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非正常下跌,股權質押平倉盤風險會集中引發嗎?pg

 股市非正常下跌,股權質押平倉盤風險會集中引發嗎?pg

股權質押

這些年來,在槓桿牛市撬動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採取股票質押的策略,而時至目前,A股市場基本上處於“無股不押”的狀態,而上市公司未解押的規模龐大,幾乎絕大多數的A股上市公司都離不開股票質押的問題。

實際上,對於股票質押的策略,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牛市環境下利於大幅提升資金有效利用率,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但,在熊市環境下,股票質押的風險卻逐漸突出,而一旦上市公司大股東無法及時補充抵押物以及保證金,那麼上市公司的股票質押,將會輕易觸及預警線乃至平倉線,而在市場進一步非理性下行的時候,則可能會觸及到強行平倉等風險問題。受此影響,輕則大股東、上市公司受到了損失,重則可能會導致上市公司發生實控人轉移、大股東地位驟降等風險,甚至引發局部系統性的風險問題。

由此可見,作為上市公司大股東重要的融資方式,股票質押的風險也將會隨著股票市場的持續非理性下跌而逐漸增加。換言之,即使目前A股市場的股票質押風險尚且處於風險可控的狀態,且從真正意義上觸及到平倉線乃至強行平倉線的股票並不多,或許僅屬於少數現象,但如果股市繼續非正常下跌,上市公司股價繼續陰跌,那麼上市公司警戒線、平倉線也可能會被先後擊穿,而股票質押風險也可能會由少部分擴展到大面積的衝擊影響,這對於上市公司大股東、質押方等,將會面臨較為直接的考驗。

時下,國內金融市場正處於加速去槓桿化的過程,而金融市場的去槓桿也從資金端逐漸延伸至資產端乃至其餘領域,而如今的全方位、多領域去槓桿舉動,實際上也或多或少牽涉到上市公司主體乃至更深層的領域。

實際上,對於涉及股票質押的上市公司而言,不僅需要考慮到自身質押率高低的問題,而且仍需要關注到自身的融資成本、融資利率以及質押期限到期等因素。在實際情況下,雖然質押方已作出了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但這更可能建立在金融市場相對可控的基礎之上,而若金融市場發生局部系統性問題,而引發股市的非正常下跌,那麼上市公司“無股不押”的問題終究還是可能存在集中爆發的風險。

“防風險、守底線”,這是近年來國內金融市場的政策底線,但在實際情況下,風險可控固然好事,但仍需要提防局部突發風險的發生,如上市公司質押到期後,是否可以抵禦較為龐大的償付壓力;上市公司質押率偏高的情況,一旦遭到集中平倉風險,質押方等核心群體可否做好相應的危機應對準備等。

或許,對於股市非正常下跌的行為,已經超越了不少上市公司大股東的預期乃至承受底線,而對於部分大股東而言,目前尚且有能力補充質押物或保證金,以維繫上市公司比較平穩的狀態。但是,如果股市繼續非正常下跌,乃至出乎了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承受底線,那麼未來大股東可否有能力繼續補充質押與保證金,這可能存在一定的未知數,而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大面積觸及預警線乃至平倉線的風險,這也直接考驗到各方的實際承受能力。

質押規模達到萬億級別、參與質押的股票數量多達九成以上,而對於A股市場長期存在的“無股不押”現象,可能到了需要解決的時候了。但是,對於參與質押的上市公司命運,可能與去槓桿力度的用力程度有關。換言之,若強力監管環境下,去槓桿用力過猛,可能會加劇風險的集中釋放,屆時難免會發生局部系統性風險,但換一種角度思考,這可能會是一種最直接的解決方法,但這顯然與金融市場“防風險、守底線”的定調環境有所背離。

或許,對於上市公司而言,若股票市場進一步非正常下跌,可能會引發更大面積的回購現象,而更為直接的策略,可能會採取像2015年下半年的任性停牌策略,而密集停牌現象可能會再度上演。

由此可見,對於現階段的A股市場,實際上還是處於非常尷尬的局面,而在強力去槓桿的背景環境下,股市表現可能會與基本面狀況有所背離,但若去槓桿用力過猛、或用力不當,還是會構成非理性的衝擊,乃至對上市公司的正常經營、市場的正常運行秩序構成或多或少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