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長期吃藥對人體的傷害到底大不大?

徐古餘先生

王醫生,你給我開的降壓藥就得一輩子吃下去了嗎?

沒辦法!目前的科學還沒有辦法根治高血壓。

會不會把肝兒了腎了的吃壞了啊?

每次在門診,遇到高血壓的朋友,總能問吃降壓藥會不會把身體吃壞了?這樣的問題。

王醫生半開玩笑半認真說降壓藥首先是把身體吃好了,如果不吃降壓藥,您瞧瞧會怎麼樣:

長時間的血壓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會發生:腦出血、腦梗死、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衰、腎衰、主動脈夾層等等惡性後果。

其實王醫生特別明白大家的意思,就是怕長期吃藥出現副作用,誰也知道是藥三分毒,誰也知道吃藥不好。但是我們需要做一個比較,如果不吃降壓藥,可能造成的後果,是無法挽回,甚至致殘致命性的,比起降壓藥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不知道大了多少倍。


因為一般來說,服用降壓藥都是終生的,所以我們對於自己口服的降壓藥需要有所瞭解,除了指導什麼時間吃,吃多少,吃幾次外,還必須瞭解藥物副作用。

目前我們常用降壓藥的副作用:

1.利尿劑(氫氯噻嗪,呋塞米)

長期大劑量應用可導致電解質紊亂;高尿酸血癥(痛風);腎功能減退,形成高血糖。

2.鈣拮抗劑(XX地平類)

常見副作用:心動過速(易心慌)、牙齦增生、臉紅、頭痛、下肢水腫。當然目前地平類藥物已經發展到第三代,相對而言,副作用在逐漸減少。

3.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XX普利類降壓藥)

常見副作用:咳嗽、水腫,其他還包括嚴重嘔吐或腹瀉、頸面部和舌頭腫脹等,可能引發胎兒畸形。如果發現普利副作用,可更換位沙坦。

4.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XX沙坦類降壓藥)

常見副作用:血鉀升高,可能會導致高鉀血癥;

5.XX唑嗪、XX洛爾,α-/β-受體阻滯劑

常見副作用:α-受體阻滯劑可導致體位性高血壓(突然站起時頭暈)、水腫;

β-受體阻滯劑可能會使哮喘或其他慢性肺病惡化,對有呼吸問題的人很危險,嚴重的心衰加重,心率減慢,男性ED等。

降壓藥副作用需要了解,但更要明白高血壓的危害,降壓的重要性!

長期服用降壓藥,對於絕大多數高血壓朋友都是帶來好處的,當然前提是血壓控制理想,且現在對自己沒有副作用或副作用小點的降壓藥。

更多高血壓問題,請留言心血管王醫生,或私信交流!


心血管王醫生

客觀的說,長期服用降壓藥帶來的正面作用遠遠大於其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所以一旦診斷高血壓可能需要終身服藥。但是並不是說長期服用降壓藥就不需要注意降壓藥的不良反應。今天大家說說五類常用降壓藥的不良反應。

1、利尿劑

利尿劑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降壓藥,容易誘發低鉀血癥、高脂血症、高血糖等。除此之外,身體狀況不同的患者服用利尿劑也會產生不同的狀況,如:腎功能不能正常發揮的患者服用後,有時候血尿素氮和肌酐會增加;而長期使用某些利尿劑可以導致

高尿酸血癥。對於長期服用利尿劑的某些高血壓患者需要定期檢查尿酸、血鉀、血糖、血脂。

2、β-受體阻滯劑

服用β-受體阻滯劑的高血壓患者有可能會出現心跳頻率減慢,最應該注意的是監測心率。除此之外,服用β-受體阻滯劑的高血壓患者也更加容易出現支氣管哮喘、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特別是本來就患有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哮喘、高尿酸血癥的患者,可能需要特別注意β-受體阻滯劑帶來的副作用。使用過多的β-受體阻滯劑會造成加重心力衰竭的風險。建議這類患者慎用或從小劑量開始服用,確認身體可以接收後再逐步

緩增,這個過程可能十分緩慢。

3、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普利類藥物)

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後,有些患者出現喉嚨發癢、連續咳嗽、幹咳等狀況。這些狀況在高血壓患者中出現的頻率接近1/10~1/5,如現象嚴重可以換用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沙坦類)代替。除此之外,在極少數患者身上會出現一些較特殊的不良反應,例如血管神經性水腫、低血糖、高鉀血癥、白細胞減少等。當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還不能使用在腎功能嚴重惡化、腎動脈狹窄、妊娠、哺乳期、高鉀血癥等患者身上

4、鈣通道阻滯劑(地平類)

使用鈣通道阻滯劑產生的不良反應較多,最常見的是雙臉發紅、頭痛、心跳加速、脛前黏液水腫等現象。維拉帕米和地爾硫不宜在心跳速度過慢和房室傳導阻滯的高血壓患者身上使用,因為他們容易加劇竇性心動速度過於緩慢和房室傳導阻滯的病情,如必須要使用必須經常進行心電圖檢測確保安全。

5、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沙坦類)

使用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出現的不良反應相對其他降壓藥來說,可以說是比較少的,

出現的頻率也相對較低。通常腎功能嚴重惡化、高鉀血癥、腎動脈狹窄、妊娠及哺乳期患者是禁用的

以上是比較常見的降壓藥物的一些不良反應,並不十分全面。但是,對於這五類降壓藥物還是應該放心使用,使用的同時注意監測併發症,做到使用好降壓藥,多發揮它的正面作用。


張之瀛大夫

高血壓是目前最常見的慢性病,由高血壓導致的心腦血管併發症仍是目前我國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一、長期高血壓,會導致心腦腎併發症

所以,要想健康、長壽,必需控制血壓達標。

原發性高血壓是一個多基因病,發病機制比較複雜,有遺傳因素,也有生活方式因素。常見導致高血壓的不健康生活習慣包括:鈉攝入多(口味重)、長期大量飲酒、肥胖及作息不規律等。有些人的生活方式很難改變,而即使改變了生活方式,遺傳也無法改變。所以,高血壓一旦出現,往往就會終身患病。

三、藥物有副作用,但藥物的副作用和高血壓的危害比微乎其微

目前臨床使用的降壓藥大體上分為六類,普利類、沙坦類、地平類、利尿劑、β受體阻斷劑和α受體阻斷劑,其中前五類是一線藥物。不可否認,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比如利尿劑可致低鉀、普利類致乾咳、短效地平類致牙齦增生等。這些副作用很容易避免或者被糾正,而且這些副作用與高血壓的心腦腎併發症相比是微乎其微的。

新上市的降壓藥已經將藥物的副作用控制在最小的限度,而且臨床上推薦小劑量聯合用藥,既增加療效,又減少副作用。只要選擇好的降壓藥,按說明正規用藥,即使終身使用降壓藥對身體也沒有大的傷害。臨床上,終身使用降壓藥而健康生存者大有人在,同樣,因擔心副作用而不敢用藥出現高血壓併發症者也人數眾多。

吃一輩子的降壓藥沒有出現任何併發症,或者不堅持用藥出現了併發症你會選擇哪一個?


李青大夫

  對於高血壓,我們並不陌生。在我們的身邊,可隨處看到高血壓患者的身影,也經常聽到,某人因為高血壓誘發了冠心病、心梗、腦出血、腦血栓、腎衰等可怕的疾病。高血壓不僅僅對高血壓患者敲響了警鐘,對於我們正常人也同樣敲響了警鐘,讓我們能夠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做好高血壓的預防工作。

  任何藥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又是長時間用藥,大劑量的用藥,時間一長,難免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但是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不能輕易的停藥,因為隨意停藥所造成的後果是很難想像的。我們不能冒這樣的風險。我們選擇長期用藥,並不是說對藥物不能有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副作用小,服用劑量少的降壓藥物,儘可能減小藥物對我們身體的傷害。

  我們在選擇降壓藥物的過程中,有一個原則一定要注意,就是先從小劑量開始服用,逐漸增加劑量或者是聯合用藥,以獲得療效而使不良反應最小。同時要儘量使用一天1次給藥而有持續24小時降壓作用的長效藥物,可以24小時控制血壓平穩,更有效的預防心腦血管事件。


家庭醫生在線

對於生活方式改善後仍血壓高的患者,需要長期服用適合的降壓藥,將血壓控制在適合的範圍,長期堅持服藥控制血壓在目標範圍的好處:

1、血壓的良好控制可以降低心腦血管風險,減少心肌梗死、高血壓性心肌病和腦栓塞的發病率。這是由於血管收縮壓長期處於較高水平,會代償性引起心臟變大、心功能下降,引起高血壓心臟病。長期處於高壓狀態的血管,彈性下降、血管壁鈣化,導致血管內血流變慢,血小板聚集率增加,從而易形成斑塊使血管變窄或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從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2、血壓的良好控制可以降低腎臟疾病的發病率。慢性腎功能衰竭是高血壓的一個較嚴重的併發症。血壓長期處於較高水平,會引起腎臟損傷、萎縮,血清肌酐水平升高,腎小球濾過率降低,產生微量蛋白尿。

3、血壓的良好控制可以降低視網膜病變的發病率。長期高血壓的患者,眼部血管彈性下降、已發生視網膜出血、滲血,引起視力模糊。

因此對於高血壓的四個主要靶器官心、腦、眼、腎來說,長期服用降壓藥,有效控制血壓,可以保護這四大主要臟器的健康,降低高血壓併發症的發病率。

有些患者在長期服用降壓藥的時候擔心產生藥物耐受性,發展為今後無藥可用,喜歡定期更換降壓藥品種,其實不沒有這個必要的,如在服用降壓藥期間血壓能夠良好控制,則不需要經常換藥。若在血壓控制期間又檢查出患有其他疾病,或血壓不能良好控制,或服用降壓藥期間出現了不能耐受的不適,如牙齦增生、乾咳等,則需要就診調整用藥。


藥事健康

提起高血壓我們並不陌生,如今高血壓正在一步步邁向年輕人,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慢性病是不可治癒的,只能依靠控制來降低風險,既然控制就少不了吃藥,那高血壓病長期吃藥對人體的傷害到底大不大呢?

高血壓的發病因素有很多,比如有遺傳因素,也有生活方式因素。常見導致高血壓的不健康生活習慣包括:食鹽的攝入量過多、長期大量飲酒、肥胖及作息不規律等。有些人的生活方式很難改變,而即使改變了生活方式,遺傳也無法改變。所以,高血壓一旦出現,往往就會終身患病。

高血壓一旦發病就得吃藥控制,要說藥物對身體一點危害都沒有恐怕誰都不會相信,畢竟是藥三分毒,吃藥對身體有危害是一定的,但是這種危害與高血壓比起來就顯得微乎其微了。如果高血壓如果長期得不到控制,一般5~10年後就會引起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傷,冠心病、心梗、腦出血、腦血栓、腎衰等可怕的疾病都是高血壓的惡果。

如果您對這個問題有好的建議,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評論


王桂真營養師

高血壓病非常常見,在我國患病人數保守估計有一億多人,這是一種心血管系統疾病,以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為表現,血壓控制不好,可損傷重要的臟器,如心、腦、腎等器官功能和結構,疾病發展到最終即是器官功能衰竭。

有研究表明當收縮壓下降10~20mmhg或舒張壓下降5~6mmhg時,在3~5年中各項心血管發生事件大幅度減少。

降壓藥是控制血壓的好方法,但藥物是有副作用的,這個不可避免,但在醫生指導下用藥還是非常安全的,在合適劑量下副作用微乎其微。正如前面所說控制血壓的重要性,長期有規律的服藥是維持血壓的有效手段,只要結果利大於弊,就有必要去堅持。

事實上在高血壓2級或以上的血壓控制,想要把血壓降低至目標值,單一種降壓藥效果往往欠佳。

在臨床上常用的一線降壓藥有五大類,分別為利尿劑、B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CB)、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ARB)。


e醫路有你


這個問題非常好,也是很多高血壓患者比較擔心的!首先告訴大家的是,不要從內心排斥藥物,按照醫囑規律服藥,對身體的影響比較小,不口服藥物所帶來的持續高血壓的危害遠遠大於口服藥物本身帶來的危害。長期高血壓可以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嚴重損害,高血壓也被稱為“無形殺手”。

按醫囑規律服用降壓藥的副作用比較輕,且是少見的,即使出現了不良反應,大部分可通過調整其他藥物而得到改善或者消失,所以不要有任何的思想負擔和壓力。

如果服用藥物比較多,那麼如何儘可能減少服用藥物呢,這是有學問的。

這裡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好心辦壞事:不要輕易服用別人推薦的降壓藥,也不要把自己的降壓藥推薦給別人。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別人適合的不一定適合你,適合你的藥物不一定適合別人。

其次,小劑量聯合應用:降壓藥種類很多,每種藥都有自身的特點和不同的副作用,而小劑量聯合應用不同種類的降壓藥,不但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還能起到協同作用,起到1+1>2的效果,目前常用的如氯沙坦氫氯噻嗪片,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等。

二、改善生活方式

上述內容具體包括低鹽低脂飲食(限制鹽的攝入可減少血管內鈉水瀦留降低血壓)、調整生活壓力(通過調整心態,改善壓力,可降低心率,舒張血管)、適當運動運動可改善植物神經功能,降低血漿腎素和醛固酮等,擴張血管)、控制體重(其實這個方法包含了飲食控制和適當運動)。

大量數據顯示上述方法只要是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血壓可明顯下降,特別是中青年人的早期高血壓效果更明顯。可以達到減少藥物,甚至停用藥物的目的!!


祝您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良醫濟世

高血壓不但與心血血管疾病息息相關,而且腦血管問題、糖尿病、內出血等都有可能有高血壓引起,因此,一旦發現血壓長期偏高,長期服藥,將血壓控制在穩定健康的範圍內,是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的。那麼“是藥三分毒”,長期服用高血壓藥物,對人體傷害大不大呢?

李藥師談健康,點右上方關注,更多用藥知識與你分享!


降壓藥物的副作用

降壓藥物有沒有副作用?答案是肯定的。下面就簡單介紹下幾類主流降壓藥的常見副作用:

  1. 利尿劑:氫氯噻嗪、呋塞米、吲達帕胺、安體舒通等都屬於該類。主要的副作用是引起低血鉀症,外在表現是身體疲勞感,肌肉疼痛等,因此服用該類藥物可以多吃些香蕉、紅薯等富含鉀的食物。另外,利尿劑還可能會引起尿酸升高,高尿痠痛風患者應慎服。

  2. 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各種“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都屬於該類。主要的副作用是頭痛、腳踝水腫、牙齦增生等。

  3. 血管緊張素受體Ⅱ阻滯劑:各種“沙坦”,如頡沙坦、厄貝沙坦、替米沙坦等。主要副作用是高鉀血癥以及眩暈、失眠等,另外,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禁服。

  4. 血管緊張素酶抑制劑:各種普利,卡託普利,依那普利等。降壓效果溫和,主要副作用有乾咳、持續咳嗽等。長效製劑雷米普利等引發乾咳的幾率相對較小。

  5. β受體阻滯劑:貝他樂克、各種“洛爾”,如美託洛爾、卡維地洛等屬於該類。主要副作用是疲勞,失眠、心動過緩等,因此本身心動過緩的患者不宜服用。另外,如需停藥,一定要循序漸進,以免突然停藥引起反彈性心動過速。

上面只是介紹了這幾類藥物的常見副作用,如果仔細閱讀各種降壓藥物的說明書,恐怕更會嚇壞很多人,但到底有沒有那麼可怕呢,這個問題要辯證的看。

既然有這麼多的副作用,那麼到底還要不要長期服用降壓藥物呢?

對於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服藥控制,這一點,毋庸置疑。

  1. 對於藥物的副作用,標識的是根據其藥理毒理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和臨床應用中多年來發現的副作用,但作為人,每個個體的體質、藥物敏感度不同,這些不良反應並不一定會出現在每個人身上,如卡託普利,有的人服用降壓效果很好,但有的人不但血壓沒降下來,還引發日夜乾咳;我老家的一個姨媽,從生孩子的時候就妊娠高血壓,然後就一直服藥控制,過年回家,她還是吃的“尼福達”,大概有三十多年了吧,問她是否有頭痛、腳踝水腫等,結果都沒事。這就是個體對於藥物的不同反應,無論如何,還是那句話,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2. 不管是降壓藥,還是其他藥物,服用藥物本身就是一個獲益與風險的對比選擇。什麼叫收益和風險對比?還是拿上文的例子來說,假如你服用卡託普利,降壓效果不好,且引發持續的咳嗽,都影響了睡眠,這就是風險大於獲益,當然應該換服其他種類的藥物。在現實生活中,服用降壓藥時,希望大家多自我監測血壓,也多自我檢查身體對降壓藥副作用的敏感性,如出現嚴重的副作用,懷疑是降壓藥引起的,應告知醫生,及時調整用藥方案,以獲得最佳的獲益,最小的副作用。

另外,還是藥提醒大家,特別是老年高血壓患者,千萬不要因為服藥有副作用,就去聽信一些什麼按摩降血壓、保健品降血壓的謠言而停止服用正規的降壓藥物。

關於服藥降血壓,大家還有什麼問題,歡迎在下方留言探討!


李藥師談健康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這樣一件事,如果是你遇到的,你會做何選擇?

一段河道由於有淤泥沉積而發生了堵塞,如果不疏通很快河水就會氾濫成災,怎麼辦?唯一的辦法是先疏通,然後採取措施預防淤泥再次沉積。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鐵鍬來挖淤泥,有可能會磨損鐵鍬,也可能會損壞幾把鐵鍬,如果是你會怎麼做呢?

是為了不損害鐵鍬而不清理河道?還是即便損壞幾把鐵鍬也要把淤泥清理乾淨?相信大家都會選擇後者,其實高血壓者服用降壓藥也是這個道理。

高血壓是導致血管損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血管病變是高血壓引起的各種器官損害的病理基礎,而這種損害一旦發生大多是屬於不可逆的,且呈現進行性加重的趨勢,特別是心、腦等重要器官的血管受到損害就是致命的,這也是為什麼心腦血管病是目前人類第一死因的原因。

降壓藥,顧名思義就是要把血壓降下來,把高血壓對血管的損害降到最低,雖然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因藥物在體內的代謝帶來一些不良反映,比如很多高血壓患者所擔心的對肝腎功能的損害,但這種損害是處於肝腎所能承受的範圍內,而且肝腎具有強大的代償能力,隨著服藥時間的延長,對藥物所帶來的不良反應會有較好的適應及耐受,基本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再退一步講,即便存在藥物的不良反應,比起長期高血壓所引起的心腦血管損害,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完全沒有必要過於擔心。可惜的是,就有少部分高血壓患者分不清兩者的厲害關係,排斥降壓藥的使用,結果導致嚴重後果的提早發生。

目前常用的降壓藥中,比如噻嗪類降壓藥可能導致低血鉀、普利類降壓藥可導致致乾咳、地平類降壓藥可導致牙齦增生等等,這些不良反應完全可以通過其它方式給予糾正和避免,最關鍵的是比起致命的心腦血管病,它們根本不值得一提。

臨床實際中,因服用降壓藥的副作用導致的不良後果很少見,而因排斥服用降壓藥發生的致殘致殘事件卻屢見不鮮,到那時再後悔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高血壓患者,沒有必要過於擔心降壓藥的副作用,關注自己的血壓控制的如何才是第一要務,記住這樣幾個血壓的關鍵數值吧:

  • 低於140/90mmHg是最基本的控制目標

  • 低於130/80mmHg將在預防心腦血管病發生中有更多的獲益

  • 低於120/80mmHg是最理想的控制目標

  • 早晨起來血壓大於135/85mmHg以及夜間血壓大於120/70mmHg是危險血壓,一定要及時查找原因、積極採取措施防患於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