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轎車競爭首現「三劍客」(下)《中國汽車四十年》

轎車競爭首現"三劍客"(下)【第一支柱】

導語:"三劍客"的出現,可以看作汽車合資的第二次高潮,即從單一的產品向高端和多元化產品轉變。由此,汽車競爭由體制推動轉向市場化的充分競爭。

撰文/徐建華

【上接:轎車競爭首現"三劍客"(中)】

第二次合資浪潮

"蒼茫茫的天涯路是你的漂泊,尋尋覓覓長相守是我的腳步……"《戀曲1990》裡,才華橫溢的羅大佑寫出了人們對愛的無怨無悔,而對於那些開啟中國汽車市場新天地的人們來說,他們對汽車的愛同樣無怨無悔。

2016年9月8日,一汽大眾總部盛裝迎賓,門外立起了25週年的紅色標牌,廠區內陳列了出其25年曆史的功勳車型:60萬公里無大修的捷達,"穿越歐亞大陸"的捷達,下線的第100萬輛新寶來,還有第一臺奧迪200。是夜,一汽大眾25週年感恩之夜就在此上演。

14|轎車競爭首現“三劍客”(下)《中國汽車四十年》

時光荏苒,2014年,在中德兩國總理的共同見證下,一汽與大眾的合資再次續延25年。"這是一個歷史的節點,在這個時點總結收穫與反思不足是十分必要的。"9月7日,一汽大眾成立25週年慶典的前一天,時任一汽大眾董事、總經理張丕傑和他的經管會同事們坐在了聚光燈前。

仲秋的長春,夜微涼。但當兩位一汽大眾的締造者———81歲高齡的耿昭傑與90歲高齡的哈恩博士令人頗感意外地出現在現場時,現場的熱情驅走了外面的寒意。當年他們倆的一次握手,成就了一汽大眾;如今他們再次握手,成為一汽大眾中德成功合作的見證。

我們常說,歷史看上去往往像是形成於一連串絲絲相扣的偶然,其影響要在後來的時光裡才會彰顯。一汽大眾成功開啟的中國汽車合資模式,不僅開創了一汽發展的新歷史,更開啟了中國汽車合資的新浪潮———從單一的產品向高端和多元化產品轉變的開始。由此,汽車競爭進入體制造車轉向市場化充分競爭的升級。

進入20世紀90年代,在"三大三小"六家企業合資後,中國汽車市場開始享受整個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成果,市場的暴利和需求增長開始讓福特、通用、豐田等坐立不安。也讓上汽、一汽、東風做大做強的慾望膨脹,因此第二波合資高潮來臨了。

14|轎車競爭首現“三劍客”(下)《中國汽車四十年》

與當年大眾、美國汽車(後為克萊斯勒收購)、標緻試探性進入中國不同,中國作為潛在巨大的轎車市場已經浮出水面,足以吸引它們做戰略性佈局,所以大眾第二次跟一汽合資敢於一次性上馬15萬輛的規模。

第二波合資潮來勢如此兇猛,並不讓陳祖濤等產業老人感到意外。奧迪100在1989年的國產化率為6.68%,而1997年已經達到93%;神龍富康ZX在1993年投產時國產化率僅為3.6%,1998年的國產化率達85%。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經過10年發展已經初具規模,跨國公司們不再感到心裡沒底。當然在第二次合資浪潮中,跨國公司們的積極性和後來的收穫不盡相同。比如通用、福特在美國本土市場被本田、豐田壓制得厲害,迫切需要尋求新的海外市場增長點。正是由於跨國公司心態不一,中國市場增長迅猛,合資在這一階段也從"一對一合資"的單邊主義,走向了"一對多"的多邊主義。產品線也從單一產品邁向了多元產品,尤其是中高端產品逐漸進入市場。

縱向來看,第二次合資浪潮的開啟看似偶然,其實是必然。國內汽車產業發展的衝動和國外汽車品牌市場的需求在歷史交會點彙集,而這樣的歷史功績在當今不言而喻:奧迪不僅牢牢把握住了中國公務車市場,而且還長期成為中國豪華車市場的領跑者,成為它同鄉競爭者———奔馳、寶馬的追趕目標;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別克在全球最大的市場,甚至在2009年通用汽車品牌變革中,正是看到了別克在中國市場的成功表現之後才被留下,否則通用留下的可能就是奧茲莫比爾了,更有甚者,中國別克準備出口到美國市場;進入中國快20年,雅閣一直堅持垂直換代並不斷進化,並贏得超過150萬中國車主的信賴。

三種文化的碰撞

在中國的武俠文化裡,"劍"有著獨特的地位,被看作是兵器之首,因此以劍為兵器的劍客自然在江湖上備受尊重。受法國《三個火槍手》的影響,"三劍客"成為中國文化裡的雅稱,也是武俠江湖裡的主角。

14|轎車競爭首現“三劍客”(下)《中國汽車四十年》

奧迪、別克、雅閣,被國人賦予轎車"三劍客"的美譽,這不僅是對其產品、品牌的認同,更是一種文化上的肯定,是對這些國外品牌和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一次文化交融,它們之間的競爭,也不僅僅是技術、產品和品牌的競爭,還是不同汽車文化、製造工業的競爭。

我們知道,汽車工業作為一項集大成的產業,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制造業軟件實力和硬件實力的雙重標杆。作為汽車產業的鼻祖,德國汽車工業一直是汽車產業的翹楚;而作為當今世界的第一大製造強國,美國的汽車業同樣不甘落後;戰後大獲成功的日本製造,同樣在汽車工業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德國英戈爾施塔特,一座僅擁有12萬餘人的小城市,因為奧迪汽車公司總部坐落於此,令其知名度頗高。走進這座"奧迪之城",你會發現奧迪品牌的影響力無處不在———城市街頭有50%左右的汽車都是奧迪旗下的產品;甚至還有人開玩笑說:"這座城市中的人,不是奧迪的工作人員,就是奧迪工作人員的家屬。"

博物館,文化的象徵與傳承的標誌。走進"奧迪之城",奧迪博物館就是必選的參觀之地。佔地7.7萬平方米的奧迪博物館收藏了50餘款奧迪品牌各個時期里程碑式的車型,可謂是奧迪品牌歷史發展長河的縮影。一進入博物館,一座緩慢運行中的"奧迪汽車摩天輪"就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在摩天輪緩緩地運行中,奧迪品牌眾多的經典車型都會一一出現在人們眼前,從老爺車到現代車,從兩門緊湊型車到造型誇張的賽車,都在靜靜地訴說著奧迪輝煌的歷史,更展示著德國汽車的文化與文明。

14|轎車競爭首現“三劍客”(下)《中國汽車四十年》

美國,一個被譽為"車輪上的國家"。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中的戴維有句話:"我們美國的文化是建立在汽車上的。"通用汽車是美國汽車的代表之一,其別克的"三顆子彈"標誌和奧迪的"四環"標誌一樣,成為通用汽車走出去的文化象徵。

不同於德國和美國,日本的汽車工業起步比歐美國家約晚30年,甚至是靠抄襲才發展到今日的地步,本田是從摩托車起家的,不過匱乏的自然資源卻成就了日本汽車節油的特性。

德國車、美國車、日本車……奧迪、別克、雅閣現在經常會被貼上這樣的標籤,既是表明它們的出身,也是不同汽車文化的寫照———德國車耐用,美國車耗油,日本車節能。

隨著21世紀的來臨,中國汽車產業也將進入新的世紀,譜寫新的篇章,但那個留在20世紀90年代的"刀光劍影"永遠不會讓人忘懷,也註定要成為中國汽車江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