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經濟的困境:如何留住敢於闖蕩的年輕人?

東北經濟的困境:如何留住敢於闖蕩的年輕人?

在中國企業界,有一位很活躍的攝影師叫作潘石屹。

他是做房地產出身的,由於近幾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風險越來越大,他便放棄了拿地,只守著原有的幾棟樓,做起了包租公,空餘時間則以攝影的方式記錄著這個時代的變化。

從2017年10月至今,他為700多人拍攝了照片,大部分被拍者都來自中國企業界,其中也包括我。我們二人閒聊時,我曾問過他:“你為700多位企業家拍照,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東北經濟的困境:如何留住敢於闖蕩的年輕人?

潘石屹攝

他感慨地答道,這些企業家絕大多數來自民營企業,但是沒有一人來自東北,也許東北沒有企業家。

在經濟界,東北民營企業落後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而潘石屹從一個攝影師的角度,意外的證實了這個真相。

2004年,國務院曾提出過一項國家級的區域經濟戰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重點發展民營企業。轉眼時間過去了14年,攝影師潘石屹依然沒有在東北找到幾家著名的民營企業。

東北經濟的困境:如何留住敢於闖蕩的年輕人?

那麼,東北經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我認為,它大概得了“三種病”:

第一種病,國企病。

在過去很長時間裡,東北是中國最重要的重工業基地。

我翻閱了幾組歷史數據:1945年,東北的工業產值佔據全國工業總產值的85%;1953年,中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156個重點項目中有1/3是在東北展開,這似乎都證明著曾經的東北是中國國有企業最大的聚集地。

當時,遼寧省還有一個外號,叫作“遼老大”,它擁有的國有企業數量排在全國首位。中國的第一爐鋼水、第一艘萬噸巨輪、第一輛內燃機車、第一艘核潛艇、第一臺深海機器人等等全部來自遼寧,因此它的主要經濟指標長期雄踞全國第一。

東北經濟的困境:如何留住敢於闖蕩的年輕人?

但是改革開放之後,國有企業的命運出現了轉折,東北經濟也開始直線下滑,東北三省的GDP增速全部掉到了全國後五位。

我記得90年代初,我曾在瀋陽做調研,當地有個鐵西區,整條大街全部是中國的大型工業區。站在高樓上,一眼望去,除了煙囪、工廠,就是連綿不斷的居民區。到了今天,鐵西區仍然保有亞洲規模最大的工人宿舍區,但遼寧省的GDP卻出現了負增長,變成了全國墊底的“遼老么”。

第二種病,資源依賴症。

東北的自然資源很豐富,居全國各區域之首,它不僅擁有中國最大的糧倉和麵積最大的森林、有煤炭、有東北亞最好的海港、還有大慶油田。

難道資源豐富不是好事嗎?

英國有位歷史學家叫做艾瑞克·霍布斯鮑姆,他在其著作《資本的時代》中提出過一個名詞——“資源的詛咒”,指的是當一個地區的自然資源特別豐富的時候,地方經濟便會對資源產生嚴重依賴,進而阻礙創新能力。

第三種病,官本位。

由於東北地區國有企業眾多,自然資源豐富,所以大量的權力集中到了政府和官員的手中。人們常說東北人最講情義,其實它的潛臺詞是東北人最愛講關係。

東北經濟的困境:如何留住敢於闖蕩的年輕人?

曾經有一位經濟學家為此創造了一個名詞,叫作“結構性問題的非程序化解決”,指的是如果你要在東北辦一件事情,沒有熟人、沒有關係,那麼將寸步難行。

這樣的營商環境,給所有試圖進入東北的外來資本和外來人才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障礙,所以近幾年在投資界也有一個心照不宣的秘密——資本不過山海關。這並不是意味著山海關以北的地方沒有投資機會,而是這些機會被官本位鉗制,失去了平等的競爭機會。

東北經濟的困境:如何留住敢於闖蕩的年輕人?

上週,我因新書籤售去了一趟大連,那是我最喜歡的北方城市,但它的經濟情況卻令我擔憂。

大連是中國的第一個經濟開發區,工業基礎完善、經濟基礎良好,還擁有東北最好的財經大學。但是近幾年大連的GDP始終徘徊在7000億人民幣左右,與它的自然條件和文化背景都極其相似的青島,GDP早已超過了1萬億人民幣,還擁有海爾、海信、青島啤酒等諸多著名企業。

東北經濟的困境:如何留住敢於闖蕩的年輕人?

但是,這一次我去大連還是看到了新的生機。

因為這裡有很多洋溢著創業激情的大連年輕人在關心著他們的家鄉,他們與我聊得最多的話題是:“大連的未來怎麼辦?”“我們應不應該從北京、上海回到家鄉做建設?”“我應不應該離開政府去創業?”“我能夠將哪些風險投資和項目引進到大連來?”從他們身上,我似乎看到了大連和東北的未來。

我一直認為,擁有豐厚自然資源和經濟基礎的東北,只要擁有年輕的創業激情、年輕的行業和年輕的錢,再加上政府年輕的心態和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不需太久時間,攝影師潘石屹一定能夠找到值得他拍攝的東北民營企業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