。北京故宮風格是黃瓦紅柱、屋頂則是黃琉璃瓦。





韓國故宮,是朝鮮王朝李氏王朝的正宮。景福宮是朝鮮王朝五大宮殿之一。景福宮始建於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建築風格和北京建築差不多,是按照宗主國中國的關係而規劃建設的。建築風格均是丹青色瓦片。



兩者這樣對比一下,結果就顯而易見了。雖說韓國故宮比北京故宮歷史有點久,但韓國故宮展現出來的文化韻味歷史氣息是比不了北京故宮的。韓國故宮是朝鮮王朝李氏王朝的獨家正宮。北京故宮則是中國歷史上24位皇帝的宮殿。北京故宮所擁有的奇珍異寶、歷史文化是一個朝鮮王朝附屬國比不上的。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國寶

(清明上河圖)張擇端

法貼之寶 ——(平復貼)

宮延之寶 ——(乾隆款金甌永固杯)




韓國故宮影響力比不上北京故宮。中國文化影響了周邊日本、越南、韓國等國家。而現在韓國自認為“宇宙超級無敵第一”其實這無非是自我安慰而已。整個國家文化底蘊都不夠,何況一個朝鮮王朝的宮殿。

雖然韓國故宮佔地面積比北京故宮大,然而韓國故宮看起來規模宏偉程度、建築規劃設局比不上北京故宮,北京故宮經歷明清兩代皇帝的歷年修繕,規模是世界最大的皇家宮殿。

名氣不大的何止韓國故宮,現在感覺韓國各種搶奪中國傳統文化來進行“申遺”,日韓世界盃上各種不公,平昌奧運會上各種黑幕。如果再這樣下去恐怕韓國要淪為世界的笑柄。

本人才學疏潛,難免有些理解不透徹,如有遺漏請朋友們多多指教。


相約歷史與故事

景福宮,朝鮮王朝的宮殿,是朝鮮王朝的政治中心,也被稱為韓國故宮。看資料介紹,始建於1395年,佔地面積57.75公頃,感覺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其實不然。景福宮歷史上曾遭遇多次的破壞和重建,直到1995年才大規模復建景福宮,才形成今天僅擁有十幾幢建築的宮殿模樣。

景福宮無論是保存狀況,還是歷史地位,與世界上很多著名宮殿有著非常大的差距,在世界上毫無名氣並不稀奇。

如果看一下景福宮的歷史,你會覺得這座宮殿屢遭劫難,命運多舛:

  • 1553年,一場大火燒燬了景福宮很多重要建築,次年宮殿修復完成,但是無數奇珍異寶被付之一炬。
  • 1592年,壬辰倭亂,日軍攻陷漢城。朝鮮宣祖出逃前夕,將城內宮殿及宮內珍寶焚燬,景福宮成為一片廢墟,直至1865年才被重新修復,甚至恢復到之前的規模。

  • 1874年,剛剛修復不久的景福宮發生爆炸,大火燒燬了上百間房屋。
  • 1876年,景福宮再次遭遇大火,包括康寧殿、慈慶殿等諸多重要建築被毀,直到1888年才得以修復。
  • 1910年,日本佔領朝鮮,朝鮮半島成為日本殖民地。之後,日本將景福宮在內的90%的歷史建築相繼被拆毀,僅保留了景福宮內10座建築。
  • 1926年,日本在原址上修建了朝鮮總督府,其風格也與原宮殿格格不入,其目的就是為了消除朝鮮王朝的象徵和遺產。
  •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景福宮再次遭受炮彈打擊,其中光化門被焚燬。
  • 1995年,韓國政府為了恢復本國傳統文化,拆除了原來日佔時期的建築,並開始大規模修復景福宮,直到2010年才得以完成,成為今天的樣子。

我們今天看到的景福宮,是政府經過考古調查,在原址上覆原的,其規模已經大幅縮水,與初見時500多棟建築不可同日而語,更何況有價值的文物也所剩無幾。即使景福宮能夠恢復到歷史鼎盛時期的樣子,估計在世界上的地位也不會很高,一方面朝鮮王朝在歷史上並不強大,另一方面世界上擁有太多擁有歷史意義、宏偉奢華、建築特點、的皇宮,比如:

託普卡帕宮,奧斯曼帝國的皇宮

美泉宮,哈布斯堡王朝的宮殿

布拉格城堡,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宮

阿格拉城堡,莫臥兒王朝的王宮

阿爾汗布拉宮,摩爾人在酉班牙建立的格拉納達王國的王宮

這就是為什麼這些宮殿是世界文化遺產,而景福宮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復原的古建築了。


任何關於斯里蘭卡的問題,歡迎向我提問,我是“最懂蘭卡旅行的人”:斯里蘭卡小妞。


斯里蘭卡小妞

韓國故宮就是如今韓國“首爾五大宮”之一的景福宮,也是古代朝鮮王朝時代的王宮,名稱取自中國《詩經》“君子萬年,介爾景福”。的確,景福宮佔地面積大約57萬平方米,有5700多個房間。景福宮興建於明太祖時代,北京故宮是明成祖時代才建設,景福宮歷史的確比北京故宮還要長,但景福宮大多都是複製品,因為原來的景福宮並非如今的樣子。

直到近代,興宣大院君(朝鮮高宗的父親)才下令重建,景福宮才達到了57萬平方米的佔地規模。然而“大韓帝國”時代,這裡再次被毀,日本將大部分宮殿拆除,並且建設了“朝鮮總督府”。


如今的景福宮,大多都是複製品,所以對大眾來說,並沒有什麼意思。如果複製品的宮殿也能夠在歷史文化領域聲名遠播,那麼浙江橫店表示無敵。世界上著名的宮殿建築,除了建築本身的宏偉美觀,還與所在國的國際影響力息息相關,比如紫禁城、克里姆林宮、楓丹白露宮、凡爾賽宮、白金漢宮等等,甚至歷史並沒有景福宮一半長遠的美國白宮,也是無人不知,因為無關歷史,就是國際影響力。

景福宮“正版”時代,一直都是從屬國的地位,低聲下氣,甚至變成了日本殖民者的“總督府”的統治象徵,對於一個宮殿來說,這是無比的屈辱,景福宮可以說,從沒有過作為主子的輝煌。



澹奕

我來回答。

韓國故宮即景福宮,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王朝——朝鮮王朝(李氏朝鮮)的正宮,位於朝鮮王朝國都漢城今韓國首爾,又因位於城北部,又稱北闋,是首爾五大宮之首,朝鮮王朝前期的政治中心。

王宮得名於《詩經》中,“君子萬年,介爾景福”。王宮面積與規制嚴格遵循與宗主國中國的宗藩關係,為親王規制的郡王府,所有建築都是丹青色,區別於中國皇宮的黃色。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是我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始建於明成祖年間。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世界五大宮有: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


首先,就二者的規制來說,一個是帝王級別,一個是郡王級別,封建王朝等級森嚴,二者高下立判。

其次,就二者國家而言,是宗藩關係,不管是當時的綜合國力對世界的影響力,還是現在的綜合國力及影響力,都不可同日而語。而景福宮一定程度代表南朝鮮,同理,故宮代表中國。很明顯,故宮的影響力比景福宮強很多。

最後,就兩個國家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傳承來說,中國五千年不間斷的歷史傳承,世界獨一無二,尤其在18世紀以前一直都是遙遙領先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文化也是自古傳承並不斷沿襲繁榮;南朝鮮自古是中國的番屬國,一直不斷的學習中國文化,與中國的關係也可以說是學生同老師的關係。老師沒有學生更重要?沒有道理吧。


所以,韓國的景福宮在世界上幾乎毫無名氣,而我們的故宮世人皆知。


沐色微涼458

韓國的那個名氣如何在下不知,不過可以介紹幾個中國歷史上被毀掉的宮殿,如果要重建的話會是多麼恢宏大氣。下面談談我們自家的宮殿。

阿房宮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帝國秦朝的宮殿,一篇《阿房宮賦》可窺阿房宮是當時的最極盡奢華的秦朝宮殿。


長樂宮

秦滅以後漢朝建的第一所大宮殿,長樂宮的面積單位是:明清故宮。因為佔地已經是故宮的幾倍了,如果重建會是什麼效果?

未央宮

又是一座漢朝的宮殿,其面積單位也是:故宮,又是相當於現在故宮的幾倍以上,而且比長樂宮奢華多了,如果重建起來又是一番什麼景象?


大明宮

名為大明宮,但是不是大明的宮殿,而是大唐的宮殿,單位面積也是故宮,一首王維“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帶領我們領略大唐的威加海內的國力。如果把這個宮殿重建又會是一番什麼景象。


不過都但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因為重建這些宮殿西安許多的地盤就沒有了,而且很耗費財力。因為這幾個宮殿加起來確實不小了。其實現在保留的故宮是歷朝以來算是最小的一個宮殿之一了。不過也是保留下來的歷史最久的宮殿了,不是現代重建的。


淡看天上月

1.首要的因素,韓國故宮——景福宮的文物保存情況,遠遠不如北京故宮,導致景福宮雖然歷時很長,但是沒有保存下來多少建築和可移動文物。

歷史上景福宮一共遭受過如下幾次致命的毀壞

·1553年,景福宮失火,火勢很猛,燒燬了東北區域的一些宮殿,以及這些宮殿保存的文物。

·1592年,日軍入侵朝鮮,進逼漢城,朝鮮王室逃離漢城前往平壤,景福宮在混亂中被劫掠、防火,直接將景福宮大部分建築以及來不及帶走的珍寶文物全部燒燬。

之後1865~1871年,朝鮮王室才有餘力把景福宮復建成200多年前的原貌,但是


·1872年,純熙堂大火,燒去宮殿建築百餘間

·1876年,交泰殿大火,燒燬了景福宮的主要宮殿建築,當年日軍侵朝劫餘的文物也損失殆盡。

·1910年,日本正式吞併朝鮮,日軍拆毀景福宮,在原址上修建了朝鮮總督府,只留下約10座建築。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景福宮,大部分是現代復原之後的結果,而非歷史上的原貌。文物的魅力,在於其原真性,失去了原真性,也就失去了大部分影響力,這是景福宮在國際上籍籍無名的根本原因。

原景福宮和新景福宮的對比,可見景福宮距離歷史上鼎盛時期已經面目全非了。

2.然後是文化因素,朝鮮傳統文化基本上是事大主義,即以中國文化為基礎,景福宮模仿自中國宮廷建築,雖然在精緻上有自身的獨創,但是在體量和規模上就大大不如,景福宮的面積只有故宮80%(故宮約72萬平米)。此外朝鮮在傳統社會是中國的藩屬國,建築規制要低於中國皇家宮殿。再有就是現在中國已經是世界性大國,而韓國僅僅是區域性大國,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景福宮在名氣上要遠遠遜於故宮。


螺旋真理


韓國故宮又叫景福宮,是朝鮮半島的統一時期,最後一個王朝的皇宮,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395年。

那麼問題來了,韓國故宮歷史比北京故宮更悠久,為什麼兩者在世界上的名聲和地位卻相去甚遠?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中國在世界歷史上的影響遠高於韓國。坐擁上下五千年歷史,中國與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同被譽為地球上的四大文明古國。

因此,當提到中國和韓國都有故宮的時候,人們通常還是會先關注中國的故宮。


第二,人們現在所看到的中國故宮,歷史比韓國的更悠久。大家都知道,我們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始建於1406年,是明清兩朝皇帝和嬪妃們居住的地方。

此後雖然經過幾次浩劫,被八國聯軍偷走了不少宮中的寶貝,但整體建築依然保存良好。

而韓國的景福宮,在1926年日本統治期間,大部分建築遭到了拆除。就是說我們現在看到的韓國故宮都是重建後的新建築,並非當年古人所住的宮殿。

第三,中國入境遊客數量遠高於韓國。隨著最近幾十年改革開放,中國人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同時給了外國人瞭解中國的機會。


故宮每天具體有多少參觀人數我們不得而知,但去年才有新聞曝出,在旅遊高峰時期,故宮採取了每天上限接待8萬遊客。

這樣的遊客接待量,想不出名都難。我相信景福宮的遊客應該沒有我們的故宮多,因此名氣不大也在情理之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