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很久以前——故事總這麼開頭——有個特別愛動腦筋的法國人。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他叫西夫拉克,故事發生時,正走在巴黎的一條狹窄的街道上,因為前一天下過雨,所以路上的坑窪處積了很多水。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就像現在下雨天一樣,車速總能夠體現出車主的素質,而西夫拉克遇到了一位顯然車主素質不那麼高的四輪馬車。

當他有驚無險的躲過被馬車撞到的危機之後,未能倖免的被濺了一身的泥巴和雨水。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諸位看官,這種情況下,你們會怎麼做呢?

是攔下馬車,講理交涉?還是忍氣吞聲,息事寧人?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奈何西夫拉克並非普通人,他兩種都沒有選,反而開始思考:路那麼窄,行人那麼多……(顯然,即便1790年沒有汽車,但卻有馬車這樣的龐然大物,也存在道路堵塞的狀況)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而他苦思冥想找到的解決之策,並非大興土木的來修路,而是因地制宜的在想如果把馬車順著切掉一半,四個車輪變成兩個車輪……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於是,1971年,第一輛代步的“木馬輪”小車誕生啦!

木製,車身結構簡單,沒有驅動裝置,也沒有轉向裝置,前進全靠腿蹬,轉向靠硬抬。怕是下坡還行,上坡還不如步行……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1818年,森林管理員德萊斯為了解決工作中走斷腿的問題,站在西夫拉克的肩膀上,改進了最初的自行車,添加了轉向結構。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1840年,蘇格蘭鐵匠麥克·米倫,給自行車裝了曲柄、腳蹬、連桿,自行車終於可以靠踩腳蹬來前進了。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這之後,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自行車一度走上了輪子越來越大的彎路上。但憑藉著數代人的執著和腦洞大開,最後自行車還是變成了我們印象中所熟悉的存在。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然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馬車變成了汽車,現代人身陷於堵車10分鐘挪移三四米的狀況下擁堵的生活著。

那麼,自行車是否能夠再次力挽狂瀾呢?!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為此,愛爾威推出了智能自行車。

配置了強勁的輪轂電機,即便不靠腳踩,也能夠自動前進,最大速度20km/h。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不僅如此,它推出的多款智能自行車中,不少車型採用了可摺疊的設計,能夠直接帶上公交、地鐵,用來解決車站距離出發點/目的地較遠的問題。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同時,如同多年前的那位森林管理員一樣,現在很多機場、商場、車站、展館等大型商業設施的工作人員,也面臨著代步難題。而愛爾威推出的雙輪平衡車剛好能夠解決這一問題。

如今愛爾威S3、S5等多個平衡車,已經成功進駐部分機場、酒店等,在實戰中有著良好的表現。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並且,近期推出的愛爾威SE3這款特殊的騎行箱,能幫助出行在外的旅人走得更為輕鬆省力,尤其是在高鐵站、機場等缺乏其它合適代步工具的場所。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穿過歷史的長河,一路走來,我們不斷追求著更為省力、快速的出行方式,也因此誕生了各種不同的代步方式。

相信未來也會如此,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