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之祖釋迦摩尼佛!

攬天下百世精品、閱世間眾生萬象

在現在的字典裡很多人對於華夏文明慢慢暗淡,尤其是佛家理學

說到這裡你們很多喜歡旅行的夥伴肯定知道泰國了,那麼去泰國旅遊什麼的最多了那肯定是佛像多的顯而易見了,泰國的寺廟佛像都是非常收到尊崇和愛戴的;到泰國旅遊沒有別的看,就看佛。行走在這個國家的每個角落,處處都能感受到佛的氣息。這個舉國信佛的國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國民信奉小乘佛教。51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有佛教寺院3萬多所,佛像4000多萬尊。5400多萬人口中,常年有職業僧侶20多萬人,因此享有"萬佛之國"和"黃袍佛國"的美譽。

在芭提雅有座七珍佛山,相對高度近三百米,山上刻有巨幅釋迦牟尼像。據說是為了紀念當今泰皇登基50週年由全體國民捐建。這是一個高僧為當朝九世皇找的龍脈,在整座山上剖開一面山,依山用高科技鐳射技術打出釋迦牟尼坐像,用4噸意大利進口的金鑲嵌線條,遠望處金光閃耀。在佛的心臟處,還藏有釋迦牟尼的舍利。遊客來到佛山前,油然而生敬畏之情。似乎慈眉善目的釋迦牟尼正微笑著看著自己,內心世界被他看得一清二楚。[2]佛學博大精深;確實需要發揚和傳承,華夏文明更是精中之最!

三教之祖釋迦摩尼佛!

實至名歸!

下面就是我收藏的三教之祖的明代佛像釋迦摩尼的小佛像

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的太子。其父是國王淨飯王,其母摩耶夫人,來自鄰近的拘利國, 是天臂城主善覺王的胞妹。摩耶夫人在嫁給淨飯王后,多年並未生育。有一天夜裡,她夢到有一頭六牙白象王飛入自己的體內,至此才有身孕。印度有女人回孃家生孩子的傳統,因此,快要到分娩時,摩耶夫人在宮人的陪伴下,啟程趕往天臂城。途徑藍毗尼園時,摩耶夫人下車休息,在她伸手去摘一支無憂樹枝時,從其右肋生下了悉達多太子。可是,在悉達多出生後七天,摩耶夫人就去世了,淨飯王又娶了摩耶夫人的妹妹波閣波提,是她把悉達多撫養成人。

三教之祖釋迦摩尼佛!

釋迦摩尼佛像

面向慈善的宮廷佛像

此像全跏趺坐在雙層束腰蓮花座上,頭飾螺發,頂有高肉髻。臉形方正,神態莊肅。大耳垂肩。身著袒右肩袈裟,下身著裙,衣紋寫實自然。左手置臍下,右手結觸地印。蓮座上陰刻"大明宣德年施"款。整體造型端莊,比例勻稱,工藝精細,為明宣德時宮廷造像的典範之作。

明代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帶木座,系典型的漢地佛造像形式:頭部較大,寬額豐頤,面容沉靜,神態安逸。頂飾螺發,肉髻飾於螺發前部。結跏趺坐,身軀健壯。左手作觸地印,意為降伏群魔,右手結禪定印。身著通肩式袈裟,邊緣鏨刻精美的紋飾。給人雄渾莊嚴之感。

三教之祖釋迦摩尼佛!

此圖為明代釋迦摩尼佛像

該佛像用料為黃銅,黑金,臉、胸、手和足均鎏金。鎏金呈橘黑色,黑皮膚本真。銅壁厚,上手分量重。仔細觀察,在佛像的臉非常面善平和,衣服等部位能看到袈裟的法服端正。而安詳坐姿蓮花之上右手掌心微張,體現了心中有佛身,萬物祥和的佛家理念;打是晚明時期鑄造工藝的特徵之一。晚明時期,國力漸衰。與明早期相比,佛像鑄造工藝相對粗糙,所以明早期的佛像工藝是非常完整的,明時期晚鑄造工藝的缺陷。而相對於鎏金佛像較厚,逐漸被黑體覆蓋根本看不出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表層的鎏金漸漸薄了,年代於是就顯現了出來。這件佛像應為早明時期的作品,年代,工藝,面向,身體,坐姿,法服都能體現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