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龍:七十次找黨,終在瑞金圓夢

贺龙:七十次找党,终在瑞金圆梦

贺龙:七十次找党,终在瑞金圆梦

湘西山崗,

文常兩把菜刀,

替窮苦鄉親,

砍出了一塊理想國。

南昌城頭,

總指揮第一槍,

率軍民將士,

開啟武裝鬥爭新篇章。

他一生追求真理,把畢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獻給了黨和人民。戰爭年代,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英勇善戰,歷盡艱險,百折不撓;和平時期,為社會主義建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光輝的一生。

兩把菜刀起家

賀龍出生於湖南桑植縣一戶貧苦的農民家庭,祖父給他取名文常,字雲卿,乳名常伢。他的祖父賀良仕是個武舉人,擁有一身好武藝。雖家境艱難,但祖父仍堅持教賀龍練武識字,培養了他嫉惡如仇、肝膽俠義的性子。

贺龙:七十次找党,终在瑞金圆梦

賀龍的家鄉湘西雖然貧困落後,卻民性強悍,素有反抗官府黑暗統治的傳統。近代革命思想的傳入,又給這種反抗注入了新的活力。賀龍祖上是隨明末農民起義軍來到湘西的,其堂曾祖曾組織農民武裝與太平軍一起同清軍作戰,最後被清軍捕殺。賀龍深受家庭與民風的影響,自幼便痛恨貪官汙吏、土豪劣紳。

他在少年時代便開始走南闖北趕馬幫,1911 年,15 歲的賀龍就向夥伴們宣稱:“我們要搞刀槍,打皇帝。”不久,賀龍接受了孫中山先生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思想,年僅18 歲就參加了中華革命黨,追隨孫中山進行民主革命。

贺龙:七十次找党,终在瑞金圆梦

毛澤東在三灣改編時曾說:“賀龍兩把菜刀起家,現在當了軍長。眼下我們有兩個營的部隊,還怕成不了大事?”經毛澤東這麼一說,賀龍“兩把菜刀起家”的傳奇故事便逐漸流傳開來,至今已有多個版本。

一是說1916年1月,賀龍帶十餘人趁當地趕集,衝入團防局繳獲了20支槍,舉事組建“湘西討袁獨立軍”;

二是說1916年3月,賀龍率領21名青年夜襲當地鹽局,打死頭目,繳獲12條槍,組織民軍。不過這兩個版本中,參與起事的人數都不少,使用的武器也並非只是兩把菜刀。

第三種說法即1917年12月,賀龍與另外一名青年手持兩把菜刀,襲擊了護送縣長的衛兵,奪得兩把漢陽造步槍,以後又重新組織起武裝。後來,賀龍在黨的“七大”前填寫履歷表時寫道:“1917年,曾用兩把菜刀,發展到百餘人的隊伍,任援鄂軍第一路總司令所屬之遊擊司令。”因此,這最後一種大概就是“兩把菜刀起家”的準確版本了。

“七十次”找黨

1951年,賀龍曾對一位同志說過:“有的材料寫著我七十次找黨,算上歷次的要求,我也記不清了,沒有七十次,恐怕也有幾十次吧。”

賀龍“幾十次”要求入黨, 直到他領導南昌起義軍南下廣東抵達江西瑞金時,才實現了自己平生的夙願。

1927年8月,31歲的賀龍參加南昌起義,他當時還不是共產黨員,卻擔任了起義的總指揮。他堅定的理想信念、傳奇的入黨經歷,已然成為了一部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動教材。

贺龙:七十次找党,终在瑞金圆梦

北伐時期,賀龍就已經是一位英勇善戰、戰功赫赫的著名左派將領。在國共分裂、大革命失敗的歷史緊要關頭,各派勢力爭相拉攏他,蔣介石派人遊說、拉攏賀龍,許諾給他當國民黨中央委員、任江西省主席,並贈送一棟地處南京的大洋樓,賀龍斷然拒絕。

就在他剛剛升任軍長、官運亨通的時候,中國大地正是狼煙四起,血雨腥風。中國共產黨處於背時,大革命處於低潮的轉折關頭。然而, 他這個連共產黨員都不是的國民軍將領卻置高官厚祿、個人生死於不顧,毅然捲進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大潮,並於南昌起義失敗的危難時刻加入中國共產黨。因此,後人評價他是“皮鞋不穿穿草鞋,高樓不住鑽蘆葦。”這也正是賀龍的偉大、傳奇之處。

1926年8月,賀龍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第一師師長,據守常德。這時, 中共派周逸群帶領一個宣傳隊到賀龍部工作( 後任政治部主任),賀龍十分高興。第二天早晨,賀龍起床後在漱口,周逸群來到他的辦公室看報。賀龍說:“很對不起呀!在貴州吃了你家收租來的穀子。” 周逸群說:“ 不要緊,只怕革命軍吃少了,吃的越多越好!”賀龍心想,周逸群一定是共產黨員。於是,第二天就對周逸群說:“ 我要參加共產黨和改造部隊。” 周逸群答道:“ 共產黨不是關門的,只要夠條件,一定有人找你。改造部隊靠廣東派幹部來是不可能的,要自己培養幹部。”賀龍完全同意周的意見。於是,根據黨的指示和賀龍的要求,周逸群派人在常德招生,並從部隊中挑選,開辦了兩千多個學生的政治講習所。從此,賀龍和周逸群在一起工作,開闊了眼界,加深了對共產黨的認識,並多次向周提出入黨要求。

南昌起義中,賀龍任總指揮,冒著槍林彈雨站在離敵人不到200米的石階上指揮戰鬥,並贏取了勝利。起義成功後,軍隊按原定計劃揮戈南下。南征途中,賀龍始終堅定沉著地指揮戰鬥,期間又多次向周逸群提出參加共產黨的要求,周逸群把這一要求報告給了周恩來。

會昌戰鬥後,部隊進抵瑞金,根據賀龍多次要求,周恩來便向前委提議討論賀龍入黨的問題。前敵委會討論後一致同意周恩來的提議,批准吸收賀龍入黨。

贺龙:七十次找党,终在瑞金圆梦

1927年8月26日,經周逸群、譚平山介紹,賀龍在

瑞金市綿江中學(現在的瑞金四中)宣誓入黨,終於實現了他一直以來的心願。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來在賀龍入黨宣誓儀式上高度評價賀龍, 說:“組織上對賀龍很瞭解,賀龍同志由一個貧苦農民經過鬥爭,成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很不容易。多年來,賀龍同志積極追求真理,是經過考驗的,是信得過的。”入黨後,忠誠自矢的賀龍立場更加堅定,鬥爭更加堅決,正如他所說的:“從此我指揮的軍隊是黨的,我就是黨的人了! 黨就是我的生命!”

贺龙:七十次找党,终在瑞金圆梦
贺龙:七十次找党,终在瑞金圆梦贺龙:七十次找党,终在瑞金圆梦
贺龙:七十次找党,终在瑞金圆梦

如今,賀龍入黨處舊址已經成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被列為黨員學習教育基地和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會有來自各地的黨員到這裡接受教育,學習賀龍等革命先輩堅定理想信念、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的革命精神。瑞金四中學生每年的“開學第一課”,也會在這裡進行。

贺龙:七十次找党,终在瑞金圆梦

新中國成立後,家鄉人民非常懷念賀龍同志,家鄉代表到北京向賀龍彙報工作時,提出要恢復賀龍故居,但賀龍說:“要修就修一所學校,讓鄉里的娃兒們好上學。”在賀龍同志支持下,桑植人民修建了一所中學,取名為“賀龍中學”。

1975 年6 月9 日,周恩來抱病出席了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的賀龍骨灰安放儀式,高度評價了他英雄的一生,並在賀龍的遺像前深深地鞠了七個躬。1982 年10月16 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為賀龍同志徹底平反的決定》,充分肯定賀龍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光輝的一生!”

贺龙:七十次找党,终在瑞金圆梦

這裡是

贺龙:七十次找党,终在瑞金圆梦

瑞金市共和國搖籃5A景區

期待 您的光臨

贺龙:七十次找党,终在瑞金圆梦
贺龙:七十次找党,终在瑞金圆梦

監製:劉 亮

贺龙:七十次找党,终在瑞金圆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