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韓國人,這麼喜歡搶中國歷史呢?

無敵的博人

因為網絡上的流傳,以至於很多人認為韓國偷搶中國歷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因而出現了一波又一波的聲討韓國偷竊歷史醜陋行為的呼聲,而且這種呼聲主要出現在網絡上。而在抨擊韓國人的人當中相當一部分人實際上是沒有去過韓國,也不瞭解韓國社會的真實情況的。那麼,韓國人真的是特別喜歡搶奪中國歷史嗎?

而網絡上稱曹操是韓國人的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的教授則表示自己從來沒有說過類似的話,表示自己被黑了。

類似例證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了。

或許問題的最終答案只有一個,真正的網絡好事者在中國而不在韓國。


青年史學家

韓國與朝鮮合在一起就是“朝鮮半島”。明清兩代的李氏朝鮮,都是藩屬國。但今天他們都願意扯上高句麗當祖宗,高談闊論,事實上並沒有直接傳承關係。

簡單說說中國歷史的記載:

① 商紂王有個叔叔叫箕子,率五千商朝遺民東遷至今朝鮮半島北部,聯合扶余土著居民建立了箕氏侯國(臣服於周、秦),定都在大同江流域今平壤一帶。這個國家在西漢時被燕國人衛滿所滅。


② 衛滿朝鮮(公元前195年-前108年),又稱衛氏朝鮮,於中國西漢初年時,由燕國亡命者衛滿推翻了朝鮮半島上的箕子朝鮮自立。

③ 漢武帝滅了衛氏朝鮮後,在其管轄地先後設置了樂浪、臨屯、玄菟和真番四郡,歷史上稱其為“漢四郡”。四郡之下設有很多縣,郡縣長官由漢朝中央派遣漢人擔任。

④ 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與其他王子不和,逃離扶餘國到卒本扶余,建立高句麗。之後數百年不斷擴張,與中原王朝也經常發生武力衝突。313年,美川王吞併原漢四郡的最後一郡——樂浪郡,高句麗控制整個朝鮮半島北部。427年,長壽王遷都從今吉林集安到到平壤。668年,大唐名將李勣(即徐茂公)滅高句麗。唐分其境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並於平壤設安東都護府以統之,任命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領兵二萬鎮守其地。

○ 與高句麗同時,在朝鮮半島南部還有很多小政權,以三韓(馬韓、辰韓和弁韓)為代表,經過不斷戰爭兼併,百濟和新羅勝出。與高句麗並稱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公元前57年到668年之間)。660年,百濟被唐朝與新羅聯軍滅亡。新羅統一了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稱為統一新羅。

○ 高句麗滅亡後,大批高句麗遺民展開了反對唐和新羅聯盟的復興高句麗運動。粟末靺鞨酋長乞乞仲象和他的兒子大祚榮原都是高句麗的大將。 698年,他們在高句麗故地建立起震國。713年,唐玄宗封大祚榮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改名為渤海國。自稱繼承高句麗控制了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北和今中國的東北地區。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則被新羅控制。926年,渤海國為契丹國所滅,契丹以其地為東丹國。



○ 900年,甄萱在今全州建後百濟。901年,弓裔在今開城建後高句麗,與新羅在朝鮮半島南部又形成後三國分立的局面。918年,弓裔部將王建取代弓裔,創建高麗王朝,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統一朝鮮半島。王氏高麗政權歷經34代君主,共475年。


○ 1392年,李成桂廢黜恭讓王自立,建立了朝鮮王朝,歷經27代君主,共五百餘年。明清兩代,朝鮮都是藩屬國,朝鮮國王大致是郡王級別享受親王待遇。

○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李氏朝鮮高宗在國內外支持獨立的政治壓力下,登基稱帝,宣佈大韓帝國成立,年號光武。1910年日本侵吞朝鮮半島,李朝滅亡。


幾葦渡

與大家一樣,對於韓國這個搶歷史小能手的所作所為,我是無法苟同的。但是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來分析下韓國人搶中國歷史的傳統是怎麼來的。

其實朝鮮在古代是非常敬仰中國的,非但不會搶中國歷史,反而以自己能融入到中國歷史為容。就比如說朝鮮高麗時期的文學家、哲學家李奎報吧,他有一首《題華夷圖長短句》,是這樣寫的:

“萬國森羅數幅箋,三韓隈若一微塊。觀者莫小之,我眼謂差大。今古才賢袞袞生,較之中夏毋多愧。有人曰國無則非,胡戎雖大猶如芥。君不見華人謂我小中華,此語真堪採。”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朝鮮雖然小,但是有人才,所以我們能稱得上小中華,而胡戎卻只能是胡戎。在古代朝鮮人眼中,天下也分為三個世界:第一是超級大國宋朝,第二是朝鮮,第三是南蠻北狄東夷西戎。朝鮮在那時候可不敢搶中國歷史哦。

什麼時候改變了呢?在明亡清興之後。朝鮮一直很推崇明朝,謂之有三大恩:一是大造之恩,指朱元璋親賜國號;二是再造之恩,指萬曆皇帝的壬辰之戰;三是東援之恩指崇禎帝危難之中抗滿援朝。然後呢,明朝這個中華恩人,卻被清人滅了——朝鮮後一直沿用崇禎皇帝的年號,一直用了兩百餘年。

朝鮮孝宗大王甚至一度計劃興兵西征,反清復明,當然這仗最終沒打起來。不過可想而知朝鮮對清朝是多麼的不屑了。在明朝時,朝鮮來中國的使節叫“朝天使”,清朝時呢?叫“燕行使”。到此,朝鮮人漸漸不滿於小中華的地位,而漸漸自認為是中華的繼承人了。搶中國歷史之說,或許就成了另一種角度的繼承吧……


三觀粉碎機

1、韓國自認為自己的姓氏和金國、大清有直接親戚關係,認為是他們的祖宗來統治的中國。

2、他們自古都是屬於中國附屬國的形勢存在,隨著如今世界上國家間的交流,作為一個沒有多少文化學歷的國家,自然會感覺很配不上自己的國家地位,與其形象不符,這和他的好鄰居形成的翻查最大!

3、其次,韓國認為中國當時的清朝戰敗於日本,導致自己成為仇敵日本的殖民地,這對韓國人來說是恥辱,所以他們對中國的仇恨並不少於中國人對日本的民族情緒。所以他們希望通過一些方式來聊以慰寄。

4、因為,還有一點,不過也是與他們提出的自己是金國、大清後代的歷史觀點實在是太相悖了,即使存在時空穿梭也改變不了的史實。他們認為自明朝滅亡後,中國正統已然斷絕,大清不能作為正統的中國王朝存在,而自己一向以小中華自居,自然就有資格來論資評輩了!所以他們很積極的對中國歷史進行歪曲,對自己的國民進行全面的逆向理論和虛假歷史藉此來產生足夠多的成份來掠奪中國的歷史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5、因為他們太自卑、太可憐,相反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狀況最適用於韓國身上。所以他們們為了消除自身的民族自卑感,彌補自己的歷史、文化短板。所以對自己的好鄰居採取以怨報德的作法。加深兩國間的民族仇恨,來佔據自己的主動權。

總結:其實韓國人不僅喜歡搶我們中國的歷史,更喜歡別的國家歷史!當然了他們不是搶,他們是盜用後改成自己想象中的。綜上所述,就是個人的一些觀點了,大家若有不同意見歡迎交流、品評或討論!


90大歷史

《韓國史》附古朝鮮版圖(來自網上)

經常看見媒體報道韓國人又在聲稱某位中國歷史人物其實是韓國人。從老子、孔子、李白到朱元璋,最近又有韓國專家研究出來莫言的祖先也是韓國人。

網上找到以下文字:

依我看,照著韓國人這種孜孜不倦的研究勁頭兒,估計中國歷史必須改寫,山西洪洞縣的大槐樹得砍了,因為“中國人的祖先來自朝鮮半島。”說不定連“北京猿人”的祖先也來自朝鮮半島。最後說不定連黑猩猩的祖先也來自朝鮮半島了。

其實,在這個問題上,一向中國人很寬容。自古以來中國就是個大熔爐,“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來了就是客,或者乾脆來了就是主人。漢族或者說中華民族本來就是由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形成的。在五臺山,人們會很自然地告訴你:“地藏王是韓國人(新羅人)。”

再比如,中國歷史學家也從不迴避鄭和是回族人(色目人)這一事實。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人也有點兒寬大無邊了。對鄭和,只記錄他的“七下西洋”,卻始終迴避了他“下西洋”的真實目的——不是去開拓疆域,而是以宣示“皇恩浩蕩”為名到麥加朝覲去了。鄭和去過麥加嗎?我想肯定去過。但是史書裡卻未記載。為什麼?不知道。估計是鄭和有意隱瞞真相吧。蒙古人信奉佛教。如果知道鄭和跑到麥加朝覲去了,恐怕輕饒不了他。



根據神話傳說,朝鮮歷史最遠可以追遡至檀君建國。根據傳說公元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變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為圖騰的部落女子)所生後代檀君王儉於今日的平壤建立王儉城,創立古“朝鮮國”--檀君朝鮮,意思就是“寧靜晨曦之國”。但這畢竟是神話。

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2世紀,中國商朝的遺臣箕子帶領部分商朝遺民在檀君朝鮮的北方建立了箕子朝鮮。公元前195年,中國西漢的燕王盧綰北走匈奴後,其部將衛滿帶領舊部滅掉箕子朝鮮並建立了衛滿朝鮮。衛滿朝鮮的國力相當強大,故漢武帝於公元前109年派軍遠征衛滿朝鮮。於公元前108年衛滿朝鮮被滅,漢武帝把其土地分為四個郡,史稱漢四郡。辰國是公元前2,3世紀位於朝鮮半島南部的政權,\n定都於漢江以南.\n辰國被認為是三韓(辰韓,馬韓,弁韓)的前身。漢四郡與前三國時代是公元前2世紀後朝鮮三國時代之前的朝鮮歷史時期。

歷史記錄得再清楚不過了。朝鮮半島的文明來自中國內地,朝鮮半島的文明應該被看作中華文明的一部分,當然更應當被看作“中華文化圈”的一部分。說得不客氣一點,朝鮮半島從某種意義上講“曾經是中國的”。至少曾經是古代中國的一部分。

所以,韓國人將中國古代名人一一收為己有是毫無道理的。只能反過來證明韓國文明來自中國。從文化意義上講,“韓國是中國的”應該沒有太大的出入。


強腎固精嶶ssz955

答 | 獬執事

最近這幾十年來,韓國的“去漢化”運動進行的如火如荼,但在三百年前,朝鮮王朝何止是要“漢化”,簡直恨不能將自己打造成中華文化的最正統繼承國——這就要從滿清入關開始說起了。

1392年李氏朝鮮建立之初,其開國君主便向朱元璋稱藩,並接受了“朝鮮”這一國名的冊封。中華傳統的宗藩體系大體可分為“天子-內臣-外藩-蠻夷”四等,朝鮮身處遼東以東並非中國內地故稱不了臣,所以排在“外藩”這一層次。而比朝鮮更遠離中國的遊牧民族呢,自然就屬於“蠻夷”了。

然而朝鮮還不是一般的“外藩”——至少他們自認為不是。不算神話中的“檀君朝鮮”,朝鮮半島上最古老的朝代是漢人建立的箕子朝鮮,又號稱“東方君子國”,而箕子的貢獻之一就是“教民八條,變夷為夏”。這樣,朝鮮雖然不是內臣,但也屬於華夏的一部分了。孔子的《春秋》中有華夷之辯,以“欲居九夷”的姿勢來說明區分華夷不在於地理而在於文化,而作為繼承了箕子教化的朝鮮自然不同於一般的外藩了。

朝鮮在歷史上,自認為是“小中華”,這一點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承認。宋朝曾經刊印過一本高麗人的詩文,名為《小華集》,可以說中華也認可了朝鮮這個“小中華”的地位,這與越南自認為自己是“小中華”不同。

但明朝滅亡之後,清軍入關了。很明顯,在朝鮮人眼中,滿清可是排在第四等的“蠻夷”,哪裡能當上中華的繼承國呢?所以在之後朝鮮王朝雖然接受了清朝的宗主地位,但用的一直的明朝的年號,覲見清朝皇帝的使者也從“朝天使”變成了“燕行使”,也虧清朝看得過去。

於是漸漸的,朝鮮這個“小中華”便漸漸自視為中華,以中華文明的繼承國自居了,隨著清朝的衰落,朝鮮也漸漸出現了“搶”歷史的現象,這也算是“歷史遺留問題”了吧。


亞歐研究寮


韓國人的確有此癖好!下面我就列舉一下吧,1、韓國把起源於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拿去申報成江陵端午祭,居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2、韓國宣稱孔子、西施是韓國人。3、韓國擬將中醫改為韓醫申報世界遺產。4、韓國一部歷史小說《蚩尤天皇》,竟然把中國民族始之一的蚩尤追溯為韓國祖先。6、韓國92年出版的教科書居然說是韓國人哺育了黃河文明。7、 “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韓國人發明。8、蒙古人是朝鮮族分支 。9、2007年初發行的韓幣紙鈔上印上中國人發明的渾天儀。10、韓國對外宣稱中國的漢字是由韓國字演變而成的。……好了,實在列舉不下去了。雖然有些例子也不排除是某些媒體杜撰炒作。

那麼,很多人都要問了,韓國人為啥這麼恬不知恥呢?


我的觀點是:

一、韓國人的自卑心理在作怪。縱觀韓國曆史,長期以來是作為中國的一個藩屬國存在的,甚至歷史上直到十四世紀韓文發明之前的兩千多年時間裡,朝鮮半島的各個國家一直是用漢字記述歷史的。即便有了韓文以後,也是漢語和漢字共用。也就是說整個韓國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漢語言文化的歷史,這讓韓國人情何以堪?而且,數次朝鮮半島被日本等侵略的時候,都是由中國出手相助,這也就愈加讓韓國人想用去中國化和盜取中國文明成果來顯示其卑微的自尊。


二,韓國人近些年來發展的優越感膨脹的結果。不能不說,自從韓國在美國的扶持下,經濟發展迅猛,尤其是五十年代後期,在朴正熙改革開放著重發展經濟的政策下,韓國從GDP排名倒數成長為經濟發達國家,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而同時代的中國發展相對落後,直到現在中國人均GDP也較之韓國有很大差距。韓國人也就莫名的對中國有了某種優越感,內心瞧不起中國,從而覺得大中國不配有那麼豐厚的文化遺產。而那些韓國人從中國繼承下的,與中國有共同和相似之的文明成果,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韓國人剽竊的目標。


三、韓國人對中國或多或少有一種仇視心理。抗美援朝戰爭,因為中國保家衛國跨過鴨綠江,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戰勝了武裝到牙齒的美帝國主義,也讓韓國統一的夢想成空,韓國人內心裡對中國是有仇視感的。但對越來越強大的中國,他們也無能為力,所以,就用這種小伎倆作為報復手段,從而聊做安慰而已。


四、韓國人有一種想成為世界有影響力大國的虛榮心。隨著韓國經濟的發展強大,韓國人覺得自己也應該享有相應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但是他們除了現在有點經濟實力以外,其他的方面真的也拿不出手,尤其歷史文化等文明成果上。沒辦法,只有採取剽竊的手段,從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中國鄰居家裡偷來,然後找出各種理由和形式包裝一下,再貼上大韓民國的標籤,以假亂真濫竽充數。

一個連國旗都是取自中國文化符號的國家,能做出這麼厚顏無恥的事,放眼全球也就只有大韓民國能做的出了。以上是我對韓國人喜歡搶中國歷史的看法,你是否認同呢?


無坡居士

伴隨著中國崛起,世界上也有很多人受益,但是就是有一些勢力,或是傲慢地認為中國人是盜竊者,或是認為中國人是他們的奴隸,自己才是正統。 韓國就是後者。

當然韓國有不少正確認識的歷史的人,認識到中國的崛起是有利於他們的但是不得不說,就現在的形勢而言韓國大部分人實際上還是瞧不起中國的。

可以發現韓國在國內的調查中,對中國的一些評價有現代化的詞彙,(來自韓國的一部關於中國的紀錄片,講了中國的經濟軍事和生活狀況,名字忘了,但是網上很容易找到。)但是很多還是負面詞彙。 韓國人對中國人的負面其實在文化上更能體現出來。(只是現在已經不是文化上體現的問題了)

韓國人為什麼這麼想要竊取中國的文化呢?

2: “優越”心理。 韓國確實因為教育起步早,(至少中國全國範圍相較於韓國全國範圍而言是這樣)擁有不少的高素質人才,同臺灣地區類似,他們對大陸的印象還處於買不起茶葉蛋的水平,即使是面對出手闊綽的中國遊客,他們不會覺得是中國人變得有錢了,而是覺得有錢的中國人才能到他們那裡去。 即使中國組整體實力全方位崛起,但是他們還是覺得中國跟印度差不多,只是在吃人口紅利,除此之外一無是處。

3: 謀求亞洲代表。 這一點很類似於日本,韓國總是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他是亞洲的代表,代表亞洲“頂尖”水平,因此在歷史上不管是孔子也好,秦始皇也好,凡是在國際上享有聲譽的,韓國都要搶過來,不僅僅是出於其自卑的心理,也是對國際上爭個面子。

4: 混淆歷史,撈取政治資本。 這個可能是韓國官方這麼做的主要原因。 可以發現在關於薩德入韓的問題上,面對中國的反對,韓國的媒體已經成功把它混淆成這是關於國家骨氣的事,如果屈服於中國,那就是不愛國,沒骨氣。這和希特勒在發動二戰前,將所有反對開戰的打成不愛國的手段是一樣的。 通過混淆歷史可以在民眾中間樹立自信的官方形象,(這真是可悲)擠壓掉反對聲音,可以藉此將反對派全部打為不愛國。

5: 文化有需求,而資源貧瘠。 這個和中國出現的抗日神劇一樣,有人想看,就會有人做。如果中國的抗日神劇是違反常理以及物理科學定律,而韓國篡改歷史的電影,完全是違反時間的發展順序,比如韓國電影神機箭,那個把連弩拍成導彈爆炸效果,絕對是可以媲美手撕鬼子的。 而且電影裡的朝鮮世子,還大言不慚的說遼東原本是朝鮮領土,最搞笑的是電影結尾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字幕,說是中國明朝的神機營,是因為這場戰爭後才建立的,並且還打上了年份,搞笑的是在這字幕裡,中國建立神機營的年份早於戰爭“發生”的時間,

比較可怕的是這部電影製作還算精良,而且投資也不少,這顯然不是為了混口飯吃的抗日神劇可以比的。


尚旬

韓國搶中國的歷史,這個說法並不準確,確切的來說是韓國在篡改歷史,並沒有說搶中國的歷史,只是把中國的優秀文化說成是韓國的,將中國的名人說成是韓國人,並且在地圖上做出一些篡改,將韓國塑造成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


比如韓國曆史教科書中,從來都是閉口不談自己是中國附庸國的歷史事實,而且一直將中國古代給醜陋化。而且韓國的影視也是如此,將韓國塑造成一個數次打敗中國的強國,並且基本將所有優秀髮明說成是韓國的。

前段時間韓國拍攝了紀錄片《最輝煌的古朝鮮》,更是將韓國描繪成是四大文明的起源,並且還將幾乎所有的優秀文明說成是被韓國影響的。但是這其中並沒有講一點關於近代的歷史,而這種意淫的紀錄片居然在韓國大火,不得不說韓國人的羞恥心確實是沒有的。



而韓國為什麼熱衷於這麼做,其實就是為了掩飾自己古代被奴役了上千年的歷史,更是為了提高韓國人的民族自豪感。韓國從上個世紀開始,廢除了漢字,並且著重於去中國化。並且在朴正熙政府時期,提出了文化出口的口號。但是韓國的文化大多都是中國的,所以韓國便開始了竊取文化。並且韓國還吸收西方文化,將西方文化韓國化,例如所謂的“韓流”,居然也被韓國人說成是韓國文化,其實那不過是穿著韓國外衣的西方流行文化罷了。

韓國由於近代和古代都是一個被奴役的國家,所以韓國人都是比較自卑的。俗話說:“自卑者最容易自負。”韓國就屬於這一類,在韓國經濟騰飛後,韓國人就開始自負了。以前說韓國要學習日本,到韓國成為經濟強國後,就開始分析經濟成就,說是因為韓國民族的優秀,以及韓國文化的影響。所以韓國就開始了自大,動不動就老子天下第一。

而且韓國人的自負是建立在深深的自卑之中的,所以韓國非常沒有安全感。一個例子就是在韓國基本沒人敢開外國生產的汽車,基本都是韓國的國產車,因為如果你開了,有可能就會被別人砸掉,理由很簡單,你這種開外國車的人,就不配待在大韓民國,這其實都是韓國人的那點自卑感帶來的。

韓國一直說自己是大國,但是韓國人的氣量決定了韓國只配做一個夜郎自大的小國。大國者,一定是包容性強、開放自信的,這些都是韓國所不具有的,等到那一天韓國可以擁有中國一樣的氣量了,自然有人尊重他們!


小司馬遷論史

經常看到韓國搶注中國的節日和發明之類,這樣的消息看多了,也見怪不怪,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中國文化影響韓國的太深。朝鮮半島從遠古時代起即收中國文化的深刻影響,中華民族文明燦爛輝煌的時候,朝鮮半島尚未開發,因距離相近,中國燦爛輝煌文化主將傳到朝鮮半島。今天,我們在韓國能看到很多中華文明印跡。

韓國的地名如漢城(現改為首爾)、襄陽、漢陽,韓國最大的河流叫漢江,這些顯然都照搬中國地名,類似這樣的還有很多;韓國人吃飯用的筷子、碗和缽子也都源自中國,尤其是蒸排骨湯和大醬湯用的缽子,現在湖北和湖南的很多地方在使用,這種古老的蒸飯、蒸湯方式,如今在中國也不多見,但在韓國廣泛存在。當然,如果韓國人說這是中國人從韓國那裡學過去的,那也無話可說。

韓國人的名字大多有漢字,自從韓國大規模地文字去漢化以後,很多孩子的名字不再有中文,但仍然有不少韓國人的名字使用中文,包括韓國國寶級的棋手李昌鎬和李世石,他們的名字就是中文書寫。說到此,韓國最早沒有文字時,使用漢字記載歷史,後來去漢化以後,韓國曆史都成了空白,這也是沒有遠見的韓國人自己給自己製造的麻煩。

其二就是,韓國人國家小,國民自尊心過強,需要用悠久的歷史來樹立自信,為此不惜生搬硬套甚至編造謊言,將中國的文化元素說成是韓國創造出來的,這其實也是沒有文化自信的表現。什麼時候看到美國、英國非要與別的民族、國家爭奪文化源頭了?什麼都要牽強附合地去爭甚至去搶,更說明其文化底子薄、根子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