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至今不解歐洲爲何總分裂?早在2700年前中國就有人解釋了

西方人至今一直有一個疑問,實際面積為1016萬平方公里的歐洲,為什麼沒有像中國這樣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好不容易搞了一個歐盟,大家卻總是要喊著離家出走。

1983年,英國牛津大學的學者諾曼.戴維斯的《歐洲史》在中國翻譯出版,當這位歷史學家來到中國時說了一句“當歐洲還是一個嬰兒時中國就已經成熟了。不管將來發生什麼,沒有人能趕上中國人”。

因為早在2700年前,中國《管子》裡面就係統論述大一統、中央集權、行政體制、民主法制和市場經濟的治國和理論體系。《春秋經》也曾寫道:“元年,春,王正月”。《公羊傳》解釋道:“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所以,統一一直以來就是古代中國君王們最理想的政治抱負,因此秦完成統一之後,雖經朝代更迭,但大一統的理念已經深深地植入人心,成為中國的主流價值觀。

西方人至今不解歐洲為何總分裂?早在2700年前中國就有人解釋了

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到現在,中國共度過了2239年曆史,其中大約73%都處於統一時期,時間長達1633年,分裂時間只有604年,佔27%左右,統一時期遠遠長於分裂時期。而歐洲從屋大維·奧古斯都建立羅馬帝國開始,只有五分之一的時間是統一的。

就拿日本來說吧,彈丸之地早年就有66國家,到了明治大正時期,減少到6個師團已經是統一歷程的巨大進步。歐洲想要實現大一統,難度可想而知。

如今的歐洲,正如同我國曆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一樣,由邦國演進而來,難怪諾曼.戴維斯會用嬰兒來作比喻。即使歷史上亞歷山大的東征,佔據了大片土地,也並沒有建立起統一的中央集權、設置行政體制,不懂得凝聚人心,佔據的地方就始終是一盤散沙。雖然拿破崙也曾做過統一歐洲的嘗試,但這種武力換來的統一,最終還是會回到原來的分裂狀態。

西方人至今不解歐洲為何總分裂?早在2700年前中國就有人解釋了

而秦始皇則不同,統一六國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建立起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行政體制,漢代襲秦,也再也沒有諸侯分封,不僅維護了大一統的機制,又在思想上達到了空前的統一。漢晉以後,陷入大亂,但隋唐安定後就實行了科舉制,於是天下英才,盡歸皇權所用,這樣就意味著下層到上層有了通道,成為了穩定的最大基礎。華夏文化體系也在歷史進程中慢慢的建立,不斷的吸收和融合其它少數民族,使他們也成為漢族的一部分。

相反,西方一直崇尚的是一種海盜文化,就像咱們都熟悉的《魯賓遜漂流記》一樣,往往多宣揚個體、少數人的作用,比如西班牙的幾十個人小分隊就能深入美洲屠殺幾萬印第安人,征服美洲大片土地。尤其是近代以來,西方崛起,特別是美國稱霸後,向全世界宣揚西方的價值觀。當然了個人奮鬥、貴族分治、國家分裂,也會激發出很強的戰鬥力,但最終還是敵不過大一統的集中力量辦大事和人多力量大。

西方人至今不解歐洲為何總分裂?早在2700年前中國就有人解釋了

也正因如此,中國在遭遇內亂或外族入侵導致分裂後,很快就會重新恢復一統,而歐洲沒有建立起中央集權,貴族世襲分封,貴族獨立王國,至今仍然是歐洲的基因病灶,動不動就搞分裂,鬧獨立。英國脫歐便是分裂分治的病根。因為西方的文化根基就是分裂分治,一時半會兒是克服不掉的。

所以說,保持和發展天下統一,在中國曆經秦漢隋唐宋元明清以及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朝各代都被奉為國家第一要務。即便是在三國、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大分裂,以及近代以來軍閥混戰割據時期,各方勢力也都在一心謀求以自己為中心統一中國,而沒有主張分裂獨立,在這一點上咱們早就身經百戰了,歐洲還是要再學習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