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楊偉
簡單到只需要四個字來表述,“殺人誅心”。
日本有一部極喪的電影,叫做《告白》。
影片的開頭,是學生在喧鬧的教室裡嬉笑打鬧,看上去就像一部正常的校園青春片。然而繼續看下去你就會發現,這片子並不是表面上那麼單純簡單。
在班級結業典禮上,森口老師平靜地告白:自己的女兒愛美被害身亡,兇手就是班上的兩個學生,渡邊修哉和下村直樹。兩個人坦誠了自己是兇手,但並不認為自己有罪。這樣一件悲傷的事情,卻並沒有人在意,臺下依舊一片喧囂之聲,直到森口說出,她女兒的爸爸是一位HIV感染者,她已經在那兩人的牛奶裡注射了感染了HIV的血液,臺下才一片驚恐。
修哉是個天才,繼承了他身為學者的母親的優良基因,但他的母親卻認為他是個累贅,耽誤了自己的發展,最後選擇了離婚,拋棄了修哉。修哉為了得到母親的關注,虐貓、殘害動物,卻始終未能如願,最終,他想到了殺人。
殺害愛美后,修哉看到了博客上母親的留言,他欣喜若狂,在約定的時間去了母親的辦公室,卻發現母親已經和另一個男人度蜜月去了。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真的被拋棄了。為了報復這個世界,他錄了一段自殺視頻,並把自制的炸彈放在了學校裡,想讓所有人為他陪葬。
在他演講完之後,修哉按下了引爆按鈕,然而他期待的爆炸並沒有出現。手機鈴聲響起,是森口老師打來的。森口告訴他,她已經把炸彈轉移到了他母親的實驗室裡。
如果修哉心裡還有哪怕一絲絲善念,他的母親就不會被炸彈炸死。
可是他沒有。
修哉從頭到尾都是冷漠的,他只愛著母親,把其他所有人的生命都當作了草芥。他從未有過一絲愧疚和難過,殺害愛美后沒有,殺害曖昧女友美原時也沒有,他的內心,無比強大。
然而當修哉得知是自己親手殺死了母親之後,這個冷血無情、內心強大的人,終於崩潰了。
片子末尾,森口走到崩潰的修哉面前,對他說,“今天是你改過自新的第一步”。
修哉似乎想到了什麼,他掙扎著爬起身,想要獲得森口的原諒。
森口卻笑著說了一句,“開玩笑的”。
“啪嘰”,重要的東西消失的聲音。一聲微不足道的脆響,足以徹底摧毀一個人。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辦法,不是毀掉他,而是讓他失去最重要的東西。
高太爺
我是何蕙,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諮詢師。
要如何摧毀一個人?其實很簡單,只要做到三點:隔絕的環境、恐懼的壓力、剝奪他的希望而使之絕望。
曾經聽過一個試驗:科學家用一個身體健康的即將被執行死刑的死刑犯作為實驗對象,把死刑犯的頭用黑布套矇住,接著對他說:現在將用針刺入你的動脈,給你放血,最後你會血盡而亡。其實只是用一接著膠管的針頭刺入該犯人的皮下,似乎很疼,但是並沒有淌血。然後科學家用另一根水管接到旁邊的水龍頭上,讓水慢慢的滴出來,滴到一個銅盆裡,並控制著滴水的頻率,使罪犯感到血正從他身上流出來。開始滴的稍快一些,然後漸漸慢下來,直到沒有聲音。這個過程裡死刑犯一動也不動,開始還呼吸急促,到後來就慢慢聽不到他的呼吸了。當所有模仿滴血的聲音結束後,試驗也結束了,再把死刑犯的頭罩拿下來,發現死刑犯已經死了,且圓睜著雙眼,表現出極度的恐懼。檢測死因是受到驚嚇緊張而引發心力衰竭。
這個案例中,死刑犯處於被隔離的環境,周邊沒有任何人,他只能孤獨地忍受著內心的恐懼,沒有人可以交流也無法獲知外界的正確信息;同時,耳邊一直聽到水滴聲讓他以為是自己體內血液的流失,死刑犯要面對死亡的恐懼和與之而立巨大的心理壓力, 同時,由於他被告知自己將這樣孤獨地死去,被剝奪了生存的希望,處於瀕臨死亡的絕望中。就這樣,他的心理防線被攻破,完全地被摧毀,以至於驚恐而亡。
而在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事件。西漢景帝時期,漢景帝的長子劉榮本被封為太子,後被廢為臨江王,因被告發侵佔宗廟土地作為宮室,被著名的酷吏郅都抓捕後關了起來,日夜審訊言辭恐嚇,劉榮請求郅都提供刀筆、竹片等書寫工具,打算寫信向景帝謝罪,郅都拒絕了劉榮,還給手下下令,禁止向劉榮提供書寫工具,並禁止與劉榮交談,只是這樣關押著他。沒幾天之後,劉榮就在被隔離在暗無天日的牢獄的害怕與絕望之中,選擇自盡。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與其他人的交流不僅是為了日常生活的需要,同時也是種精神需要。從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可以看到,對犯人最嚴厲的懲罰就是關禁閉,被隔絕到小黑屋中數天,不能與任何人交流也沒有文字書籍可看,只要持續幾天,人就會受不了,以至於剛從小黑屋中放出來的時候看守衛都會覺得是救星。從物理上將一個人與他人隔絕,讓他無法與人交流,或者是在精神上的隔離,被周圍人視而不見,被排斥被孤立,這都會對一個人的心理產生極大傷害。因為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是渴望被群體接納或認同的。一旦這種認同感被人為剝奪,這會損害他的精神健康,長期以往,甚至會引發心理疾病。
而巨大的恐懼和壓力也對人的神經系統產生影響,使人一直處於緊張焦慮的狀態,這會壓垮一個人的意志。這就是為什麼施壓或連續詢問的審訊手段會被運用,因為它確實會對被審訊人員造成巨大精神壓力,從而減弱對方的抵抗力,更快地獲得想要的答案。而這也是為什麼長期的焦慮及精神緊張會引發抑鬱症等心理問題。
而被剝奪希望則會瓦解一個人解決磨難的動力,如果被告知並且使之相信無論如何都無法脫離自己不想承受的痛苦狀態,大概極少有人能再獲得動力去擺脫面前的困境,因此自然而然最終陷入了崩潰的情緒中。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摧毀一個人有多簡單?
如果用我的個人經歷來說,非常的簡單!
我曾經讓一個女孩子,跪在我家門口哭了一整夜,我就在門內靜靜的聽著。
離開我的另一個世界,她是被很多人追求的女神,有的男人跟她說話,都要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惹她生氣了。
我住的小區,就在我家樓上,有個哥們和女朋友吵架跳樓了,警察過來調查取證,後來證明是自殺,就不了了之了。
這是一個很陽光開朗的人。甚至都很難在別人的口中聽到他和誰不和。
摧毀一個難嗎?
真的不難,有很多方法,可以徹底抽空一個人的理智。
人在失去理智的情況下,能幹出多麼沒有下限的事,是你難以想象的。
我自己有很多摧毀的案例,她們被我稱為試驗品,我一直很謹慎的把她們控制在死亡的邊緣,我知道做的事遊走在法律的邊緣,所以我不敢和任何人公開,只能說說自己對這些事一些簡單的理解。
太深入的,我也不能講。
人性之中,有兩個致命的弱點。
1.恐懼
2.貪慾
恐懼可以剝奪一個人所有的安全感,把一個充滿自信的人變得畏畏縮縮。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恐懼的事。
就拿我摧毀過的例子來說事。
在對方最幸福,感情最充滿幻想的時候。
強行的放大對方的錯誤進行摧毀。
把對方的所有感情幻想,情感上的投資,都給剝奪掉。
這時候,這個人,只會想到一件事——無論如何都不能失去你。
這就叫恐懼。
這種恐懼感,能夠抽空人的理智。
使人一直處於害怕失去的漩渦當中。
再來講講貪慾。
賭徒是最容易被毀掉的一類人。
因為什麼?
曾經有個賭徒朋友跟我說。
做生意有什麼賺錢的?
可能你一個月的收入,就只是我一晚上的遊戲。
結果呢,和我說這句話的這位哥們。
因為,貪慾把自己毀掉了。
妻離子散,家庭破碎。
這些都是貪慾,導致的。
想要摧毀一個人,可以用恐懼和貪慾抽空他的理智,並且不斷的把他推向痛苦極限的邊緣。
你會發現,你不僅僅是摧毀了他。
還得到了一個任你控制的玩具
創愛情感
摧毀一個人沒有我們想象中那樣難,甚至可能比其他答主提到的“毒癮”、“災難性事件”更簡單。
當一個人反覆嘗試、努力去做一件事,但卻沒有收穫任何進展時,他就可能會陷入一種被動的消極狀態,併產生一種無奈和絕望的感覺。他會認定自己再怎麼努力,也改變不了什麼。即使原本可以採取行動來避免不好的結果,他們也會放棄反抗。比如,一個人如果長期處於孤獨的狀態,他可能會判定孤獨就是生活的常態,不再努力嘗試去與其他人社交。
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習得性無助,它會給人帶來持久的負面影響,並且,有可能會摧毀一個人。
(圖自Gratisography)
為什麼說習得性無助會摧毀一個人?
1. 不健康的歸因方式讓他們長期處於無助、無望中
歸因是指,人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過程,作出的解釋和推論。習得性無助的人傾向於將壞的結果歸咎為一些內在的、普遍的、穩定的因素。
比如,一個習得性無助的學生可能會將成績不好歸結為自己智商不夠,並認為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提高成績,並且自己智商不夠這一點也會使得自己在除了學業以外的地方也表現不佳。這種歸因方式使得他們放棄努力,並長期處於無助、無望的情緒中。而事實上,他們成績不好還可能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或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
2. 抑鬱
習得性無助很容易導致抑鬱——當一個人不再認為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覺得付出的努力與最終的結果無關,那麼可能就會變得無助和無望。這裡的抑鬱,不僅僅指持續一段時間的普通的抑鬱情緒,也包括更嚴重的抑鬱症狀。
3. 對未來存在消極的預期,並讓消極預期成真
除了對現有生活失去了控制感,習得性無助的人還會對未來產生消極的預期,認為“怎麼努力也沒有用”、“反正自己希望的結果也不會發生”。更糟糕的是,一些即使在可改變範圍內的事情,由於他們的不作為,真的無法改變,使得他們的消極預期成真,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那麼,要如何走出習得性無助?
如果你日常就一直籠罩在無奈和絕望感中,覺得自己做什麼都無法改變現狀,我們有些小建議想分享給你。
檢查自己的歸因模式,問自己,“這真的是由這些不可變的因素造成的嗎?”“這是永久的困境嗎,還只是一時的困難?“
不要輕易說出”不可能”三個字,多給自己一個嘗試的機會。
將抽象的大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小目標,先把注意力集中在完成小目標上,小目標通關後,及時地用來激勵自己,慶祝自己每一次“微小的勝利”。
習得性無助可能真的能摧毀你,但是,擺脫它卻能讓你變成一個強者。希望這篇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Reference
Seligman, M. E., & Maier, S. F. (1967). Failure to escape traumatic shock.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74(1), 1.
Peterson, C., Maier, S. F., & Seligman, M. E. P. (1993). Learned helplessness : a theory for the age of personal contro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imkin. D. K., Lederer. J. P.& Seligman. M. E. P. (1983). Learned helplessness in groups. Behaviour Research & Therapy, 21(6), 613–622.
Abramson.L. Y. Seligman. M. E. P.& Teasdale. J. D. (1978). "Learned helplessness in humans: Critique and reformulation".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87 (1): 49–74.
知我心理學
摧毀一個人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他患上「習慣性無助」。
我們家農村,很多人年輕的時候,非常努力,非常努力,他們的夢想,就是想掙多點錢,然後能夠在家裡蓋房子,接著娶妻生子,過上美好的生活。
但因為沒有受過多少文化教育,家庭背景又不好,他們所謂的努力,一直都停留在「低質量」之上。
他們去到工廠打工,依靠不斷加班來爭取獲得薪酬的提高,他們無論怎麼努力,工資依舊沒有多大的提高。
剛開始的時候,可能還會反思一下自己,可能是在深夜輾轉反側的時候,發誓第二天一定要更加努力,或者是和朋友互相打氣,然後互餵雞湯。
但幾年過去了,他們的工資一直都停留在3,4千之間,他們逐漸明白,無論自己多麼努力,多麼拼搏,在這個時代裡,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功成名就是沒有多大的可能了。
於是你可以看到這樣的一種現象:
無論有多麼看似美好的機會擺在他們的面前,他們就是提不起勁去努力,他們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沒有慾望,更加沒有什麼追求。
積極心理學塞利格曼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他讓狗一直處於被電擊的狀態,無論狗多麼努力想要掙脫,但都是徒勞。過了不久之後,再有機會讓它逃離,它已經不會有任何心思想要去逃離這個被電擊的環境了。
塞利格曼把這種現象稱之為「習慣性無助」。
如何毀掉一個人?最好的一個辦法就是,給他足夠的打擊,讓他在多次的打擊之後,慢慢認定自己是無能為力的,讓他覺得自己是活該,是理所應當過著這種生活。
一個人最糟糕的處境,就是失去了拼搏的信心,自己覺得自己,已經無可救藥了。
曾少賢
摧毀一個人是不是簡單,取決於這個人的內部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由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節構成。就是說,你認為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認為外部世界是怎樣?你對自己或者生活,有怎樣的情感體驗?你的行為模式是怎樣?…而靠外部環境去摧毀一個人是很難的。別人的詆譭、傷害、遭遇的重大變故,都很難真正擊垮一個人。有時候看起來好像是經歷了一些糟糕的事情,讓一個人倒下,其實究其根本,是自己對自己的否定,才真正喪失了希望。
我想,世界上並不缺少這樣的故事,這些人都很堅強,有力量,難以摧毀。那麼也一定有相反的故事:一個女孩,從小都以自己是一個漂亮的女孩自居,忽然到了青春期,她長了好多痘痘,她為此而鬱悶煩惱,她的心情影響了身體,又長出好多痘痘,小女孩心中那個“漂亮”的自己的認知已經打碎,她每日看鏡子,每日都深感抑鬱。她出現了自殘行為,想死的衝動。這是一個被擊垮的典型例子。你問擊垮一個人有多容易?從這個例子來看,太容易了。我們可能會覺得,這個女孩也太脆弱了,長几個痘痘就導致她被擊垮了。
如果用冰山來形容一個人,那我們看到的,都是浮出水面的一個角,我們沒有看到的有很多,比如,這個女孩抑鬱背後的想法:她覺得自己不漂亮了,所以就不會有人喜歡她了,她因此一無是處了。她是怎麼形成這種想法的?我們可能推測她的父母對她的養育可能出現了問題,也許女孩沒有獲得過高質量的愛的體驗,或者說得到的愛是有附加條件的,她只有滿足父母的要求才能得到認可。沒有感受到過自己本身存在是有價值的,值得被愛的。甚至父母這樣指責:你很糟糕,你毫無價值,除了長得好看之外,你有什麼用?長大後,她就會用父母對待她的方法對待自己,用父母的眼光認知自己。這些東西藏在潛意識深處,會引發一系列問題。
一個人是不是堅強,取決於他的自我認識,經歷挫折和磨難,是不是還能發自內心覺得自己好。自我認識的建立最早還是依賴父母的對待,長大後,命運就在我們自己手裡,我們完全可以成長自己,重建認知。
回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劉瑾
暖心理
只要人心胸強大、心態好、誰也推毀不了誰、人生在世總會遇到不少曲折和不順、人與人之間的誤解、誹謗、排斥、妒嫉、冤屈、要看人的心態怎麼去面對、強者經過磨練更堅強、弱者會在痛苦中難以自拔、但經過多次磨練後也會變得堅強、世上除了生死、什麼都無關緊要、所謂車到山前凝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船到橋頭自然直、此路不通走另路、都是前輩總結出來的人生經驗……你自身強大、誰也摧毀不了、大不了與此人斷絕往來、走自己的路、過好每一天、做生活的強者
瑛144773639
從心理學上來講,摧毀一個人只需要徹底崩塌他的信仰,否定他的人生,就這麼簡單。
一,語言
語言是一把利刃,傷人不見血,摧毀一個人,僅僅只是惡語相加,日繼一日,不出一月,其人徹底瘋狂。
二,視而不見
刻意的忽視,冷漠相對,長此一往,不出三月,此人必定崩潰!
提示;以上兩種皆為身邊比較近的人才能做到的方法。如果不是恨得入骨,還是商量一下為好,各自安生。
另外對於一些職場上的仇人,摧毀起來或許有些困難,因為某人根本不在乎你,或者根本不鳥你,摧毀其的方法必定是心狠手辣;
一,否定其工作成果,不論某人做什麼,皆認為其是粗鄙不堪,如野狗難登大雅之堂,嗶哩嗶哩,直接打壓得某人信心全無。
二,製造輿論,拉幾個聊得來的夥伴,一起鄙視某人,嗶哩嗶哩某人隱私,組團鄙視某人,不出個月,某人定會抑鬱而終~~
最後;以上幾條建議有些太狠了,鄙人也感覺有些發冷呢!須知‘損人者必遭天損’,希望所有的恨都能得到釋放。還是不要這樣摧毀某人了,講和吧!
綠棗樹
看了幾條回答。。。心理學不是那樣的,不是你說幾個雞湯故事就算是心理學了。。。
摧毀一個人,最經典的心理學現象,是這樣的:
1973年8月23日,兩名有前科的罪犯簡-艾瑞克·歐爾森與克拉克·歐洛夫森,搶劫瑞典斯德哥爾摩內位於諾瑪姆斯托格廣場最大的一家信貸銀行,並挾持了四位銀行職員。在與警察僵持了130個小時後,歹徒最終投降。然而這起事件發生後幾個月,4名曾經遭受挾持的銀行職員,仍然對綁架他們的人顯露出憐憫的情感,表明並不痛恨歹徒,表達他們對歹徒不但沒有傷害他們卻對他們多加照顧的感激,並且對警察採取敵對的態度。
這兩名搶匪劫持人質達5日之久,在這期間他們威脅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時也表現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錯綜轉變下,4名人質抗拒政府最終營救他們的努力。斯德哥爾摩綜合徵因為在斯德哥爾摩人質挾持事件中被發現而得名。
研究者發現到這種綜合徵的例子見諸於各種不同的經驗中,從集中營的囚犯、戰俘與亂倫的受害者,都可能發生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還有大量這樣的案例,感興趣可以上網自己搜一下。比較神奇的,是綁架婦女並長期囚禁對方當性奴的罪犯,在被警察關進牢裡後,被綁架的姑娘經常來看他,一直等到他出獄後,和他結婚生了孩子……
這樣的事在中國也發生過,當年的「洛陽性奴案」。變態罪犯專門找路邊站街的妓女、或者單身外出務工的社會邊緣女子下手,把她們綁架之後關在自己家地下挖出來的地牢裡,每天只給吃喝,不定期去強暴她們,並且誰表現好誰就能多享受到一點點空間和食物。很快,這些受害者就變成了他的幫兇,甚至出去幫他綁架其他女孩子回來,或者在地牢裡「爭風吃醋」殺死其他被綁架者。直到罪犯被起訴,這些受害者中還有人主動替罪犯求情,說他並不是壞人,平時對我們挺好的。——後來這些新聞很多都被撤掉了,因為普通人無法理解,又害怕教會罪犯。這就是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簡單來說,不管是多強大的人,只要處在滿足以下 4 條特徵的環境中,一般幾個月之內就會變成一個精神上的奴隸:
恐懼,相信自己的生命安全完全掌握在對方手中
隔絕,與外界的信息全部被切斷,只能和控制自己的人溝通
絕望,人質完全相信,想逃跑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感激,控制者對人質施以小恩小惠,人質因此感恩戴德
人性是複雜的,但在極端場景之下,就會變得簡單。這就像如果你從 2 樓的窗臺上失足墜落,根據不同的姿態、地面情況、身體素質、甚至是風向,你會受不同程度的傷。但如果你從 200 樓墜落,除非這是一道腦筋急轉彎的題,否則你是死定了。
科學家種太陽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摧毀人的有很大的難度,但是也並不是非常困難,有時候可以說是非常容易。
你要摧毀一個人,可以從以下三種情況著手,會非常的容易,而且可以說是毫不費力。
第一,一個人沒有經過什麼大風大浪,一生都平平淡淡,順風順水,風平浪靜,那麼他遭遇一點小小的挫折,可能會出現心理問題,甚至出現自我否定,甚至心理崩潰,他對於其他人沒有足夠的心理防禦機制,太過輕信其他人,甚至會高估自己的某些能力,甚至是心理防禦機制,他在遭遇挫折的時候,很可能會被周圍的人一句不經意的一句話,甚至出現一個讓他無法解決的問題,它就會不斷的陷入死局,甚至不斷鑽牛角尖最後出現心理抑鬱,甚至是心理崩潰,任何一個人說出的任何一句看似無關緊要的話,都會成為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他已經把自己放在了心理防禦的邊緣,甚至是心理防禦的懸崖,因為沒有任何的退路可言,甚至連逃避都不可能。
第二.性格內向的人,如果遭遇一些世界,他不會隨便找別人傾訴,而是把任何事情都憋在自己的心裡面,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心理問題,你會出現失眠,焦慮,甚至是惶恐不安的現象,他自己本身處於壓抑的狀態,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遇到任何事情都會覺得心跳加速,甚至全身冒冷汗,我有人察覺到他的這些異常現象,說出一句挖苦他的話,他甚至會發瘋,而且會出現神經錯亂的現象,因為他的心理自控能力已經達到了極限,別人的這句話無疑是雪上加霜,也會在他的心裡形成一個魔障讓他無法自拔的落入深淵。
第三.平時他非常信任的人,做出了某些行為或者某一件事情,深深的傷害了他,他的心裡就會對某人充滿了怨恨,甚至是自己的心裡充滿了自責,這件事情或這個人會成為他心裡的一根刺,這時候他寢食難安,甚至會為以後的心理問題埋下相應的伏筆,是他本人卻沒有察覺,但是行為會出現偏激的現象,甚至聽到相關的人或事,就會表現的情緒,非常激動,這人的心理已經嚴重的受到了傷害,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是他會對某個人或某件事表現的過於敏感,在特定的場合出現相應的人或事,那麼他的心裡就會失去自控能力,他的心裡也就會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