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腦」浪潮來襲,是你想像的城市烏托邦嗎?

近日,阿里雲攜手高德地圖發佈城市大腦·智慧交通戰略,力求在智慧城市建設中讓真實世界三元素人、車、路在大腦進化中實現“無人之境”。

阿里高德的“無人之境”聽起來有點玄乎,這不就是小說中所描繪的城市烏托邦嗎?不過,這並不是城市烏托邦的首次面世。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願景,藉助科技的力量打造城市烏托邦。

在這八年的時間裡,IBM的“智慧的城市”願景已落地全球:谷歌多倫多建設智慧新城、新加坡“智慧國計劃”、韓國 “U-City計劃”等等,世界各國紛紛建設以互聯網為主導的數字城市。跟上科技的步伐,我國不少公司在“智慧城市”的啟示下提出架構體系,向著“城市大腦”等方向進軍,打造城市烏托邦。

“城市大腦”浪潮來襲,是你想象的城市烏托邦嗎?

BAT公司紛紛入局“城市大腦”,加碼智慧城市建設

智慧城市是人的智慧與信息通用技術緊密結合的產物,也是信息化向更高階段發展的產物。作為中國最大的三家互聯網公司,BAT當然不會捨棄“智慧城市”這塊大蛋糕,紛紛入局城市大腦——

2016年10月13日,在杭州·雲棲大會上,杭州市政府正式發佈杭州城市數據大腦。該城市大腦將採用阿里雲的ET人工智能技術,對整個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自動調配公共資源,修正城市運行中的Bug;

2017 年10月11日,在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正式發佈城市大腦 1.0 ;

2018年初,阿里ET 城市大腦走進吉隆坡;

2018年5月21日,騰訊雲在“雲+未來”峰會上推出 “城市超級大腦”;

2018年6月20日,阿里雲攜手高德地圖發佈城市大腦·智慧交通戰略;

……

“城市大腦”浪潮來襲,是你想象的城市烏托邦嗎?

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排頭兵當屬“互聯網+交通”。BAT公司手持包括交通大數據在內的龐大數據,基於此,他們能通過對數據進行互相打通融合,打破“局域網+”困局,實現“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大數據生態,打造有思想的城市,搶佔智慧城市建設高地。

不止於BAT,傳統安防企業、AI創企齊齊玩轉“城市大腦”

BAT公司作為智慧城市的先行軍,很容易給人帶來先入為主的壓迫感,但這並不意味著“智慧城市”建設完成掌握在它們手中。

2014年8月29日,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印發《關於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不少傳統安防企業、AI創企紛紛瞄準智慧城市,隨時準備大展身手。

迄今為止,眾人眼中以打車業務出名的滴滴出行可能還是一家傳統的網約車平臺。但不好意思,滴滴出行已打破傳統眼界,躋身成為一家AI創企,並將目光投向了智慧城市。

2018年1月25日,滴滴出行在2018智慧交通峰會上正式發佈了智慧交通戰略產品“交通大腦”,希望應用運用AI決策能力解決交通工具與承載系統之間的協調問題,攜手交管部門用科技力量改善城市交通,惠普大眾出行。

“城市大腦”浪潮來襲,是你想象的城市烏托邦嗎?

跟上智慧城市浪潮,滴滴出行不滿足於打造連接用戶和司機的出行平臺,期望打造人、車、路、燈和背後的交通決策一體化體系。

AI創企尚已對“城市大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付出了系列行動,那傳統安防企業又怎會讓自己落於旁人呢?

在a&s的《 AI+安防創新應用企業專題報道》中,智慧城市服務供應商杭州天夏科技集團的“全球大腦”引起了a&s的關注。“全球大腦”是天夏智慧城市戰略總稱,與天夏“全球大腦”與阿里“城市大腦”不同,憑藉其地理位置共享雲平臺,天夏“全球大腦”側重數據處理,研發解決智慧城市中公安系統、交通系統或是城管系統應用層面的某個具體功能。但與阿里“城市大腦”類似的是,兩者都旨在打造有思考的城市,從根本解決城市方方面面的問題。

在“城市大腦”面前,如果說BAT公司是一頭獨佔鰲頭的猛虎,滴滴出行所代表的AI創企是一頭鬥志滿滿的小牛,蓄勢待發,那天夏科技等傳統安防企業就是一頭赤魟,溫和卻極具殺傷力

城市烏托邦真的來了?目前並非如此

在2016年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用一則段子對智慧城市建設進行調侃: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紅綠燈跟交通監控攝像頭的距離,它們都在一根杆子上,但是從來就沒有通過數據被連接過。也正是源於這則段子,“城市大腦”開始成為智慧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城市大腦”浪潮來襲,是你想象的城市烏托邦嗎?

一年後的雲棲大會,王堅交出了杭州“城市大腦”智能治理城市的週年答卷:接管杭州 128 個信號燈路口,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 15.3%,高架道路出行時間節省 4.6 分鐘。在主城區,城市大腦日均事件報警 500 次以上,準確率達 92%;在蕭山,120 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縮短一半。

單從數據來看,阿里“城市大腦”似乎解決了不少“城市病”問題,並已在杭州、衢州、烏鎮、蘇州和重慶等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並不意味著智慧城市建設只剩下時間沉澱的問題了

在現有資源的存在的情況下,“城市大腦”正面臨兩大難題:1、雖然信息系統、智能系統技術已達到先進水平,但依舊不能準確描述具體時間段內的交通情況,如某個時間某條路段上出現了多少車輛;2、城市的規劃管理者不能準確知道每位市民每天的出行計劃。這意味著現有數據資源與智慧交通的實際需求並未完全匹配,需要政府、企業及群眾三方達成統一戰線,共同實現交通系統中個體最優和全局最優之間的動態平衡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近日對全球50個城市建設智慧城市的步伐及現狀進行了考察,調查發現,即便是全球最領先的的智慧城市,也僅僅是實現了三分之二的潛力,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如此看來,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城市大腦”將有更多的可能性。

不過,筆者的疑惑是,“城市大腦”才出現短短几年,2022年亞運會時的蕭山城市大腦是否能成為城市必須的基礎設施?甚至最後真的能打造出城市烏托邦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