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門有個南京學歷最高的社區主任,她放棄高薪紮根社區

北安門有個南京學歷最高的社區主任,她放棄高薪紮根社區

社區主任金花(中)深受居民擁護

梅園新村街道北安門社區的辦公室,社區主任金花已經送走了好幾批居民,有來諮詢加裝電梯政策的,有因為瑣事鬧了矛盾的,也有生活困難請求社區幫助的。今年是金花擔任社區主任的第9個年頭,南京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她,陰差陽錯幹起了社區主任:“我們基層社區工作,就是管百家事、操千家心,為居民解決問題,給老百姓送去溫暖。”

從材料學碩士到社區主任

2005年從南京理工大學拿到碩士文憑時,金花壓根不會想到,幾年後自己會成為一名基層社區工作者。

“完全不在我的職業規劃內,真的是陰差陽錯!”金花笑著說。在南理工,金花學的是材料學,研究生畢業後就在一家化工公司工作,收入相當可觀。2008年,準備要下一代的她辭去工作在家休養,此時剛好街道辦事處人手緊缺,金花以幫忙的性質,在街道負責司法材料的整理收集。一年之後,當時的半山園社區換屆選舉,街道鼓勵年輕又有學歷的金花去試試,經過社區民選,金花順利當選社區主任,她也成為全南京學歷最高的社區主任。

“一開始其實沒有太多的想法,我住在海軍指揮學院的家屬區,就是覺得離家近,方便照顧家庭。”從化工公司的中層領導到社區主任,如此巨大的轉變,也確實出乎了金花自己的預料,“說實話,在社區工作,收入肯定是比不上公司的。不過當時我也沒太在意收入,就算是現在,我也沒有為這個決定後悔。”如今,金花已經在社區主任的崗位上幹了9個年頭,繁雜的日常工作、並不算高的收入,甚至還有居民的誤解,都沒有讓她退卻。今年,金花被評為南京市勞動模範,對於自己的工作,她說:“當你的真心付出,贏得居民信任和讚許的時候,那種價值感是金錢難以衡量的。而內心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更是無可替代、無法比擬的。”

30年的老小區終於有了業委會

9年社區主任生涯,讓金花最得意的一件事,不是贏得什麼榮譽,而是摸索出了一套城市社區“社會治理”的新模式。

由4棟居民樓組成的後宰門西村21號小區,建成於1987年,是典型的老舊小區。2015年小區整治出新前,這裡沒有門衛,居民家裡被偷被盜都是常事,院裡隨處可見居民私搭的車棚,樓道內堆滿自行車、鞋架等雜物,樓道牆壁上貼滿了各種小廣告,常有外來人員在小區樹木邊隨地大小便……熱心居民通過市長信箱、12345政務熱線和媒體等渠道,多次反映小區實際情況,呼籲改善小區居住環境。

後宰門西村21號的成功整治,讓金花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她也總結出了幾條適合北安門社區的老舊小區治理方法。首先是培育居民自治組織,深入轄區發現和培育小區領袖,成立功能型自治組織。其次,搭建小區之間的互動交流平臺,對不同類型小區的自治進行總結提升,讓自治經驗實現共建共享。同時,從社區為民服務資金中,申請建立“小區自治運作基金”,對各小區申報的實事項目給予資金扶持,紮實推進小區自治常態化發展。

老小區裡的電梯總算裝起來了

2017年,玄武區開始大力推進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工程,像北安門這樣老房子多、老年人多的社區,加裝電梯的難度可想而知。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是一項極為繁雜的工程,各種手續辦理、政策諮詢、關係協調等事無鉅細,而對於社區工作人員來說,他們能做的,就是“跑斷腿、磨破嘴”。

後宰門東村80-1號,加裝的電梯正在緊鑼密鼓的施工中,樓裡的居民不停地感慨:“要是沒有金主任,我們這部電梯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裝呢!”原來,這棟樓的居民,大部分是原來兒童福利院的老職工,聽說了加裝電梯的政策後,立即到社區辦了申請。一般情況下,加裝電梯最大的阻力來自一樓和二樓居民,不過這棟樓裡卻並非如此,一樓和二樓都爽快地同意了,可沒想到這棟樓出來反對的是三樓的一戶居民,儘管他家裡還有一名殘疾人。樓棟的居民之前也做過三樓的工作,但他的態度非常堅決,雙方為此多次發生口角,還差點動手。想裝電梯的居民也沒有辦法,只能打“12345”求助。

社區知道這一情況後,金花也立即來到現場,“反對的那位居民我看著就覺得眼熟,後來想起來,我在半山園社區時,他是社區的輔警”。有了這麼一層關係,工作就好做多了。此後的日子,金花隔三差五就找這位老同事溝通交流,大打感情牌,沒過多久,工作做通了,三樓的居民最終點頭同意。“加裝電梯原則上是樓棟裡三分之二的居民同意就行了,但是我們也不能無視那剩下的三分之一,他們的訴求我們也要聽,不然電梯就算裝起來,也不得安寧。”金花說。到目前為止,北安門社區的老舊小區電梯加裝工程已經建成一部,有4部正在施工,同時還有5部拿到了規劃許可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